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開展課堂教學研究

如何開展課堂教學研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23:28:04

#頭條創作挑戰賽#

01 教師要有專業性

做教師如何做到專業性,把這個職業做成一門學問是值得深思的。我們要經常反問自己,我能不能把學生教會?教會學生就是教師專業性的體現。

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高夯曾向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的嚴士健教授請教: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數學教師呢?嚴先生隻回答了兩句話:“ 一是要真會,二是要有教的意識。”高夯教授說,20多年過去了,他一直深深地記着嚴先生的這兩句話。

嚴先生的話的确值得我們深思。什麼叫真會?會不難, 難的是“ 真”。“ 真”體現出來的是作為數學老師是否能夠在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真正把握數學學科的本質。如要做到這一點,就不僅僅是把課上好那麼簡單了,還要具備研究數學教學的意識和能力,能夠站在學科的制高點上來看待所教授的數學知識,要對數學教學的價值及意義的理解有準确的闡述。

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不能作為衡量教師專業性的标準,因為分數代表不了學生是否真正學會了。教師的專業更應該體現在課堂教學上,體現在研究教學規律上。具有專業性的教師,其專業性體現在能夠研究所教授知識的本質和内在邏輯關系,研究師生之間思維活動的規律,以及把握課堂教學的邏輯主線。

為了教會學生,具有專業性的教師一定要研究如何培養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通過這樣的研究,要能夠揭示出各個單元知識所承載的思維特征,要能夠從思維層面教會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教套路,靠刷題來訓練學生的解題技巧。

如果一名教師不能從研究問題的角度認識自己的教學工作,把握不住教學中的思維規律,對教會學生沒有信心, 其專業性就很難說有多強。要提高教師的學科專業能力,最為重要的就是研究知識及知識所承載的思維能力。

如何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做課堂教學的研究者)1

02 教師要有學術觀點

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最可貴的品質就是獨立思考問題。要能靜下心來思考教學中的問題,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要能夠表達出我們對教學研究的學術觀點。要能夠從教學的現象中挖掘出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如此也隻有去思考與研究。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想很多問題,感慨很多,但是不動筆,不寫出來,其中深層次的東西就揭示不出來,這些思考就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淡漠。寫作會讓我們的條理更清晰,邏輯更明确。寫作不是為了留下什麼,而是為了不讓本質的東西淹沒在繁雜的現象中,做一個思考者也許會使我們的教學研究工作更有味道和價值。

2013年夏天,我參加了為期三年的北京市中小學特級教師研修工作室項目。我的導師、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張景斌在一次《如何做教育研究》的報告中說:“ 研究的本質是科學的态度和精神。”這句話喚起我内心深處對數學教學本質認識的探尋和理性思考,使我從對課堂上看到的違背教學規律、缺乏教學邏輯的數學教學幾近麻木的狀态中警醒過來。觀察課堂,思考教學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教學觀點成為我在教學研究中一個主要的内容。

2016年,在導師張景斌教授的指導下,我完成了《 數學教學的邏輯——基于數學本質的分析》的書稿并出版。在這本書中,我結合數學教學實踐及研究過程中積累的素材,闡述我所理解的基于數學本質的知識邏輯、思維邏輯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教學邏輯,并結合教研員工作中積累的教學案例對教學邏輯在課堂教學的實施做闡述。

這本書的寫作帶給我的最大收獲是讓我享受到了學術寫作的過程,激發了我表達自己學術觀點的勇氣。我也越來越喜歡通過學術寫作的方式來提煉自己對教學的思考與研究,和喜歡數學教學的教師們來分享我對數學教學研究的感悟。

03 教師要有引領性

隻有對教學進行了獨立的思考、研究,我們才有資格引領周圍其他老師一起做教學研究。作為研究者要樂于與其他老師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讓更多的老師能夠和我們一起探索課堂教學中的思維規律,其目的是讓更多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學到最本質的東西。

