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教的等級排列

佛教的等級排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7:46:35

佛教的等級排列(佛教常用名稱六度)1

西雙版納總佛寺

六 度

修習聖道的道,可分做自利道和利他道的兩類。自利道是佛徒注重自己的進修,如修習三十七道品,都是偏重自利方面的,也叫“聲聞道”;利他道是注重利濟衆生的道,即是“菩薩道”。什麼是菩薩道?《楞嚴經》說:“自未得度而先度人,菩薩發心”。

菩薩發心修習的道在于六度,又譯事究竟、到彼岸、度無極,簡譯為度;音譯波羅蜜、波羅蜜多;梵漢并譯六波羅蜜(多)。度即渡之意。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智慧,可以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

一、布施

布施有三種,1)财施,分内财施與外财施。能布施自己的頭目腦髓生命給人,叫做内财施;施舍田園、舍宅、國城、财産的,叫做外财施。2)法施,以世間善法樂育人群,或以佛教善法化導大衆的,叫做法施。3)無畏施,是精神力量的布施。凡對痛苦的人,用溫暖愛心加以安慰,遇人困難,施于援手解難,使受苦受難者心中得到平安,沒有恐怖感。

二、持戒

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謂菩薩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斷身口意一切惡業。

持戒——嚴守戒律,始能塑出端莊法相,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淨,不犯惡業。戒是止惡行善的意思。止惡是消極的工作,行善是積極的工作。當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三、忍辱

忍辱,即由忍辱入解脫法門。謂菩薩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饑渴等之大行,無論業障魔障,即能斷除瞋恚煩惱。能對治嗔恚,使心安住。修道途中,阻礙必多,遇挫折毀謗,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饑寒,内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餒,不畏困難,學道度人必能成之。六度中的忍辱可分為“生忍、法忍、無生法忍”三種,這三種忍可令菩薩度到無煩惱的生死解脫之彼岸。

四、精進

精進是勤勞不息的意思,但勤勞固是美德,倘用之不當,适成濟惡的飾詞。如勤勞而專為自我打算,甚至或專務害人,則雖勤勞,亦變成惡行。現在所說佛徒的勤勞,是不容有自私或害人的打算,而是在純精無雜的善行上精益求精,進益求進,排除懶惰放逸自私僞飾的惡行,勤勞實踐其他五度的功德。

五、禅定

禅是印度語“禅那”的簡稱,意為“靜慮”,與“三摩地”的定義相通,故合名“禅定”,是梵華合稱的名詞。

禅定——要修煉成佛,必需寂靜其心,以免散亂。要普度衆生,精神須有特别訓練,遇事才能有定力。沒有定力,就沒有智慧。沒有定力的人比較容易生起煩惱,如何利益衆生呢?故菩薩行者一定要修禅定。禅定可分為三種,即安住靜慮、引發靜慮、辦事靜慮。

六、般若

“般若”,意為“智慧”,謂通達諸法體性本空之智,及斷除煩惱證得真性之慧,能對治愚癡無知(無明)。

智慧——修行者之心性當具有最高的智慧;博覽群經、遠大學識、曆練世故,可以辯才無礙,圓通萬事,度化衆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堕落魔障之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請注意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