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

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4:03:22

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 40年前的今天,《西遊記》劇組正式開機這部電視劇自從1986年搬上銀幕以來,就一直長盛不衰幾乎看過這部劇的每一個觀衆都會下意識地認為,所有的演員都貼合原著中的形象特别是孫悟空的塑造,“美猴王”形象深入人心,簡直就像是從神話中翻着筋鬥雲跳到你的心裡一樣那麼,為什麼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最讓我們着迷?這個孫悟空的塑造又有哪些缺陷?一起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86版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為什麼會深入人心)1

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

40年前的今天,《西遊記》劇組正式開機。這部電視劇自從1986年搬上銀幕以來,就一直長盛不衰。幾乎看過這部劇的每一個觀衆都會下意識地認為,所有的演員都貼合原著中的形象。特别是孫悟空的塑造,“美猴王”形象深入人心,簡直就像是從神話中翻着筋鬥雲跳到你的心裡一樣。那麼,為什麼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最讓我們着迷?這個孫悟空的塑造又有哪些缺陷?一起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從猴子到美猴王

《西遊記》從籌拍到上映的過程可謂是精雕細琢,曆時整整8年時間才完成。在拍攝之初楊潔導演就确定了“忠實原著,重現經典”的指導思想。

在《西遊記》原著中曾多次提到孫悟空的外貌從人類的審美角度而言是有點吓人的

毛臉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額顱闊,猜牙向外生

因為其樣貌吓人,書中還多次提到他驚吓到了百姓,還不知收斂。原著中孫悟空“美猴王” 的稱号其實它的“美”更多是站在猴類的角度認為其“強悍”、“威猛”,而非長得漂亮。

所以在孫悟空的演員選擇方面,楊潔導演可謂煞費苦心,她認為:“孫悟空的塑造,要人來演,要有人的相貌、人的特性,又有人性化的東西,同時又是美猴王,要讓他美。”本着這樣的造型設計,劇中的孫悟空怪而不醜,表演逼真、靈活,且加入了傳統戲曲的元素,生動活化的表演非常深入人心。

雖然當時的特效技術相對簡陋,化妝技術也是在拍攝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提升的,但是因為人物形象符合觀衆的審美想象與審美要求,而孫悟空等形象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不求形似,但求神韻”,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功。

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在外型上既吸取了傳統戲劇的化妝經驗,又發揚了人類審美的“美猴王”特點,将其塑造得十分俊朗清奇,即便是猴子龇牙咧嘴故意吓人的時候,也讓觀衆覺得憨态可掬。

尤其是那雙眼睛,經由六小齡童的演繹,簡直可以用炯炯有神、流光溢彩來形容。可以說,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外型讓人過目不忘,已經烙印進了許多觀衆的記憶深處。

最終,我們看到了一個将猴性、人性、神性三性合一的英雄形象,他的火眼金睛、他的活潑機靈以及将金箍棒揮舞得眼花缭亂的樣子都表現得逼真又充滿美感。孫悟空神情飛揚、活靈活現,每一個神情、每一個動作都成為了觀衆心中的美猴王經典,可以說在造型與性格上實現了人性與猴性的完美融合。

二、從美猴王到孫悟空

忠實是再現式改編的核心所在,這樣的改編方式就是将文學作品中用文字描寫的抽象場景和模糊形象通過影視鏡頭具體呈現在觀衆面前,使這些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人物生動起來。

在其他版本的《大鬧天宮》中,無不是以壯觀的特效、肅殺的場面、恢弘的氣勢來表現孫悟空的英雄形象。在86版西遊記中,楊潔導演刻意突出了其中的幽默、诙諧元素。

在大鬧天宮這出戲中,孫悟空不羁的醉态、酣暢的神情、喜劇效果的音樂都在塑造一個逆反而又可愛的英雄形象。在情節設計上,孫悟空掉進了“招安”的陷阱中,不問官階的高低、不計較俸祿的多少,實際就是被變相軟禁。

蟠桃盛會被激怒,回到花果山之後與天兵天将展開大戰。孫悟空的抗争精神以及天庭的腐朽無能被展現地淋漓盡緻,戲劇效果十足。孫悟空經曆的一場聲勢最為浩大的戰役,非但沒有顯得壓抑,沉重,反而将孫悟空的嬉笑怒罵演繹得幽默十足,精彩紛呈。 在渾厚而又鮮明的歌曲聲中,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有活力,有闖勁的想象被展示得淋漓盡緻。

