今天是立夏。
這是夏天的開始,也是春天的結束。
在古代文人的筆下,這一天,他們會感歎時間的流逝,對春天依依惜别;會敏銳于節候的轉變,察知一夜間東風變南風;行迹所至,他們還會将目中所見——深柳、密槐、櫻桃、榴花……都一一寫入作品中。
在衆多“立夏”詩詞中,“詩詞日曆”精心挑選了12首。這12首寫盡了詩人們在“立夏”這一天從淩晨到午夜的感受。我們雖不可能精确地将每一首詩詞對應每一個時辰,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領略“立夏”十二時辰之美。
夏景花卉 清·董诰
【0點~9點(子時-辰時)】
文人敏感。對時間流逝、年華易老特别有感觸。
唐人白居易:不獨送春兼送老;
宋人宋祁:長繩萬尺非難具,誰與天邊絆日輪。
都是有感而發。
“未到曉鐘猶是春”。文人們還會一坐到天明,去感受這一年最後的片刻春光。
當然,也有詩人不在乎。楊萬裡就是這樣,在這天,他從淩晨到夜間,都懶得去關注是不是立夏日,“曆日塵生懶看來”,就是此意。
立夏日,賦得未到曉鐘猶是春,有感三首,其一
【清】周馨桂
宵鐘未曉尚春風,一遇雞鳴漏便終。
餞别韶光驚短夢,成陰夏木謝芳叢。
平生毀譽冰凝泮,身世興衰日昃中。
萬事輸人何足校,隻嫌歲月太匆匆。
立夏喜晴
【明】陳伯康
剩雨殘春送五更,晴光入夏似相迎。
綠槐門巷南薰細,又聽新蟬第一聲。
立 夏
【宋】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莺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台。
蜀葵石榴 清·鄒一桂
初夏即事十二解
【宋】楊萬裡
從教節序暗相催,曆日塵生懶看來。
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湖莊清夏圖(局部)宋·趙令穰
【9點~15點(巳時-未時)】
立夏,是夏天的第一天。
在敏感的詩人筆下,這一天,風向都會變掉,從東風變成南風、熏風。這一天的氣溫,也和昨天有了不一樣的體感,那就是熱(當然,也有例外。宋人蘇泂《金陵雜興》:立夏連朝劃地寒。)而日長人困、午間納涼成了必不可少的吟詠題材。
立夏日納涼
【宋】李光
茅庵西畔小池東,烏鵲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無野店,不知此處有清風。
花 犯
立夏詠梅子用清真梅花韻
【明】彭孫贻
亞枝低,累累挂綠,秀才賣風味。绀珠勻綴,憶嚼徵含宮,齲齒妍麗。
佳人手摘檐牙倚。吞酸私自喜。記前月、紅潮初盡,香篝曾共被。
心中難抛撇仁兒,春山皺蜇得,和愁憔悴。還可惜,雙頭打,流莺同墜。
難蘇醒、日長人困,剛脆滴、櫻桃濃睡裡。巧一陣、楝花風過,吹芳魂似水。
立 夏
【宋】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栊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槐市橫經(局部)清·戴衢亨
【15點-23點(申時~亥時)】
古代詩文中,在時間的表述上是相對模糊的。
“斜陽”“夕陽”“晚”“夜宿”,但大體上,都可歸在15點到23點之間。
深柳、密槐、幽篁、蛙聲等等,都是詩文中的夏日意象。
惜馀春慢
立夏日同徐方虎先生、王公佩同年、薛脩遠、冒青若飲匿峰廬,有懷冒辟疆兄,時辟疆客吳門
【清】許嗣隆
細麥垂花,圓荷吐葉,無計留春得住。半灣流水,一片孤城,步入夏雲深處。
卻喜酒坐琴言,簾影浮空,斜陽暗度。暮煙生、鬓影衣香缥缈,非花非霧。
漫回首、離思萦懷,歌殘笛歇,四座停杯無語。風床卷幔,月檻籠紗,寂寂溪山誰主。
遙憶長亭短亭,芳草粘天,路迷前浦。料江南、杜宇頻啼啼道,不如歸去。
喜 晴
【明】張宇初
立夏天方霁,閑情喜暫舒。
樹深添雨潤,溪落見人疏。
夕照斜依竹,園花落近書。
年來惟懶拙,殊覺稱幽居。
竹溪銷夏軸(局部)清·永瑢
立夏日晚過丁卿草堂
【宋】張掞
江上茅堂柳四垂,又逢旅次過春時。
雨多苔蝕懸琴壁,水滿蛙生洗硯池。
風浦蕭蕭帆過疾,煙空漠漠鳥來遲。
避喧心事何人解,窗下幽篁許獨知。
立夏日山中遍遊後夜宿劉邦彥竹東别墅
【明】沈周
乍認東莊路不真,有橋通市卻無鄰。
山窮借看堂中畫,花盡來尋竹主人。
爛熳箋麻發新興,留連櫻筍送殘春。
與君再見當經歲,分付清觞緩緩巡。
夏山欲雨圖(局部)清·世鑒
立 夏
【元】方回
說與江湖故舊知,不曾得句未為詩。
一更一至五更五,半是搔頭不寐時。
校對 盛媛媛
來源:紫牛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