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房子都設有避難層嗎

房子都設有避難層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9 02:19:15

房子都設有避難層嗎?帕特裡克·阿夫納拉認為,所有的房子都具有他稱之為靈魂的東西,具有一個無意識的維度,這也許來自蓋房子的人的願望,也許來自在此居住過的人留下的回憶,也來自當下住戶們的欲望,來自他們的和諧相處或來自他們的格格不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房子都設有避難層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房子都設有避難層嗎(房子不僅是居家隔離的避難所)1

房子都設有避難層嗎

帕特裡克·阿夫納拉認為,所有的房子都具有他稱之為靈魂的東西,具有一個無意識的維度,這也許來自蓋房子的人的願望,也許來自在此居住過的人留下的回憶,也來自當下住戶們的欲望,來自他們的和諧相處或來自他們的格格不入。

當新冠疫情要求人們居家隔離時,房子變成了一個避難所。房子所代表的東西,就是一個人居住在房子裡的方式和房子萦繞在他身上的方式。它是每個人所特有的,房子裡的東西越是能夠被分享,生活在房子裡才會越容易。對房子的使用和家具的布置,也是對居住本身的體現。不論是理想的房子還是不理想的房子,都影響着我們對家人的理解、對人與自我關系的理解。

帕特裡克·阿夫納拉在他的新作《房子:當無意識在場》裡,通過解讀名畫、著名建築、文學作品和他的來訪者對于房子的呈現和講述,帶我們進入一場精神上的“看房”之旅。下文摘編整理自這本書的部分章節,小标題為摘編者所加。我們每個人都帶着自己身上的“房子”,尋找着新的房子,這些造就了房子的靈魂。

《房子:當無意識在場》,[法]帕特裡克·阿夫納拉 著,喬菁、嚴和來 譯,姜餘 校,我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8月版。

他出生時的房子曾經是他的整個世界

“他在坐浴盆裡拉了粑粑,還用他姐姐的粉撲擦了屁股!”巴雅澤講述着這一段回憶,他對這句話記得一字不差,他在一次會談中陷入了童年的回憶,當時他大概在4歲到6歲之間,他确信那是在 7歲之前,因為他記得在7歲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發生這件事情的那棟樓。不過,這件傻事不是他幹的,是他那時的一個朋友幹的。這個朋友比他大,他幾乎天天都去找這個朋友玩。一天,他像以前一樣又去找的時候,有人告訴他說,他的這個朋友不能跟他玩了,因為他在接受懲罰。不久以後,有人就告訴了他這個丢臉的秘密,還有他朋友的不良本性。這些話在他那裡登錄了,這是一個對真實事件的記憶,這個記憶彙集了多個幼兒生活中被壓抑的元素,變成了一個屏蔽記憶。因此,當他想起那個時候他心裡的疑問時(巴雅澤自己隻有一個兄弟,沒有姐妹,所以他不知道什麼是女孩的粉撲),他重新開始了對兩性差異的探索。

然而,出現在巴雅澤的故事裡的是一整個世界,是他出生的房子的那個世界。他和他的小夥伴同歲,生日隻差幾個星期,他們不僅住在同一棟樓(一個 20世紀 30年代建造的豪華建築)裡,他們兩家的公寓也一模一樣,隻是位于不同的樓層。在 20世紀下半葉,巴黎的大部分住宅都是租用的。租戶不需要進行什麼大的改造,比如挪動廚房的位置或是打掉一面牆。巴雅澤和他的朋友在同樣的走廊裡奔跑,在同樣的浴室裡洗澡,連浴室裡的洗手池、浴缸和坐浴盆都一模一樣。而且他們兩人形影不離,包括在幼兒園裡也是一樣,在那裡,他們由兩家的這個或那個傭人輪流陪同。他們的父母相互都不熟知,隻是客氣地維持着鄰裡間的點頭之交,基本不走動,就像人們說的,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巴雅澤是一個猶太家族的最新一代,1910年左右從歐洲中部移居法國。這個家族完好地挺過了納粹占領期(是否是說巴雅澤家族是 1910年來巴黎的?而巴雅澤是二戰後才出生的?)。後來他了解到,他家的公寓在戰争期間被一個德國要員占用了,德國人走後公寓就閑置着。巴黎解放後,不知道是哪個分配委員會又把公寓還給了他們家。

