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吃貨的專業術語

吃貨的專業術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7 14:10:22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又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吃在中國人眼中,是頭等大事,馬虎不得。過去老黃縣人見面打招呼,張口就是“你什喽?”日常生活中,關于吃的詞兒也是異常豐富多彩,作為一個吃貨,了解這些詞則是入門的必須。

“蒸”,是以蒸汽加熱,使經過調味的原料變熟或酥爛入味的烹調方法,南方的蒸菜比較多,如湖北的天門九蒸,辦個婚宴、壽宴,一鍋就蒸出來了。“清蒸”是指不放醬油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存其本味”,新鮮的魚最适合清蒸了吃,黃縣人喜歡清蒸鏡兒魚(即鲳魚),江浙一帶多清蒸淡水魚,如草魚、鳜魚等。廣東人則對清蒸魚有着宗教般的虔誠,認為清蒸是對一條魚的最高規格禮遇,能最好地保持魚的鮮甜味道。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

粉蒸肉

“粉蒸”,是南方常用的蒸制方法,肉切條腌漬,米炒好磨成粟米狀,加入五香粉等調味,以米粉裹肉上屜蒸熟,米糯而清香,肉嫩而不柴,口味可以偏辣,也可以偏甜,代表菜品有粉蒸肉、粉蒸排骨等。“蒸”也是加工米、面食的方法,如蒸饽饽、蒸包子、蒸米飯。黃縣有句俗語叫“不蒸饅頭蒸口氣”,形象地說明了蒸的機理。“烀”,是添加少量的水,蓋緊鍋蓋加熱,半蒸半煮地把食物弄熟。過去農家蒸饽饽的時候,箅子底下經常會烀一鍋地瓜,揀好的人吃,剩下的喂豬。烀與蒸相比,食材有時是會直接與水接觸的。“熥”,是把涼了的熟食蒸熱。比如把饽饽熥一熥,饽饽原本就是熟的,熱透了就行了。熥與蒸的區别在于,蒸是要把生食變成熟食,而熥隻是把熟食加熱。但在黃縣話裡,有時會說“熥碗鹹菜”,則是把生鹹菜蒸熟成為熟鹹菜,這點又與蒸相通。“熱”,在黃縣話裡指加熱食物,如把飯熱一熱。熱與熥都是把熟食加熱,但熥是要通過水蒸氣的作用,而熱有時可以直接把飯菜倒在鍋裡、炒瓢裡加熱。“哈”和熥一樣,也是用水蒸氣把涼的熟食加熱,如把饅頭哈一哈。不過哈是不需要燒火加熱的,隻是利用蒸汽的餘熱,比如蒸完饅頭,把菜放鍋裡哈一下。“餾”也是用蒸汽把涼了的熟食蒸熱,如把饅頭餾一餾。黃縣人把窩窩頭叫做“氣餾”,看來有時餾也近于蒸。

“煎”,是把鍋燒熱放少量底油,放入調好味的原料,先煎一面上色,再煎另一面,煎至色澤金黃。像黃縣海域出産的小黃花,最适合鹽漬之後在平底鍋裡煎了吃,肉會更加緊實。孩子生病了,給他煎個雞蛋吃,也算是慰勞病号。潮汕名吃煎蚝烙是在面糊裡加上蚝仔(小個的海蛎子)煎熟。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

生煎饅頭

上海的生煎饅頭則是把生包子連煎帶蒸地弄熟,煎的時候平底鍋裡要放少量水。頭頓吃剩的餃子,下頓再吃,不是弄點熱水“”一下,就是鍋裡弄點油“煎一煎”,黃縣的煎餃隻放油不放水。“貼”,是将原料先用調味品拌漬,然後用少量油及中小火煎一面至熟。貼菜的特點是一面香酥,一面軟嫩。貼與煎的烹調方法基本相同,但貼是下鍋後隻煎一面,如鍋貼火腿。貼也用在加工面食,用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薄餅狀,貼在鍋的周圍連烤帶蒸而熟,如貼餅子。貼出的餅子一面焦酥,一面松軟,比單純蒸熟的好吃多了。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

