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53年,戰國時期,楚宣王任命昭奚恤為相。昭奚恤位高權重,但頗為強勢,引來很多人不滿。江乙就對他很不悅,為了制衡昭奚恤,防止楚宣王對他言聽計從,江乙找了個機會向楚王進谏,講出了一段經典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論述。
江乙先給楚王講了一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說:“有個人很愛他家的狗,有一次這條狗向他家的水井裡撒尿,被鄰居看見了。鄰居于是想去告訴這家主人。但是這條狗卻把鄰居堵在門外,兇狠地要咬他”,接着他聯系實際,說到:“現在,昭奚恤常常排斥我來見您,就正像惡狗堵門一樣”。
江乙擔心楚王反感人講别人壞話,進一步闡述說“有些人愛說别人的優點,您見到了,會覺着他是個君子,就親近他;還有人愛說人的缺點,您見到到,會覺着他是個小人,就疏遠他;如果這樣的話,就算有兒子殺了父親,臣下殺了君主這種事情,也沒有人敢給您說了。為什麼呢?因為大王您喜歡聽人美言,而厭惡聽人的缺點”。
這番講解讓楚宣王十分受用,當即表示:“你說得對,我要聽取兩方面的意見,既要聽人好的一面,也該了解他不足的地方”。江乙目的達成,成功獲得了楚王的支持,長期在朝堂上和昭奚恤勢均力敵,後來還創作了“狐假虎威”的故事專門諷刺昭奚恤。
不去糾結江乙的目的,其實江乙這段論述相當地有道理。任何時候人都有必要保持開闊的胸襟,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才能優中選優,避免被蒙蔽和誤判。講人壞話的人,也并非就是壞人,反而可能恰恰是幫你了解事情全貌的人。
聯系現實,如果歐美各國,能夠更早的聽從來自中國的警告和呼籲,早做防範,而非一味地堅稱新冠肺炎不過是普通流感而已,又怎麼會有今天這種手足無措的局面。“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古人誠不欺我。
本文由陽光舊事錄原創。歡迎關注陽光舊事錄,看曆史和現實交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