與之相反,他朋友的家族祖祖輩輩都是巴黎人,他認為他們從這棟樓一蓋好就住了進來。前者一家是自由職業者或商人,而後者擁有并管理着一個代代相傳的公共工程企業。他們兩家中,一家開着有點花裡胡哨的進口車,另一家卻是黑色标緻車的忠實用戶。一家去做彌撒,另一家哪兒也不去。他們住在相似的地方,但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在這些回憶浮現出來的幾次會談中,巴雅澤發現他從來都不明白他朋友的這一行為。正是這一神秘莫測的部分使得事件變成一段屏蔽記憶,這件事顯示出孩子的出生之謎,女孩和男孩的差異之謎,卻絲毫沒有透露這件奇怪的傻事的起因。

電影《蝴蝶夢》(2020)劇照。

房子就是你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秘密基地

這個年輕男人,在幾周内回憶着自己的少年時光,重遊着他生命的最初幾年住過的那些房屋。他自己是一個比較乖巧的小男孩,他的小夥伴更調皮一些。他們常常在大樓的公共空間裡玩耍,那是一個大大的庭院,但其實那裡也并不是完全允許孩子們玩耍的。他們有時也會去對方家裡玩,不過,在他朋友家,他們要遵守的規矩會嚴格得多。

他記得在那兒他會體驗到一種複雜的感覺,既熟悉——這間房子和他自己的家這麼像,又陌生——生活方式卻又這麼不同。他是個聽話的孩子,因此也會服從那些在他家裡并不存在的指令。他們隻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玩,要是他們把小汽車開到了走廊裡,或者在廚房裡探頭探腦地找零食吃,就會受到呵斥。其他的所有房間都是嚴格禁止進入的,隻有在特殊情況下,他們才有可能會被請到客廳裡。包括衛生間,他家的衛生間在浴室裡,他們不能進去,隻能用傭人衛生間,這個衛生間位于供服務人員進出的樓梯間裡。

巴雅澤更願意趕緊爬回自己在三層樓的家裡去,但是也有那麼一兩次他沒有控制住,不過一個 4歲孩子的小褲衩裡有一點尿在他家裡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盡管每當想起這件事的時候,他都有點不好意思,但這事要擱在他的朋友身上,就會被父母猛批一頓。

事實上,巴雅澤家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氣氛是完全不同的。他家裡沒有哪個地方是禁止進入或具有指定用途的,房間肯定也不夠用。因為他不記得有過自己的房間,他和哥哥住一間卧室,隻有一張自己的床,有的時候這間卧室還會住進其他家庭成員,叔叔嬸嬸、舅舅舅媽或是他父母的堂兄弟、表兄弟,他們常常來這個房子裡尋求庇護。孩子們無處不在,又沒有真正屬于他們的位置。這裡的牆壁熱情周到,但不屬于任何人。于是巴雅澤明白了一句讓大人們捧腹大笑的童言童語。在他朋友的公寓裡,有一件非常珍貴的家具,裡面鎖着各種各樣的土壤,那是他朋友父親的車隊要運輸的各種土壤(terre)。他朋友說,“這是一個秘密”(c’ est un secret)。這張寫字台(secrétaire)裡藏着塵世(terre)間所有的秘密(secret)!孩子的童言童語,就像是口誤,吐露了無意識的欲望。在那個時候,要是他能有一個小小的秘密基地,一扇關上的房門,要是他能夠和自己單獨待一會兒,那該是多麼珍貴啊!

這就是他在朋友家裡的所得。就像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3·蓋爾芒特家那邊》裡讓·桑德伊住在英格蘭酒店裡一樣,當他走進那個生活習慣與他家如此迥異的屋子,他并不覺得自己是個外人。扶手椅向他張開雙臂,隻是溫暖他的不是壁爐而是暖氣;提供給他的,不是一張書桌和一瓶墨水,而是一個玩具箱,裡面裝着玩具兵、小汽車和農場模型。當他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一個人待在朋友的房間裡時,他絲毫不感到慌亂,相反,他非常享受這份安靜,這在他家是少有的。讓他感到親切的,并不僅僅是他從出生起就居住的公寓,而是樓裡的整片地方:他父母家、他朋友家、樓梯、走廊,以及他跑遍了的每一個角落。在所有的這些地方,他都聽到“就當這兒是你自己家”,隻是,不是每一次他都聽到了後一句“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維米爾,《德爾夫特小景》。