鍋貼

鍋貼和煎餃有點像,但它兩面是不封口的,所以隻能一面兒“貼”,如果像煎餃一樣翻動,餡兒就掉出來了。

“炸”,是把食物放在沸油裡弄熟,如炸饽饽疙兒。炸與煎隻是油多少的問題。煎相當于抹澡,而炸則相當于泡澡了。“軟炸”是将調好味的食材挂糊,放入低溫油鍋,炸到外脆内嫩,如軟炸蝦仁。“幹炸”的油溫要比軟炸高,炸出的菜品内外幹香酥脆,如老黃縣名菜之幹炸裡脊。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4

酥肉

過去婚宴上必備的酥肉,也是炸出來的,五花肉切長片,養好了挂芡下油鍋炸,一定要複炸一次才酥脆,吃的時候蘸白糖,香香甜甜,與婚禮的喜慶氣氛很搭。另外,黃縣話裡“炸”也有用開水焯一下的意思,如拌菠菜之前把菠菜炸一下,是指把菠菜放水裡燙一下。氽(tǔn)也是用油炸,但似乎火不急,氽有“漂浮”之意,以之來形容油炸食品在油鍋裡載沉載浮,特别形象,如油氽花生米。

“焙”,是用微火烘食品,如做椒鹽的花椒需要事先焙一下。焙需要的熱量很少,有時為了防止焙糊,還要用到瓦片等熱的不良導體。過去沒有味精的時候,海邊人就把海腸在瓦片上焙幹研末,以之作為調味品,這也是膠東菜得以風行的不傳之密。“烘”,是用火或電使食品變熟、變熱或幹燥。烘和焙意思相近,有些面包房幹脆就叫烘焙房。

“晃”,是黃縣話獨有的說法,把面粉加上少許水攪拌,再倒進沸水中煮熟,黃縣話稱之為“晃”,如晃鼓兒湯。“攤”,是把糊狀的原料倒在鍋中攤開成為薄片,比如攤煎餅。“淋”,是黃縣人的說法,指把調好的面糊倒入有油的鍋内攤平烙熟,如淋雞蛋餅。攤重點在攤平,有時還要用到耙子等工具;淋重點在淋勻,面糊不要太厚。“烙”,是把面食放在燒熱的鍋上加熱使熟,如烙餡兒餅。在黃縣話裡一般用“煉”代替,比如黃縣面食的代表北馬杠兒頭火燒,就是煉出來的。有時為了受熱均勻,鍋裡還要放上洗淨的砂子。煉與烙基本同義,但多了點翻過來覆過去的意味,更加的生動傳神。

“(zhào)”,指把煮熟放涼的面條團成一個個“面胎兒”,吃時放入開水中燙熱,這稱為“一”。“料”,的做法和差不多,是把蔬菜放在開水裡略微一煮就拿出來。與“炸”同義,如用芹菜拌花生,要先把芹菜“料一料”。普通話裡稱之為“焯(chāo)”,不管蔬菜還是肉類都适用。而肉類焯水黃縣話稱為“冒”,是炖煮之前的一道工序,把肉類、骨頭等放鍋裡煮開,倒掉血水,以去除髒腥味兒。黃縣人炖棒兒骨或排骨之前一般都要冒一冒。南方人喜歡把大塊的帶皮五花肉放清水裡煮一下,然後再切了炒菜,軟糯鮮香,肥而不膩,用黃縣話說這也是“冒”。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5

回鍋肉

四川名菜回鍋肉之所以叫回鍋肉,也是先冒一下,再切片回鍋炒的。

“燙”,是淮揚菜的烹饪手法,把食材用熱水沖淋,然後瀝去水,加入作料拌食。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6

燙幹絲

如《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心傳》中的揚州燙幹絲,就是淮揚菜的代表之一。“煮”,是将原料置于湯汁或清水中,燒沸後再用小火燒熟的一種烹調方法。煮菜的特點是湯寬汁濃,味道清鮮,淮揚菜的另一道看家菜就是煮幹絲。煮的做法各地均有,而叫法不同,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7