我把近幾年對有關數學思維的研究做了梳理,寫成了文章《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闡述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兩個基本途徑,即:理解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理解數學問題的思維是可以教的,原因在于這種思維活動是有特征的;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是可以教會的,因為這種方法具有規律性。

2022年5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學校進行線上教學。恰逢初三複習最為關鍵的時期,總結前一階段中考複習的效果,進一步提高複習課的質量正是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恢複線上教學之後,所要面對的問題更為現實:如何在線上解決一模考試所暴露出來的線下教學問題?如何通過線上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如何讓教學質量不受線上這種形式的影響?

在線上教學的第一天,我寫了《如何讓線上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文章,建議老師們“ 變講題為研究問題”,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遵循着解決問題的邏輯,即:先理解問題、對數學問題中的研究對象的性質或關系進行分析, 再尋找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在線上,學生可以圍繞老師提出的一個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展開思維活動,這裡沒有單純解題的感覺,而是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地思考問題。如此,拓展了線上教學形式下學生思維活動的空間, 能夠激發出學生感受數學思維活動的樂趣,把學生牢牢吸引到數學的思維活動中,淡化了線上教學給師生之間豎起的圍欄。

當然,通過教學研究來發揮引領作用不僅是在教師這個群體中,也要在我們天天面對的學生中。在學生思維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如果能夠受到最本質的學科思維的引導, 學會從問題本質的角度理解問題,不被僵化的、套路化的教學所“ 毒害”,這将引領學生今後長遠的發展能夠始終沿着一條正确的軌道前行。

04 教師要做教學的創新實踐者

在一次教師培訓中,我為了闡述“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數學”提到了中關村中學2019屆高三畢業生曹文浩同學。他在高考結束後的總結《我學了12年數學,數學教會了我什麼》一文中寫道:“如果每道題都用記憶匹配快速得到思路,而放棄了每一次從頭到尾完整獨立的思考,那這12年,除了換一個分數,真的是白費了。”

在培訓最後的交流環節,一位老師問我:“ 如果在考場上,學生什麼問題都要從頭到尾地去思考,時間不夠用怎麼辦?”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盡管指向“ 應試教育”的教育改革已經開展了很多年,“ 應試思維”還是深深紮根在教育人的心裡,揮之不去。學生在考場上答題與課堂上學習知識不是同一個狀态。學生不能用考試的狀态去學習知識,教師教學生、學生學習知識就是要花一點時間的。這和考試由于有時間的限制學生必須思維敏捷,保證一定答題速度是不一樣的。作為教師一定要清楚,隻有課堂上的“ 慢”,才能換來考場上的“ 快”。

面對現實,是教學生數學結論并能夠熟練答題重要,還是教學生數學思維、讓學生自己會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更重要?是為了眼前考一個好的分數重要,還是為了學生思維能力有本質的提高更重要?在很多教師包括一些學校領導的教學觀上是沒有可選擇餘地的,指向“ 中考”或“ 高考”的教學是不二選擇。

我們知道,一名學生進入大學後,可能是未來的學者和研究者,即使選擇實用性的職業,也應該是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獨立的思考力和批判力、同時具備基本國民素養的公民。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名教師的教育實踐可能影響着一代青少年的未來發展。教師擁有怎樣的教育追求與學科素養,就可能給予學生怎樣的未來。教師的視野不能止于各種各樣的考試,而應該指向一個青少年的可能發展;不應該局限于“ 如何教”,而應當超越方法與手段,指向對“ 是什麼”的内涵式追問。

要做一名教學的研究者,就要看清學科教育教學的本質,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束縛,改變我們的觀點和做法,做教學的創新實踐者。這個創新不是在形式上做文章,而是要不斷地探索課堂教學的本質,通過這樣的創新,讓我們的教學越來越接近教育的本質。

來源 | 《教育家》,原标題《做課堂教學的研究者》

文 | 張鶴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