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要學好小楷這些明楷不得不看

要學好小楷這些明楷不得不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16:33:55

唐太宗李世民《論筆法》說:“大凡學書,指欲實,掌欲虛,管欲直,心欲圓。又曰: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指實,指實則筋骨均平。次掌虛,掌虛則運用便易”指出了執筆的正确方法及其意義,今人沈尹默先生精研筆法,總結出“擫、壓、鈎、格、抵”的五字執筆法,其要旨在于指實、掌虛、腕平、掌豎。

因此,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我們認為應該掌握好“五字執筆法”,執筆時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力度與高度的把握。一般而言,執筆太松則不穩,過緊則僵硬,總的原則是執穩而能運用靈活。但對于初習小楷者來說,因為點畫細膩,難以控制,執筆可緊一點,等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再放松些。

執筆的高低常視書體大小的不同而變,對臨習《靈飛經》這樣的小揩,執筆以偏低為宜,其目的是為了運用穩健,便于控制。

要學好小楷這些明楷不得不看(寫小楷這些細節一個都不能忽略)1

關于腕法

運筆法從廣義上說要求指、腕、肘、臂、腰乃至腳及全身的協調,即古人所謂的全身力到,這一點在寫榜書時體現得最充分。寫小楷,重點注意運腕,個别小局部用指也無妨,再加上坐姿端正就可以了。

腕法有枕肮、提腕、懸腕三種,寫小楷用枕腕即可。其方法是把左手手背墊在右手手腕下。當然,從高要求而言,我們還是提倡提腕甚至懸腕,因為這樣寫出來的點畫更生動。運腕的正确方法是:在腕平的前提下,手腕能夠在同一平面上左右擺動,這一動作在寫橫畫時尤為常用,是必須下功夫掌握的。

運腕時切忌以小臂為軸心旋轉(這一毛病主要反映在寫撇畫時,寫出的筆畫常飄忽乏力)或者把豎起的手掌放平下壓(這一毛病表現在寫豎畫上,寫出的點畫多怯弱疲軟)造成上述弊病的關鍵是肘、肩僵硬,全身關節不靈活。可見,要真正寫好小楷,同樣要注意全身力到,因此,曆代經驗豐富的書法家們都提倡寫小揩要像寫大楷一樣對待。

要學好小楷這些明楷不得不看(寫小楷這些細節一個都不能忽略)2

關于點畫

點畫用筆是筆法的最終實現和具體反映,故而人們常把筆法歸結為用筆。古人曾說道:學書貴用筆,用筆貴用鋒。确實,一千多年來書家總結出來的用筆方法都是圍繞如何用好鋒而展開的。古人總結的用筆法至多至繁,還時時夾雜一些神秘色彩。

下面選取部分重要的用筆法,結合《靈飛經》作一簡明剖析。順便提醒讀者,這部分是該書的中心,建議把這裡選取的範字(作了放大)作為主要臨習對象,以便深入學習《靈飛經》或其它小揩字帖。 點畫指書法中每一筆畫的起筆、行筆和收筆。唐代孫過庭在其《書譜》中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真”即楷,以點畫作為基本形質,要求每一筆的起、行、收都筆筆到位,幹淨利落。

起筆的關鍵是如何發筆,發筆的關鍵是迅速落筆、折鋒、鋪毫,整個過程要一氣呵成,要求是達到把聚攏的筆毫鋪開,萬毫齊力。行筆過程中,一要繼續鋪毫,二要有提按,三要用逆勢,即“無往不收,無垂不縮”,收筆時要求筆筆送到,具體有送到即止和送到後一頓作結或啟動下一筆兩種方法,前者常用于短筆畫的收筆,後者多用于長筆畫的收尾。

關于使轉

使轉即筆畫間的映帶關系,是楷書作品中表情達意的手段,是楷書作品穩中有變的前提。楷書和行草書不同,筆畫間的使轉常表現在筆畫間斷開的地方,即所謂的“筆斷意連”,清代桃配中認為:〔真用盤纖(使轉)于虛,其行也速〕意思是說,楷書的使轉用在看不見的地方,為了前後連貫,使轉處的運行要快。

這就要求我們在讀帖時必須深入體味每個點畫間的往來關系,在臨習中把筆勢寫出來《靈飛經》中小部分字,如“為”有行書筆意,容易看出其使轉過程,但大多數字的使轉關系還須讀者細心觀察才能體會得到。

要學好小楷這些明楷不得不看(寫小楷這些細節一個都不能忽略)3

關于提按

對提按一法,要從兩方面去理解,簡言之,即‘提按二者,可分而不可分’(沈尹默語)所謂‘可分’即一般所說的要寫細一點時就提,寫粗一點就按。如“神”字筆畫粗細懸殊,就是依靠提按的不斷轉換而實現的。但僅僅如此理解提按是浮淺的,我們還要看到雙方‘不可分’的一面。

清代劉熙載《書概》指出:書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姑能免堕、飄二病。他不但點明了用筆按時須提,按中有提,提時須按,提中有按,這一提按之大義,還指出了提按結合才能避免死闆或輕飄的筆病。因此,我們必須細心體味提按“不可分”的道理,把它貫徹到學習書法的整個過程中。

可以這麼說,明乎提按,于書法思已過半。《靈飛經》點畫靈動而遒勁,提按自如,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關于頓挫