白斬雞

廣東人口中的“白斬”就是白水煮,不放任何調味品,把雞、肉等放在水裡煮熟後,撈出冷卻,切塊裝盤蘸作料吃。以清淡爽口,不破壞食材的本味為佳,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白斬雞是粵菜的代表菜之一。“白灼”也是廣東人的叫法,把生的食物在煮滾的水或湯燙熟,稱為“灼”。白灼最能突出食材的清鮮,如白灼基圍蝦。北方則多為“鹽水”,就是将食材放入鹽水中煮,黃縣人常吃的“鹽水大蝦”,就是鹽水做法,隻有新鮮的大對蝦才适合做鹽水大蝦,“口兒”不好的就隻能紅燒。南京的鹽水鴨是把腌制過的鴨子放鹽水中煮熟晾幹,也屬于鹽水系列。“煮”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把面食放在有水的鍋裡燒,如煮餃子、煮面條。“涮”是用火鍋把湯燒開,然後把肉片等放在開水中燙一下就取出來蘸作料吃,如冬天常吃的涮羊肉。在黃縣話裡,涮有一個義項是指把衣物等放在水裡擺動,而最正宗的涮羊肉吃法也是用筷子夾片肉在沸水中擺動幾下即可,老了就不好吃了。白灼和涮都算是煮,隻不過時間很短而已。“汆(cuān)”,一般是先将湯或水用旺火煮沸,再把食物放到沸水裡稍微一煮,加上作料,水開即起鍋。用汆法制作的菜肴湯多而清鮮,質嫩而爽口。黃縣人最喜歡用針娘魚汆魚丸子,味道特别鮮。

“熬”,是把蔬菜等炝鍋煸炒,然後加水煮,如熬蘿蔔絲兒。熬菜的特點是半湯半菜。過去農村冬天最常吃的就是熬大白菜,滿滿一大盆,大家各自舀到碗裡,連湯帶菜一起吃。“熬”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把糧食放在水裡,煮成糊狀,如熬小米稀飯。在黃縣話裡,熬菜的“熬”讀作“aō”,熬飯的“熬”讀作“aó”,從讀音上就可以區分出來。煮是把水作為介質,加熱的是食物。而熬是把水融入食物之中,成為食物的一部分。“煲”,是廣東人的說法,其原意是壁較陡直的鍋,後引申為用煲煮或熬,如煲湯煲粥。老火靓湯是粵系飲食文化的标志。

“焖”,指主料經油炸或煎炒後,在鍋内放入調料和湯,緊蓋鍋蓋,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熟,從顔色上講,可分“紅焖”和“黃焖”,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8

紅焖羊肉

紅焖所用醬油和糖色比黃焖多,顔色為深紅色,如紅焖羊肉;黃焖菜呈淺黃,比較接近原色,如黃焖雞。從用料上講,有“醬焖”,就是在煎炒時要加上面醬,對一些腥味較大的魚,如鲅魚、梁魚等,海邊人家一律醬焖。加油焖制稱為“油焖”,如魯菜代表菜品之一的油焖大蝦;加醋焖制稱為“醋焖”,如醋焖海鲫魚。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9

酥鍋

淄博名吃酥鍋的做法其實也是一種醋焖,葷素食菜放鍋裡加醋焖制,魚刺骨頭都酥軟了,離火放涼,随吃随取,酥爛醇香,酸爽不膩,是春節期間家家必備的一道涼菜,所謂“窮也酥鍋,富也酥鍋”。“炖”,是把肉類等加水燒開後用文火久煮使爛熟,如小炖肉。“清炖”就是直接加水炖,湯中不放醬油,如家常做的清炖排骨。“油炖”是先下熱油煎,再加水炖,比如海魚多用此法,炖出來湯是奶白色的。炖與焖相比,炖似乎加的水更多,炖出來的菜一般都是連湯帶水的。“煨”,是将調好味的食材放在容器内,用小火慢慢地煮。煨制的菜品熟爛,味醇厚,湯汁甚美,如煨牛肉。煨和焖的烹調方法基本相同,兩者的區别在于煨比焖加熱時間更長,一般多利用爐火的餘熱進行長時間烹制。