可以重溫幼年時不帶焦慮地獨處的經驗

是家與其他我們熟悉場所的區别

這就是家和其他我們所熟悉的場所的區别:對于巴雅澤,這就是他家的公寓,這個他出生時的房子和大樓的其他部分的區别。當一個人來美術館參觀,在 17世紀弗拉芒畫派大師的展廳裡欣賞的時候,他感覺他處在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但這不是說他想象着生活在畫中的房間裡,裡面還有一個女人,穿着款式早已被遺忘的裙子,彈奏着名字都叫不出的樂器,而是說,面對着這幅描繪家庭場景的畫作時,他可以重溫幼年時不帶焦慮地獨處的經驗,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不過這一假設是很重要的:他不是在自己家裡,就像讓·桑德伊是在英格蘭酒店,而巴雅澤是在朋友家。住在一個備感親切的地方,不一定是指住在自己家裡,但他先得能夠在自己家裡獨處,這樣才能在其他的地方再次找到這種親切感。

“自我理想的形成[……]來自[……]父母評價之聲的影響,随着時間的推移,其中又摻雜了教育者、學校老師和不計其數的、難以識别的所有周圍環境中的其他人(同伴、輿論)的影響。”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個像巴雅澤出生時那樣的房子,但通常情況下,一個小人兒降生的最初一段時間是在一個确定的地點度過的,這裡是他最先熟悉的地方,在這裡他與父母或是發揮父母功能的人一起生活。

在這裡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了,這正是指引着孩子一言一行的理想自我的來源。這聲音在房子的四壁之間回蕩,生活方式、家具擺設、作息時間、門是敞開還是關上、東西是收拾得井井有條還是雜亂無章,等等,這些都是體現着它的各種各樣的标志。出生的房子,自己的家,承載着自我理想,而自我理想決定了“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句話的内涵。

因為,不論我們是否承認,不論是在意識層面還是無意識層面,自我理想這個弗洛伊德認為的超我的部分,指引着我們的欲望。我欲望着它準許的東西,或是它禁止的東西。我通過我的行為和實踐來表達我的同意或反對。而若要使之能被聽到,我的行為得被如其所是地看清楚,得被賦予意義。

每一間出生時的房子都多多少少地施加着自己的印記,施加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由父母、祖先的聲音建構起來的生活方式。孩子們往往很晚才發現存在着其他的規則,比如别的孩子可以走出他們的房間,可以遲到5分鐘,或者可以把花瓶挪動幾厘米還不會被狠狠責備。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周圍環境中的其他人會減弱父母的批評的影響,給超我的命令帶來變通……不過這樣的事情不是在精神分析家那裡發生的,因為精神分析家的工作室應該具有足夠的親切感,這樣才能使得自由聯想的規則具體體現這一建議:“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當這兒是你自己家。”

家也是一個考驗我們是否能夠分享他人理想的地方

家是一個考驗我們是否能夠分享他人理想的地方。不過,這裡的理想不應理解為一個高不可攀的絕對完美的存在。這裡的關鍵,用弗洛伊德的術語來講,是自我理想。這是傳承自父母,承載于教育,由每個人一生中所遇到的那些榜樣加以豐富,且在他那裡得到整合的東西。它決定了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舉止。它涉及生活中無數的、往往未被察覺的小動作。當有一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行事時,我們會感到驚訝,甚至予以譴責。幾十年前,當到中國旅行的歐洲人總是聽到人們清嗓子以及把痰吐在地上或是痰盂裡的聲音時,他們感到吃驚,還有點惡心,但這肯定不會對弗洛伊德造成困擾。

今天,也有日本人抱怨說,有人勸他們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因為這種稀裡呼噜的聲音會打擾到在他們的餐廳裡用餐的外國人,而這個聲音要是放在一兩個世紀之前,是不會讓哪個法國客人感到不适的。

