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吃米方言

吃米方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05:38:30

樹該、豆該、苞米該、茄該子,大家知道這些都是什麼東西嗎?我相信,如果不是東北人,也沒在東北生活過的外地人,以及隻懂普通話的年輕人,一定是一頭霧水的。那麼,我告訴你,這是東北方言,而且是古漢語發音。如果不信,就聽我慢慢道來。

吃米方言(東北方言中的秫該)1

秫稭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談到古漢語發音,都會想到粵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南話等等的南方方言,很少有人想到,在東北方言中,竟然會存在着一些古漢語發音。

因為有不少南方人都認為,他們的方言是古代各個時期中原移民帶到南方各地的中原雅音。而北方官話則是受到遊牧民族的入侵,導緻了中原雅音的變異,已經不是純粹的漢語了。像東北方言這種本身就是滿清龍興之地的方言,絕對不會有什麼古漢語之說。可是,恰恰就是很多南方人認為被胡化了的東北方言中,卻存在着一些古漢語發音。

吃米方言(東北方言中的秫該)2

玉米稭

那麼,有什麼證據證明東北方言中存在古漢語發音呢?其實,最明顯的古漢語發音的字,就是把大街的街,讀作垓,和南方各地方言完全一緻。而且最神奇的是,連解開的解,在東北方言中也和粵語、客家話、閩南話一樣,讀作改。這是純粹的中古漢語的發音。在東北方言中,甚至把各種植物的莖杆,都讀作[gāi],比如,高粱杆讀作秫[gāi],玉米杆讀作苞米[gāi],黃豆莖稈讀作豆[gāi],茄子杆讀作茄[gāi]子。當然,說普通話的年輕人是不會這麼讀的。

實際上,這個[gāi]字,寫出來是一個禾苗旁,一個吉祥的吉(稭),普通話讀音為jiē,但這個稭稈的稭在宋本廣韻中,反切為“古黠(xia)切”,也就是取古的聲母,黠的韻母組合拼出來的讀音,讀出來就相當于該的讀音。南方各地都讀gai,也是根據廣韻而來的。

吃米方言(東北方言中的秫該)3

豆稭

曾看過一個旅居海外的北京哥們兒,直接調侃說,他自己說的普通話和東北話就是鞑子話,是滿語,是外國話。其實,這是十分偏頗的。如果真有人會說滿語,如果不是經常接觸或有一定的研究,漢族人是聽不懂的,因為漢語和滿語屬于不同的語種,從發音上和語法上都有實質上的不同,隻是今天的滿族人已經被漢族同化,丢失了自己的民族語言,再也沒人會說滿語了。

我們的漢語官話,最初形成于明代,後來因為滿清入關,明朝官話演變成了清朝官話,雖然在這個演化過程中,有滿人學習漢語的口音,但萬變不離其宗,漢字始終不變,變化的隻是讀音,而且從上古到中古到近古,漢字讀音都在變化。今天的普通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根據北京的話發音,聲調整合後,規範而成的現代漢語。而東北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一個分支,既有滿清官話的成分,也有闖關東移民從關内帶來的中原官話和冀魯官話的成分。其中,保留了一些古漢語成分,也就不奇怪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