“扒”,是先将原料煮到半熟,再用油炸,最後用文火煮爛,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0

扒豬臉

如扒肘子、扒豬臉。扒菜的特點是味道香醇酥爛,略帶湯汁。“㸆”,用微火使魚、肉等菜肴的湯汁變濃或耗幹,如魯菜代表菜之一的㸆大蝦,遼甯的鐵鍋㸆大鵝,上海的㸆芥菜。㸆與扒最後一道工序是相同的,不過㸆更多了一點把湯汁㸆幹的意思,鍋裡水燒幹了用黃縣話說就是“㸆幹鍋喽”。

“燴”,是将多種食材一起用旺火快炒,炒菜後加少量的水和芡粉。燴菜的原料一般都要經過初步的熟處理,也可以配一些質地柔嫩、極易成熟的生料,如燴蝦仁。另外,“燴”也指把面食和葷菜、素菜混在一起加水煮,有飯有菜,飯菜同食,如老黃縣的吃食燴火燒、燴片片。

“塌”,是将腌漬入味的肉片等挂芡炸好,然後下鍋翻炒,加少量水,最後收汁而成。因菜塌盡湯汁,故質酥嫩而味醇厚,如老黃縣的代表菜之一就是塌肉片。“熘”,是将食材炸或炒後,加上作料和澱粉汁炒制,如老黃縣菜中的熘肝尖。“醋熘”則是加入适量的醋後進行熘炒,成菜酸味突出,如老黃縣家常菜醋熘白菜(不少人寫成醋溜白菜,是不對的)、醋熘土豆絲。“滑熘”是把肉、魚等切好,用澱粉拌勻,熱鍋溫油滑開,加蔥、蒜等作料,再勾上芡,使汁變稠,如用鲅魚做的滑熘魚條。與塌相比,熘不需要加水收汁。“糟熘”與滑熘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在調味汁中必須加入白糟或紅糟汁,所以菜品糟香濃郁。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1

糟熘三白

糟熘三白是山東名菜,最初以雞脯肉、桂魚片、冬筍片為三白,外觀潔白素雅,肉質軟嫩清鮮,甜中帶鹹,糟香撲鼻。傳入北京後,改以鴨脯肉、鴨掌、鴨肝為三白。“焦熘”又稱炸熘,将加工整理的食材腌漬入味,挂糊下油鍋炸至酥脆或外脆裡嫩,再澆淋調味芡汁,或入鍋與調味芡汁翻拌均勻。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2

菠蘿咕咾肉

焦熘的代表菜品有松鼠桂魚、咕咾肉、焦熘裡脊等。“軟熘”主要用來做魚,将魚用水煮熟或用氣蒸,要做到火旺,水沸,氣足,短時間内加熱至斷生,再澆上味汁即成。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3

西湖醋魚

代表菜是西湖醋魚,味汁中必不可少的有糖、醋和姜,與鮮嫩的魚肉融合,會産生近似螃蟹肉的滋味,醋香,魚香,鮮甜,淡淡的蟹味,如西湖潋滟的波光和空蒙的山色,名列杭幫菜之首,也是實至名歸。

“釀”,是将肉、魚、蝦等剁碎做成的餡兒填或塞入掏空的柿子椒、冬瓜等裡面,然後蒸或用油煎。黃縣人喜歡用柿子椒做釀,用香菇做釀更加香滑。也有用油炸的,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4

炸藕盒(又稱炸藕夾)

如我們常吃的炸茄盒、炸藕盒,即為釀菜之一種。“羹”,通常是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食物,比較嫩,如蒸給小孩子吃的雞蛋羹,裡面也可以加肉、菜。海邊人喜歡将海膽打開一個口子,打上一個雞蛋蒸了吃,這是羹還是釀?