當我們看到在一屋之内發生的事情和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兩樣時,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對于年輕夫妻來說,從單身到同居往往那麼困難了。有時,搬進同一所房子還會導緻分手。同居意味着改變或者接受。埃米爾會照着妻子的習慣,走進房間時把燈打開,走出房間時把燈關上,而她也接受了他雪茄的煙味兒。但是,他一進浴缸就透不過氣來,所以更喜歡淋浴,他也受不了羽毛床墊和大鴨絨被,所以帶來了自己的床,而她拒絕開着窗戶睡覺。倒垃圾和劈柴無可争議地是男人幹的活,不過,他們兩人都會用吸塵器除灰、擦洗瓷磚、給地闆打蠟。他們就這樣過起了同居的日子。他會喝點紅酒,而她會喝一小杯甜酒,合上的鋼琴追憶着她過世的丈夫,家裡的花銷在馬格利特的堅持下,由兩人均攤。喬治·西默農在小說《貓》中描述的是一對夫妻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說,每個人對于伴侶的生活方式,都有接受的部分和不接受的部分。

有些人拒絕同居,有時是以自由的名義,就像他們上世紀的前人,比如,西蒙娜·德·波伏娃和讓-保羅·薩特;有時是因為他們都不想辭職但工作地點相互又離得太遠。這些 LAT,“living apart together”的縮寫,即分開的共同生活,在這個被有些人标記為個人主義的年代似乎越來越多,畢竟在埃米爾和馬格利特之間打響的争奪電視頻道選擇權的小戰役已經有了解決之法,那就是各看各的屏幕。

另一種通常涉及單身人士的居住方式,就是共享空間(coliving),而不再是合租。它不再是指幾個人決定共同承租一棟房子或是一套公寓,而是指整棟樓本就是為了這種居住形式而布局的。在建造或是改造的時候,私人房間和公共房間就已經被規劃好了。它通常面向的是年輕人不太長期的居住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住宅的開發商憑借一套算法,會計劃着按照不同住戶的喜好、習慣、個性來對他們進行分類,把相似的人安排在一起,希望以此避免沖突。這是自戀的勝利……但也是紙上談兵,因為我毫不懷疑随着關系的建立,計劃肯定趕不上變化。這就像是在西默農的主人公們所住的房屋裡,特别是在他最著名的作品(探長馬格雷的犯罪調查系列)中的那些房屋裡那樣,時間是靜止的,這也是偵探小說的必要條件。殺人的動機和作者的探尋随着故事主角間的秘密關系(隐藏的而不是無意識的關系)的暴露而得到推理。為了寫作需要,房子的靈魂被凍結了,就像共享空間裡的靈魂,似乎被一套算法挾制,以滿足這種新型住房的推銷需要一樣。

然而,房子是随時間變化的。隻有固步自封于自戀,住戶才會認為它們不會改變,他們試圖拒絕歲月的流逝。但為了照明,煤氣替代了蠟燭,電能又替代了煤氣。電話出現了,然後是信息化的連接方式。人們養成了新的習慣,孩子出生了,長大了,父母衰老了。房子保存着住戶們的痕迹。木地闆沒有再度流行起來之前,如果地闆還沒被撬掉的話,上面會被鋪上地毯,過去陶制的開關,現在也變成塑料的了,新搬來的人因為之前的住戶拆掉了大理石壁爐而感到遺憾。同居代表着要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理想,有時還要因他人的理想放棄自己的。而這些理想,也會在孩子們那裡得到傳承和發展。

不過,在一棟房子裡同居,也是和房子一起生活。讓我們重溫一下弗洛伊德的名言。一方面,我們為了和他人共同生活而服從于自我理想,正如前文指出的,自我理想先是來自父母的影響,稍晚些則來自教育者、學校老師以及同伴等衆多人的影響。可是超我并不建立在父母的模式之上,而是建立在父母的超我之上。它承載着經受時間考驗的、永遠代代相傳的價值觀,并且隻會非常緩慢地被當下影響或改變。自我理想是屬于住戶的,而超我是體現在房子裡的。共同生活在一棟房子裡,意味着房中住戶們的自我理想要在承載着超我價值觀的房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原作者 | 帕特裡克·阿夫納拉

摘編、編輯 | 申婵

導語校對 | 盧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