頓挫主要用在筆畫的轉折處,是調整筆鋒過程中的動作。在筆畫轉換行走方向時,通過對筆鋒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轉向,有加刀挫一般,使點畫轉折處既有骨力,又氣脈通暢,好比一個人的關節一樣。頓挫法隸屬于調鋒法,因其重要性,故單獨列出。

要學好小楷這些明楷不得不看(寫小楷這些細節一個都不能忽略)4

關于調鋒

初學書法者常常因為動辄寫出軟弱扁薄的偏鋒而傷腦筋,束手無策。其實原因很簡單,是由于他不懂得調鋒所緻。調鋒法主要在筆畫行走轉向時使用,如豎彎、橫折等筆畫的轉折處。以橫折為例,我們知道,寫橫畫時,筆向右行,鋒卻朝左。寫接下來的豎畫時,筆向下行,從中鋒這一要求來說,鋒必須完全朝上。

這就需要我們在橫豎交接的轉折點調換。調鋒的方法很簡單,隻要在寫橫畫的過程中,筆鋒送足,再輕輕一提,使筆鋒挺直,在紙平面上沒有任何方向,再下按寫豎畫,筆鋒在這時通過“朝左→無方向→朝上”的轉換便順利地調整到位了(如圖)。陳簠齋在《習字訣》中所說的“轉折即同另起一筆,不是斷開,隻是換法”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常說書法要“八面出鋒”才能變化無窮“八面出鋒”的關鍵是每一次轉換都要把筆鋒調整到沒有任何方向。

關于鋪毫

鋪毫的目的是為了能萬毫齊力,點畫骨肉相稱。能提按頓挫,能調鋒,才能毫鋪紙面而不至裹束僵弱。鋪毫一法,在書寫《靈飛經》之類的小楷時尤其顯得重要。許多人以為小諧筆畫細,僅用筆尖描畫就能奏效。

事實上,這樣寫出來的小楷常會幹枯而無血肉,骨氣蕩然無存。正确的寫法應該力求筆鋒着紙的每一根毫芒都能起到作用,逆澀而行,不但較粗的點畫一如“不、子”要這樣,較細的點畫如“券”的前五筆也要豐滿圓潤。

要學好小楷這些明楷不得不看(寫小楷這些細節一個都不能忽略)5

關于遲速

唐代歐陽詢說:凡書字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見《傳授訣》一般地講,行筆慢的好處是點畫凝重渾厚,缺點是容易寫得癡迷遲鈍;行筆快能使點畫明利爽健,而易帶來的弊病則是輕薄浮滑。

因此,單方面地強調“遲”或“速”都是有失偏頗的,應該根據自己的熟練程度,二者結合。正如劉熙載《書概》所雲:行筆不論遲速,期于備法,善書者雖速而法備,不善書者雖遲而法遺。是否能完備地表現出各種用筆法則,是衡量行筆遲速是否得當的标準。

對初學《靈飛經》的人來說,特别須注意以下三點:一、甯遲毋速。二、切忌以為小楷易寫而匆忙落筆。三、既要随着熟練程度适當地加快整體書寫速度以求神采,又要時刻注意每一字之内、每一行之間的遲速變比,以求生動。

關于藏鋒

落筆是否該藏鋒?這是已困擾書法界很久的問題了。曆來衆說紛壇,互不用讓。實際上這是一個相當簡單的問題,隻要拿曆代留傳下來的大量墨迹作依據即可找出答案。從晉、唐、宋、元、明的名家作品及民間遺墨來看,幾乎沒有哪筆點畫的起筆不是露鋒的,刻工精良的《靈飛經》也證明了這一事實。

再看最早提出“藏”的東漢蔡邕的《九勢》:藏頭,因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句話并無把點畫起筆寫成圓頭圓腦之意,而是說要中鋒行筆。認為要把起筆寫成不露鋒芒的人,一方面是受镌刻不精見已模糊不清的碑刻的影響,另方面是對蔡邕《九勢》所謂“欲左先右”的錯誤理解所緻,“欲左先右”是對筆勢的要求。

要學好小楷這些明楷不得不看(寫小楷這些細節一個都不能忽略)6

弄清這個問題對臨習《靈飛經》乃至整個書法學習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小揩點畫細小,每一筆都應直落而下,所追求的應是下筆方向的千變萬化。當然《靈飛經》中不乏像“之”字撇畫起首處看似不露鋒芒的點畫,但若聯系起來看,它僅是一個轉折處,和橫畫隻是形式上的斷開,書寫時仍是一筆貫串的,其道理恰如第四畫捺的起首一樣。

内擫與外拓

内擫與外拓是兩種效果相反的用筆方法,常常引發出完全不同的結體特征。如歐陽詢書法用筆以内擫為主,故神采外曜,精神挺拔;顔真卿書法用筆以外拓為主,故元氣内斂。一般而言,内擫用筆易得骨,結字體勢外射;外拓用筆易得筋,字勢内收。

在書法史上,用筆純内擫或純外拓的書家極少,大部分都是二者結合,或以内擫為主,外拓為輔,或反之。《靈飛經》用筆亦不外乎此,通覽全帖,則内擫居多,如“潔”字右上角橫折鈎之豎畫;外拓輔之,如“通”字‘用’的左右一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