“烹”,是先用熱油略炒,然後加醬油等作料攪拌,随即盛出,如魯菜代表烹蝦段。烹的特點是外香脆裡軟嫩,略帶湯汁,鮮醇不膩。“炒”,是把食物放在鍋裡加熱并随時翻動使熟,炒菜時要先放些油,如炒雞蛋,炒花生炒瓜子之類則是幹鍋炒。“清炒”是把蔬菜等在旺火上迅速地炒熟,少加或不加輔料,如适合夏天吃的清炒苦瓜。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5

辣炒蛤

“辣炒”是炒的時候要放幹辣椒,黃縣人夏天喜歡吃的辣炒蛤,就是辣炒的代表。“滑炒”與滑熘差不多,都是用熱鍋溫油将上漿的主料滑開,再另炝鍋,隻不過滑炒的芡汁少,滑熘的芡汁多,滑炒的時間也要短一些。而與炒相比,烹用的時間更短,更注重大火熱油,以保持食材的鮮嫩。“爆”的特點是旺火速成,就是原料用滾油稍微一炸或用滾水稍微一煮,然後再與配料快速颠炒,如老黃縣菜的爆肚絲。也指把牛羊肚兒在開水裡稍微一煮就取出來,吃時現蘸作料,如爆肚兒、爆雙脆。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6

爆炒墨魚卷

“爆炒”是爆與炒的結合,即用滾油快速翻炒,追求的是脆嫩的口感,因此食材要切成薄片,或是提前剞花刀,有時還要預先入水氽燙或過油,魯菜中的爆炒腰花和爆炒墨魚卷即屬這種。爆炒又分幾種,“芫爆”也稱鹽爆,就是加入香菜段爆炒,不勾芡,口感鹹鮮爽脆,還帶着香菜的香味,如黃縣人常吃的香菜梗炒烏參。“醬爆”是爆炒的過程中加入豆瓣醬,菜品色澤紅潤,醬香濃郁,如北京菜的醬爆雞丁。“油爆”是将食材先過油再下鍋爆炒,如上海菜裡的油爆蝦。“蔥爆”是将食材腌漬入味後,下油鍋加入大量蔥絲爆炒,如羊肉館必備的蔥爆羊肉。而“炮”則是指食材不預經處理,直接用鍋在旺火上迅速炒,如炮羊肉。“煸”,是把蔥、姜或肉絲等放在熱油裡炒,“煸鍋”就相當于黃縣話裡的“炝鍋”“爆鍋”。“幹煸”又稱“幹炒”,是原料經刀工處理後,投入小油量的鍋中,熱油旺火不斷煸炒而成,如川味名菜幹煸包菜,粵菜名吃幹炒牛河。而“燒”要先用油炸,再加湯汁來炒或焖炖,如燒茄子。“紅燒”則是把肉、魚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醬油等作料,焖熟使成黑紅色,如紅燒肉。“蔥燒”與紅燒大緻相似,隻是必須加蔥段,川菜裡有蔥燒鹿筋,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7

蔥燒海參

魯菜裡有蔥燒海參。“幹燒”則是油炸過的主料放入湯汁中燒制,吸盡湯汁而成,如幹燒刀魚。“燒”與“爆”相比,要溫和得多,用時也較長。“燒”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烤”,如叉燒肉、炭火燒烤。

“煿”,是把食物放在鍋上或爐子上加熱弄熟,比如冬天常吃的煿小幹魚兒。同時黃縣話裡“煿”也有“煎”義,比如“煿倆兒雞蛋吃”,就是鍋中略放油而煎熟。而“煨”除了指小火慢煮,還有一個意思是把生的食物放在帶火的灰裡使燒熟,比如把地瓜放在竈膛的餘燼裡捂着,就是煨地瓜。“焗”,是粵菜的烹饪手法,指利用熱氣使密閉容器中的食物變熟。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8

鹽焗雞

比較常見的鹽焗雞,是将整雞經過腌漬、晾幹後用錫紙包裹,埋入灼熱的鹽粒中使之成熟。“烤”是将食物挨近火使熱或熟,如烤地瓜。烤是近火而不就火,煨則必須要有餘燼,而煿是直接接觸,比如煿地瓜片,就是将切好的地瓜片直接放在鍋裡或爐子上加熱。烤算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了,從燧人氏“鑽燧取火,以化腥臊”到現在,至少也有幾千年的曆史了。根據烤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明爐烤,就是直接架在炭火上烤,如我們常見的烤串;暗爐烤,是将食材挂在密閉的烤爐裡烤熟,比如著名的北京烤鴨;煨烤,是将帶殼或外面包了東西的物料,直接放在炭火裡燒熟,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19