在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剛剛從五行山下脫困,遇到六個山賊打劫唐僧,被孫悟空一怒之下全部打成肉醬,然後被唐僧趕走。

在電視劇第五集的情節則改為了山賊兩次帶刀襲擊師徒二人借宿的善良老農家,被孫悟空第一次打傷後仍不知悔改,再次上門報複,第二次被孫悟空打死。

這樣的改編方式,在沒有改編原著故事發展的情況下,弱化了孫悟空的魯莽兇狠使其的行為變得合理,為孫悟空見義勇為的英雄形象作了鋪墊。

同是這一集,在原著基礎上加入了孫悟空背唐僧過獨木橋,唐僧秉燭為孫悟空縫制虎皮等情節,這些都是在原著中所沒有的,但加入這樣的細節設計,為二人的師徒情誼,孫悟空的去而複返埋下伏筆。

三、從孫悟空到取經僧

相比原著,孫悟空的精神高度被上升到了一定的層次。原本狂傲躁動的孫悟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孫行者。

原著中孫悟空一開始在取經路上非常狂傲躁動,對師父雖有感激,但絕無無尊重之心,自認為神通了得,處處挖苦、數落師父。在戰勝黃袍怪一節中,他先是抓了百花羞的孩子,威脅其交出沙僧。然後再用孩子的性命來威脅敵人,這本身就非英雄所為,而在換出沙僧後,他又不守承諾,摔死了黃袍怪的兩個孩子。

沙僧道:“哥啊,怎麼樣激他?”行者道:“你兩個駕起雲,站在那金銮殿上,莫分好歹,把那孩子往那白玉階前一掼。有人問你是甚人,你便說是黃袍妖精的兒子,被我兩個拿将來也。

《西遊記》三十一回

電視劇的孫悟空,從不濫殺無辜,每一次斬殺妖怪都有非常充足而偉光正的理由。類似的情節在六小齡童版孫悟空身上都做了改編和處理,讓孫悟空的英雄形象更完美、更深入人心。

在三打白骨精的一場戲中,原著中孫悟空在沒有火眼金睛的唐僧面前,用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一棒打死了白骨精,挑戰唐僧作為人的道德底線,導緻師徒決裂,而為了襯托孫悟空的高大形象,該版增加了白骨精殺害兩位老人和他們女兒的情節,以彰顯出白骨精的兇殘、狡詐。 唐僧肉眼凡胎,是非不分。

六小齡童版《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是極其正面而完美的,他重情義、有智慧、充滿正義感、勇敢而無畏,其完美形象甚至掩蓋了原著的光芒。

孫悟空形象得以如此完美也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六小齡童版對孫悟空形象進行了極盡美化,使人物形象變得過于正面的同時,顯得有些扁平化,在人物立體感方面略有欠缺。

要知道在原著中孫悟空是一個得道的妖猴,後來因觸犯天規而當了五百年的囚徒,之後被唐僧所救後,也是帶着緊箍咒,邊“服勞役”,一邊進行“思想改造”。而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更像一個天生就充滿正義感的俠客,一個救人于水火的超級英雄。

這也造成了孫悟空形象中的性格前後矛盾的部分。前面的極度贊揚了孫悟空桀骜不馴、大鬧天宮的性情;後面又極度美化其真心悔過、追随唐僧取經的義舉,前者極度反叛,後者極度順從。

猴王中間的轉變似乎又不是五百年的鎮壓即可實現的,沒有足夠的心理鋪墊,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因而造成了性格上行為上形成了前後不一的矛盾與違和感。

在原著中,孫悟空經曆了天生一顆靈心,之後學了神通後桀骜不馴,迷失本心,後來在取經過程中經曆諸多劫難後才尋回本心的曆程,其性格轉變水到渠成,而六小齡童版孫悟空似乎隻有升級打怪的過程,缺乏了由惡到善,由魔到佛的心路曆程。

白羽點評:六小齡童所扮演的孫悟空,雖然當時的拍攝技術不如當代強大,但是六小齡童靠着紮實的戲曲表演功底和對孫悟空形象的反複揣摩才将其徹底演活,塑造出幾十年來觀衆心中的一代經典。

影視技術的進步、視覺的新體驗是《西遊記》相關作品得以出現的重要動力,但是導演的文化内涵也同樣重要。如果忽略了人物的人文精神與思想内涵,隻熱衷于技術支撐下的數字化視覺體驗,那麼即使再花哨、再厲害的拍攝技術、視覺刺激也無法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孫悟空形象。#央視版西遊記開機40周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