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漫談職業生涯規劃

漫談職業生涯規劃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23 20:16:25

從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十多年,又轉型服務高校就創業五年以上,在這十多年裡,我從企業視角觀察學生,又轉向學生本身的視角,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現象。

十五年目睹招聘現狀

從企業視角來看,無論是大廠還是小企,無論是技術崗還是文職崗還是銷售等等,企業對于學生的選拔,其實遵循了一套固定的邏輯:更看重你在學校學習背後的東西。

當然,企業實力不一樣,崗位不一樣,招聘方法的使用肯定也不一樣。大廠可能會使用如管理遊戲,無領導小組讨論,等等,小公司可能會直接面試或者實操驗證。但是無論是使用什麼工具,HR都會将你的潛能看作比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加分項。

這裡有一張圖,是我們在服務企業過程中,總結的企業用人重心,可以比較清楚明白地表達企業的用人需求:

漫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背後的探索之路)1

但是當我轉型開始為高校服務的時候,這五年陸續走訪了很多高校,和很多高校的招就處領導有過溝通,也和很多學生有過交流,發現高校裡充斥的,更多的是一種迷茫。

這種迷茫,其實從上至下,都在蔓延。迷茫的來源,是社會的急劇轉型,經濟的強烈動蕩,帶來的無所适從。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們,本來無需擔心就業問題,但是随着高校擴招十多年,畢業生的數量達到千萬的量級,加上社會以及經濟形勢,在動蕩不安中,急轉直下,就業形勢來到了十字路口。

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老師在抱怨:學生懶就業,慢就業,每年的就業率都上不去。最渴望的就是,别管工作好不好了,隻要就業了就行。

學生也在抱怨:我不知道該幹什麼,該準備什麼,每天除了學習,就是玩。有心的同學會有意識地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或者團隊活動,增強一些自己認為該增強的通用能力。但是真正到了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面對海量的崗位選擇,依然無所适從,不知道自己鍛煉出來的能力,到底做什麼工作好一些。也有的同學,在身邊人的灌輸下,心裡隻有考公考編考研,已經容不下其他了,卻無法意識到,自己究竟是否适合這條路。

職業生涯規劃進入大學必修課

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進入高校必修課已經近十年了,對于學生的幫助也很大,但是距離真正的人職匹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看過很多學校的生涯規劃課程,都着重于發現自己,了解自己。這一步很重要,但并不是全部,企業選擇你,并不是看你有多麼了解自己,而是你是否符合企業的用人标準。

所以目前畢業生找工作,除了知識和技能外,關于能力層面的考核,大部分學生,還是隻能靠運氣和天賦——企業最看重的底層素養,可能你壓根沒有刻意培養過,是這二十多年的成長時間裡,根據自己天生的性格和興趣自發形成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了解自己并不是目的,了解自己以後,怎麼培養你和發展自己,達到理想崗位的用人标準,才是最終目的。

說白了,求職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雙向奔赴才是最有效率的。目前的職業生涯規劃,解決了學生興趣和職業性格的認知問題,但是對于企業的選擇,我們沒有一個預警性的方案——企業的用人标準究竟是什麼?怎麼識别學生目前是否适合,差距多大?能否量化标準?怎麼培養,從什麼時間開始培養?

生涯規劃教育的困境

如果把高校比喻為一個工廠,那麼學生就是學校生産出來的零配件,就業就是把學生推銷出去,零件要找到一個适合自己的應用場合。企業作為一架精密的儀器,需要随時增加和更換适合自己的零件。

學生畢竟是有自主性的,高校從學生本身的立場出發,履行立德樹人的使命,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認清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前置條件,能夠讓學生把握自己的大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在大學的前幾年,這個方向很重要,能夠讓我們少走彎路。

在學生錨定了大方向以後,如果有了進一步的需求,比如A同學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對此也很感興趣,加上自我感覺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還比較好,所以将來立志在人力資源管理行業發展,那麼問題來了,如果A同學想要進入大公司,這個公司的人力崗位的具體用人标準是什麼?

專業知識和技能肯定是必須的,而且掌握得越紮實越好,但是對于冰山水面以下的能力部分,要求是什麼呢?如果A有心去總結,可以查找大量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優秀人物,去看他們的相關履曆,總結一下他們的閃光點,或者找已經畢業的師哥師姐,去問有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但是這些能力标準,都是主觀性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曆不一樣,認知也不一樣,不同的人總結出來的,也肯定不一樣。

所以,在學生無法科學客觀地總結用人标準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滿足學生精準識别能力,提升能力的需求?

客觀來講,這些應該是我們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替學生想到,替學生做到的,但遺憾的是,由于校企合作不暢,學校無法拿到企業真實的用人标準和需求,也沒有科學的方法将需求進行标準量化——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有專業的咨詢公司針對有需求的企業客戶做崗位勝任力建模,但是在我國高校領域,還沒有針對企業的需求做勝任力評價和培養的。

高校的精準就業和高品質就業如何實現

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在想,如果高校真正重視學生就業競争力和崗位勝任力的相關培養,是否可以有力的推動精準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的目标呢?

理論上分析,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所以這裡有幾點小想法,分享給各位領導:

1. 要全面覆蓋所有學生所有專業,建立每個專業每個崗位勝任力模型,并加以評價,是不現實的,也沒必要,因為工作量太龐大了,所需要的數據也是海量的。但是可以建立通用的就業競争力評價模型,用以評估學校學生整體的就業競争力,反饋到高校的育人體系中,使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标有數據可以支撐,及時調整,能夠更加符合社會産業的用人需求。這一點,我們公司有社會用人标準的數據規模,是可以做到的。

2. 既然沒必要覆蓋所有專業所有崗位,但是可以建立通用大類就業的勝任力模型。比如目前就業向有十三大職類,技術類,工程類,管理類等等,可以建立通用職類的勝任力模型,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和社會用人常模有個對比,明确自身的優勢和短闆,這樣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我們的學生找工作的時候,可以比别的院校的學生,更有競争力。

3. 針對優勢和特色專業,建立專業的勝任力模型。比如學校是理工類的,優勢專業是工程管理,就可以依據區域産業用人需求,建立相關崗位的勝任力模型。比如XX省/面向XX區域特色工程管理人才建設,突出我們的優勢,擴大地區性,甚至全國性的影響力,起到引領性的作用。

當然,我們的想法很多,具體落地,還是要根據不同高校的不同情況,做具體分析。我們希望,真正能夠把學生的底層素養的培養,和社會的真實用人标準對接起來,從知識技能,到底層素養,真正做到精準就業和高品質就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