叫花雞

比如金庸筆下丐幫的拿手菜叫花雞,就是帶毛用泥糊住烤的。烤有時也稱為“炙”,如熏炙肉,采用的是先熏後烤的做法,别有一番風味。

“拌”,是把生的原料或晾涼的熟原料,加入各種調味品,然後調拌均勻的做法。拌制菜肴具有清爽鮮脆的特點,如開春的樗芽兒拌豆腐,如最宜下酒的黃瓜拌肴兒、拌海蜇皮兒。而“炝”是将菜肴的原料放在沸水中略煮,取出後再加入以花椒油為主味的調味品來拌,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0

炝莴筍

如夏天常吃的炝土豆絲、炝莴筍。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1

臘肉

“臘”,是冬天(多在臘月)腌制後風幹或熏幹的魚、肉、雞、鴨等。比如南方人常吃的臘肉,會有一種特殊的風味,豐富,複雜,若有若無,是鮮肉不能代替的。而“熏”是用煙火熏食品,使帶有煙熏味,且便于保存,并不一定要風幹。黃縣人常用鲅魚做熏魚,取其肉多刺軟。

“鹵”,是用鹽水加五香或用醬油煮,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2

鹵豆幹

如鹵肉、鹵豆幹,黃縣人喜歡吃的“肴兒”其實也是鹵肉的一種。也指用肉類、雞蛋等加澱粉做成的湯汁,用來澆在面條等食物上,黃縣話叫“鹵兒”,如黃縣大鹵面是地方代表面食,不少人寫作“打鹵面”,這是錯的,“大”字更能體現鹵兒裡内容的豐富。“凍”,是魚類、肉類等煮出的湯汁凝結成的半固體。比如黃縣人最喜歡吃的豬蹄凍兒,做起來跟煮肴的過程差不多,隻是要将煮爛的豬蹄拆解開,然後連湯帶骨的凝結起來。老黃縣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打凍兒,作為常備的冷盤招待客人。海邊人家過年則會用魚做成魚凍來待客。

“醬”,指用醬或醬油腌漬蔬菜,如醬黃瓜紐兒。也指用醬油煮肉類等,如過年時常做的醬牛肉。“腌”,是把魚、肉、蛋、蔬菜、果品等加上鹽、糖、醬、酒等,放置一段時間使入味。在黃縣話裡,腌漬的時間長了叫“腌”,如腌鹹菜;腌漬時間短了叫“養”,如炸裡脊之前先要把肉養一養。而“殺”是黃縣人特有的說法,指短時間内用鹽或醬油把菜蔬腌一下,比如殺點黃瓜下飯——這相當于四川的“洗澡泡菜”了。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3

甯波三臭(臭苋菜梗、臭菜心、臭冬瓜)

“臭”,是南方人喜歡的腌制方法,把蔬菜或魚類、肉類在淡鹽水或臭鹵中腌制,使之變臭,再進行烹制,如徽州菜的代表臭鳜魚,湖南長沙的臭豆腐,江浙一帶的臭苋菜梗、臭千張。用酒泡制食品叫“醉”,如南方人特别喜歡吃的醉蝦和醉蟹。北方人喜歡用鹽水腌活蟹子,稱為“嗆”,海邊人家的嗆蟹子可做一冬的就頭,下酒下飯都可以。而“糟”是用制酒剩下的酒糟腌制食品。比如糟魚,是腌後用酒糟漬之,再經烹燒而成的魚。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4

上海糟雞

用浦東九斤黃制作的上海糟雞,過去是民間宴請中的必點菜,做法和白斬雞差不多,斬塊後放糟鹵裡浸泡幾個小時,口感脆嫩,鮮香、糟香在舌尖上萦繞。

“酥”,是先在油鍋中煎一下,然後放入高壓鍋加醬油、醋等作料壓酥壓爛,是以醋作為主要調味料,經小火長時間的加熱,令原料骨肉酥軟、鮮香入味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對付肉少刺多的魚類是最為有效的,老黃縣人吃海鲫魚(學名斑鰶),一般都是酥着吃。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5

