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理念典型案例?作者:姚建軍法官通過辦案經驗積累才成為人們仰慕的審判專家對法官而言,剖析、研究個案,就是彙聚不同視角進行交流融合的過程,多多益善的案例則是法官裁判智慧的結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司法理念典型案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作者:姚建軍
法官通過辦案經驗積累才成為人們仰慕的審判專家。對法官而言,剖析、研究個案,就是彙聚不同視角進行交流融合的過程,多多益善的案例則是法官裁判智慧的結晶。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法官作為國家公權力的行使者,裁判案件時肩負着代表國家實現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的光榮使命。
司法實踐中,法官在适用法律條文裁判具體案件時,若遇到法律漏洞或者法律規定不明,經過解釋仍無法得出裁判的結論,此時法官應另辟蹊徑,通過适用法律原則的方式解決糾紛,如我們可以适用民法規定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綠色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處理民事案件。應當說,法律原則往往是天理與人情在法律文本中的集中體現,每項法律原則無不浸潤着天理與人情的内在結合。
作為法官,我們在裁判每一個案件時,時常會遇到天理、國法與人情的調适或者說平衡問題。在法治現代化的今天,具體案件中如何妥當化解三者之間的利益沖突,時時刻刻考驗着法官智慧。我們常說法律是相對穩定的,而生活是多彩豐富的。立法本身是一個持續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由于人類認知能力的限制,至今并不存在完美無憾的法律。在可預見的長時間内,法官在裁判時都不能、也不應當完全局限于法律,法律之外尚需考量的因素必然涉及天理和人情。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數量龐大的個案,尤其是基層人民法院是案例的源泉,法官則是經典案例的精心收藏家。法官通過日積月累的辦案經驗才足以成為人們仰慕的資深法官或者說審判專家。對于法官而言,剖析、研究、讨論各類型案件就是彙聚不同視角進行民事、刑事、行政、執行不同業務“條線”交流融合的過程,也是搭建集體研判平台的良好學習互動方式。多多益善的“案例”就是司法最好的經驗總結和研究碩果。
我國審判機構成熟的案例遴選機制,恰好讓紛繁案例中的精髓得以呈現。縱覽我國各層級的法院,從《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到各類權威審判指導叢書,加之各級人民法院每年都會發布典型案例,這些案例雖不同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案例,但作為一種學習參考案例,經過裁判者和專業研究者的層層篩選,為我們審理案件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教科書般的啟迪,在某種意義上講,典型案例對提高司法公信力、統一裁判尺度,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因此,身為法官,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典型案例是法官智慧勞動成果的結晶。它讓人民群衆逐漸消弭日常對法律認識的定向為刻闆、冷漠的思維印象;更讓人民群衆真真切切以具體的案件為載體感受到抽象的“法”既無處不在處處在,又無時不有時時有;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何謂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即自由。每個案例就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開課,順應了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意志和呼聲,彰顯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尊嚴和權威,凝聚了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和力量,展現了新時代法官的責任與擔當、奮發與作為。
總結歸納發布典型案例,可以聚焦關注對審執案件的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不僅可以供審判執行業務部門參考學習;還可以通過普法引導、示法引領,讓更多的人民群衆感受到司法的真實、鮮活與生動,感受到法律人為“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所做的奮鬥和努力。
法律是抽象的一般社會行為規範,從法律到個案,法官必須經曆“認定證據”“尋找事實”“尋找法律”“作出裁判”的階段,法官适用法律的思維方式是一個複雜的司法決策過程。記得一位法學家說過:法律源于生活,法律的活力源于案例,又為生活提供規範,案例是生活的最生動體現。隻有根植于基層的案例,法律和法律理論的發展才能源源不斷地獲得本土資源的供給,切中有生命力的真問題,紮根在中華大地。法官的責任就在于把公平正義傳遞給社會,把學習的法律知識,感悟的實踐經驗,用在每一個案件中,平等對待每一位當事人,用自己的司法智慧诠釋法律的本質,展示法官的品格,讓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溫度和力量。
相信我們法律人用每一個典型案例講述的每一個審判執行故事,将“案”盡其用啟發人之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則,以此鞭策法官同仁攜法遠行;同時,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司法帶來的新挑戰,我們将砥砺前行,堅持平等保護、意思自治、誠實信用、公平合理的原則,找準利益平衡點,在不減損程序權利的前提下,依法妥善處理各種利益沖突,展現中國法官的司法智慧,給社會貢獻出更多的經典案例,使人民群衆從司法案例中感受到法官的裁判智慧,讓我們既腳踏司法案件的實地,亦仰望法治成果的星空。(姚建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