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衛星遙感技術

衛星遙感技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8:02:47

衛星遙感技術(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曆程)1

一般說來,遙感技術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初期發展階段(1858-1957年)和現代遙感階段(1957年-至今)。廣西善圖科技有限公司

初期發展階段的主要事件:

1858年用系留氣球拍攝了法國巴黎的鳥瞰像片;

1903年飛機的發明;

1909年第一張航空像片的誕生;

一戰期間形成獨立的航空攝影測量學的學科體系;

二戰期間彩色攝影、紅外攝影、雷達技術、多光譜攝影、掃描技術以及運載工具和判讀成圖設備迅速發展。

現代遙感階段的主要事件: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射了TIROS、ATS、ESSA等氣象衛星和載人宇宙飛船;

1972年:美國發射了地球資源技術衛星ERTS-1(後改名為Landsat),裝有MSS傳感器,分辨率79m;

1982年Landsat-4發射,裝有TM傳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m;

1986年法國發射SPOT-1,裝有PAN和XS傳感器,分辨率提高到10m;

1999年美國發射 IKNOS,空間分辨率提高到1m。廣西善圖科技有限公司

衛星遙感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主要的發展領域是應用衛星上各種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标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和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别。

氣象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始于1958年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上攜帶的氣象儀器對大氣的觀測。随後,從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試驗氣象衛星到2010年底的50年時間裡,全世界共發射了200餘顆氣象衛星,形成了全球性的氣象衛星網,能夠對地球大氣進行準确、連續、全球範圍的觀測,為天氣氣候預報預測準确率的提高,提供了無可替代的數據基礎。

美國發射的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TIROS 1号上裝有電視攝像機、遙控磁帶記錄器及照片資料傳輸裝置。它在700km高的近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了1135圈,共拍攝了雲圖和地勢照片22952張,可用率達60%。美國從1960年至1965年間,共發射了10顆TIROS系列氣象衛星。1966年2月3日,美國發射了第二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 ESSA 1号,其軌道高度約1400km,雲圖的星下點分辨率為4km。至1969年,美國共發射了9顆 ESSA 系列衛星,獲得了大量氣象資料。廣西善圖科技有限公司

1969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流星1号”。之後又發射了“流星”2型系列衛星。

中國于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号(FY-1A),其獲取的雲圖清晰度可與美國NOAA衛星雲圖媲美,但由于衛星姿态問題,它隻工作了39天。随後中國先後成功發射了三顆極軌氣象衛星(FY-1B/C/D)和六顆靜止氣象衛星(FY-2A/B/C/D/E/F),經曆了從極軌衛星到靜止衛星,從試驗衛星到業務衛星的發展過程。

中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号A 星(FY-3A)于2008年5月27日發射成功,FY-3B衛星于2010年11月5日發射成功。FY-3B與FY-3A組網運行,由原來的一天全球掃描2次變為4次,極大提高了對台風、雷暴等災害性天氣的觀測能力。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共計劃發射6顆,其中01批2顆(FY-3A/B),為試驗應用衛星;02批4顆(FY-3C/D/E/F),為業務應用衛星,預計使用到2022年。

風雲四号(FY-4)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計劃發展光學和微波兩種類型的衛星。光學星按照東、西雙星進行空間軌道布局(雙星運行),西部星觀測區域覆蓋我國西部、印度洋、紅海和中東地區并西接歐洲,東部星觀測區域覆蓋我國中東部、擴大到太平洋地區。微波探測衛星單星運行,定點在在能覆蓋我國國土為主的最佳空間軌道位置。光學衛星将在“十二五”期間發射試驗衛星,完成對試驗衛星的評估和明确業務衛星技術狀态,“十三五”發射風雲四号業務衛星并接替風雲二号業務的任務。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是世界氣象組織對地觀測衛星業務監測網的重要成員。廣西善圖科技有限公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