刺身

“刺身”,是把生的魚類、貝類切成薄片,蘸辣根兒吃,黃縣人稱之為“殺生”,直接點明了要求食材的鮮活。“風幹”,則是把食材放在陰涼的地方,讓風吹幹,如風幹雞、風幹牛肉。如果說殺生吃的是即刻的生猛,風幹食品則品嘗的是時間的滋味。

“砂鍋”,是将原料加工後,裝入砂鍋中,調入作料、配料,用文火慢慢煨炖至熟爛,營養豐富,如砂鍋魚頭、砂鍋豆腐。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6

幹鍋掌翅

“幹鍋”,是相對于火鍋而言的,火鍋湯汁較多,用于涮燙各種食材,而幹鍋湯汁較少,一般是作為菜品直接上桌食用,特點是麻辣鮮香,代表菜如幹鍋鴨頭、幹鍋兔等。吃完之後也可加上湯涮菜吃,一鍋兩用,經濟實惠。

“水煮”,是将魚片或肉片等放入豆瓣醬炒好的湯汁中煮熟,盛入焯好的蔬菜打底的碗中,澆入炸好的麻辣油即好,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7

水煮魚

如風靡全國的水煮魚、水煮肉片、水煮牛肉。“酸菜”,系列是以酸菜為主要輔料制成的菜品,分為東北酸菜和四川酸菜兩個菜系,前者如酸菜白肉,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8

酸菜魚

後者如酸菜魚。

“椒鹽”,是将花椒粒炒香之後,磨成顆粒狀粉末,再加入經過炒制的食鹽即為椒鹽,加入炸好的主料中即可,如椒鹽蝦、椒鹽排骨。“孜然”,是以孜然為主要調味品加入肉類煸炒,炒出的菜品帶有濃郁的孜然香味,如孜然羊肉、孜然脆骨。

“蔥油”,是将大蔥、生姜、洋蔥頭、大蒜洗淨後拍破,倒入熱油鍋中用小火慢慢熬出味,打去料渣即得蔥油。菜肴上桌前将蔥油淋在蒸好的主料上,可以增加菜肴的清香味,如蔥油鯉魚、蔥油雞。“姜汁”,可用于涼拌菜,姜、醋味濃,鹹鮮微辣,代表菜品是姜汁螺片、姜汁松花蛋;也可用于熱炒,根據不同菜肴需要,酌加豆瓣醬或辣椒油,但不能影響姜、醋的味道,代表菜品有姜汁可樂雞。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29

姜母鴨

“姜母”,就是陳年老姜,适合炖湯,風靡一時的姜母鴨是閩菜的代表,鍋裡加入芝麻油,把大量姜片煸香,再倒入鴨塊翻炒,然後放入炖鍋中炖煮,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鹹鮮中帶有一絲絲姜的辛辣,适合秋冬季吃。

“蒜泥”,一指搗成糊狀的蒜,像黃縣人吃肴、吃餃子、吃醬牛肉,都要掂蒜泥蘸食,拌黃瓜、拌海蜇皮兒等一些涼拌菜更離不了蒜泥;一指菜的味型,是以蒜泥、醬油、紅油等調制的涼拌菜,重點突出蒜的辛香,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0

蒜泥白肉

如川菜中的蒜泥白肉。有些人(特别是南方人)不喜生食大蒜,說是吃後口腔中會有蒜臭,但做熟的大蒜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将蒜切末與主料混和炸制,或是将蒜末等入鍋中煸炒,再将炸好的主料放入翻炒,這種做法稱為“蒜香”,代表菜品有蒜香排骨、蒜香小龍蝦。“蒜蓉”,是将蒜瓣先切成片,再用刀剁碎成米粒狀,然後用油小火炒熟,色澤金黃,味香濃郁。以蒜蓉為主要輔料炒制的菜品有一種蒜的焦香,如蒜蓉莜麥菜。

