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陽明成功的六條标準

王陽明成功的六條标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1:45:33

在學習一門學問的時候,有的東西是手段,有的東西是目的。

在儒學中,用來達到目的的手段被稱為“工夫”。

徐愛是王陽明的學生,他曾經記錄過王陽明教學生的六種工夫。

徐愛說:先生諸如此類的說法,一開始都覺得難以領會,思考得久了便會有所領悟,高興得手舞足蹈。

那麼,這六種工夫究竟是什麼,到底有什麼魅力,能使人領悟之後如此愉快呢?

格物是誠意的工夫

格物出自儒家經典《大學》(《大學》和《中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

《大學》首章講“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

誠意就是意念真誠的意思。意念真誠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說即使行為沒有不善,我們也有可能有不善的念頭,隻是沒有去做而已。人們常說“論心不論迹,論迹無完人。”,然而這隻是俗說,不足為道。

格物為何意,曆來衆說紛纭。王陽明認為格就是去其不正的念頭,端正人的心思。物就是事,這個事,不但是我們一般認為的行為,想做一件事的想法也是“事”。格物就是要去除不好的念頭和行為,以到達意念真誠的地步,正如孔子說“思無邪”。

王陽明還補充到,《大學》的工夫就是“明明德”,“明明德”就是“誠意”。“為善去惡”就是“格物”。

王陽明成功的六條标準(王陽明的六種工夫)1

明善是誠身的工夫

明善誠身出自《中庸》“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這就是說明善是誠身的手段,誠身是明善的目的。

誠身就是要以真誠無妄立身行事

王陽明認為,《中庸》的工夫是誠身,誠身的工夫做到極緻是“至誠”,而《大學》的工夫是誠意,誠意的工夫做到極緻是“至善”。

王陽明成功的六條标準(王陽明的六種工夫)2

窮理是盡性的工夫

和朱熹不同,王陽明不認為窮究外界事物的道理有價值。

他認為,不認識自己的内心,反而去追逐外界無窮無盡的學問,是本末倒置

在現今社會,有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家中隻有自己所研究學科的幾本書,完全不學如何做人處事,為善立德,甚至突破了做人底線,這就是典型本末倒置的行為。

王陽明先生說,心的本體是天性,天性就是天理。窮盡仁的道理,就是要使仁達到極緻,窮盡義的道理,就是要使得義達到極緻。仁和義是人的天性,所以窮理就是盡性的手段。

王陽明成功的六條标準(王陽明的六種工夫)3

道問學是尊德性的工夫

自宋代以來,新儒學的主流分為了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和以陸九淵、王陽明為代表的心學。

理學和心學的一個重要分别就是,道問學和尊德性何者在學習中更加重要。

陸王認為尊德性比道問學(學習文化知識)更為重要。一個人可以不讀書識字,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讀書是為了知道古人的行為,并且從他們的功過得失中知道是非對錯。

然而,如果過于強調讀書,反而不注重自己生活中的行為時,就本末倒置了。

讀書是為了明善,明善卻未必需要讀書。這就是陸九淵和王陽明一派的觀點。

王陽明成功的六條标準(王陽明的六種工夫)4

博文是約禮的工夫

王陽明說,“禮”就是“理”字,“理”表現出來就是“文”,“文”隐藏起來不為人所見就是“理”。兩者是一個東西。

“約禮”是要達到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讓人的心中純粹都是天理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理”能被人所看見的地方下功夫。

“博文”就是“博學之于文”的縮寫。博是廣泛的意思,文的本意是花紋、紋理,引申為表現出來的行動。

“博文”指導我們,在具體的事物上去學習存養天理,無論有所作為還是無所事事,與人交談還是靜默之中,沒有一處不是這樣。

隻有在每一次行動中都考慮到行善,最終才能達到使人心純粹至善的目的

王陽明成功的六條标準(王陽明的六種工夫)5

惟精是惟一的工夫

“惟精”就是精研的意思,“惟一”就是專一的意思。

王陽明說,精是米字旁,可以用米來比喻。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是使大米純淨潔白,這就是專一。但是如果不對米進行舂簸篩撿精選,那麼大米便不能純淨潔白。

舂簸篩撿就是“精研”的工夫。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都是為了達到“惟一”的手段。而“惟一”,本質是專一于善。

王陽明成功的六條标準(王陽明的六種工夫)6

原來,做個好人并不難,隻要有心,然後去做好事就行了。

簡簡單單,無愧于心,自然心情愉快。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轉發、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