“剁椒”,是以辣椒、食鹽等為原料制成的一種可以直接食用的辣椒制品,也可當作作料做菜。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1

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是湘菜的招牌菜,剁椒雞塊、剁椒鴨腸也讓人垂涎三尺。“泡椒”,是以辣椒為主要材料的泡菜,以之作為主要調味品的菜系便是泡椒系列,具有獨特的辣中微酸、酸辣鮮爽的口感,泡椒鳳爪、泡椒牛蛙、泡椒闆筋是代表菜品。“紅油”,是把辣椒炒至幹脆舂碎,油燒至八成熱澆入即可。紅油多用于涼拌菜,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2

夫妻肺片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3

川北涼粉

川菜中的夫妻肺片、川北涼粉即為紅油味型的經典。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4

麻辣小龍蝦

“麻辣”,指以麻椒和辣椒為主要調味品,味道又麻又辣的菜系,如麻辣小龍蝦(簡稱“麻小”)、麻辣雞塊,物美價廉的麻婆豆腐也是屬于麻辣口兒的。“酸辣”,是以辣為基礎,再用醋、胡椒粉等作料調和,使之形成醇酸微辣、鹹鮮味濃的風味,如鳝魚粉絲、酸辣粉。“香辣”,是以豆豉醬和辣椒為主要調味品炒制出的菜品,味道以香辣為主,如香辣蟹、香辣蝦。

“拔絲”是把油炸過的山藥、蘋果、地瓜之類的食物放在熬滾的糖鍋裡,颠翻幾下,挂上糖漿即成。吃時用筷子夾起來,糖遇冷就拉成絲狀,如拔絲山藥、拔絲地瓜、拔絲蘋果。“蜜汁”,指将白糖、蜂蜜、麥芽糖等化成濃汁,放入加工好的原料,經熬、蒸等方法使菜品質地軟糯香甜,如蜜汁藕、蜜汁火腿。“糖醋”,是以糖、醋為原料,調和成糖醋汁後,燒熱後澆到炸好或煮熟的主料上,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5

糖醋鯉魚

如糖醋鯉魚、糖醋裡脊。

“陳皮”,是以中藥陳皮為主要輔料燒制的菜品,味道鮮香濃郁,有健脾開胃、和味順氣、燥濕化痰之功效,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6

陳皮鴨

代表菜品為粵菜的陳皮鴨,川菜的陳皮牛肉。“五香”,是指在燒煮食物時加入的數種香料,通常有花椒、大料、丁香、小茴香、豆蔻、肉桂、草果等,實際上并不止于五種,燒出的菜濃香鹹鮮,自然辛香,比較常見的有五香豆腐幹、五香牛肉等。“魚香”,是川菜傳統味型之一,成菜具有魚香味,是以泡紅辣椒、蔥、姜、蒜、糖、鹽、醬油等調味品炒制而成,如魚香肉絲、魚香茄子。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7

荔枝肉

“荔枝”,以番茄醬、香醋、白糖、醬油等調成荔枝味型的調味汁,切成十字花刀的豬瘦肉下鍋炸至八成熟,再放入油鍋中加入調味汁翻炒即可,比如閩菜的代表荔枝肉。“怪味”,是用鹽、醬油、紅油、花椒面、麻醬、醋、白糖等調和在一起,形成鹹、甜、麻、辣、酸、鮮、香等混和口味,因其集衆味于一體,各味平衡而又十分和諧,故以“怪”名之,

吃貨的專業術語(吃貨必須要知道的那些詞兒)38

怪味雞

代表菜品有怪味豆、怪味雞。

中國菜傳統的命名方法是有規律可循的,無非包括幾項内容:主料、主要輔料、烹饪方法、味型。這些詞兒并不僅隻代表食品的加工方式,還與美食的“色、香、味、意、形、養”有關,與美食的味覺記憶有關。把這些詞兒搞明白了,吃貨們對于美食,就不僅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美食是如何加工的,什麼樣的食材适用什麼樣的烹饪方法,用什麼樣的作料和味型才相得益彰……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美食之道,确實不可小視啊。




部分圖片引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