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為什麼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破陣子為什麼賦壯詞以寄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詩君解讀:此詞約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陳同甫當時探訪辛棄疾,兩人多有互寄詞。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複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勇往直前的将軍的形象,寄托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最後一句是一段,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兩者形成強烈的反差,既是報國無門的苦悶,也是抨擊政府黑暗的用意。
此詞第一句,用“醉裡”、“挑燈”、“看劍”三個連續的動作,寫出一位将軍心情複雜,喝醉酒,又難以入眠的形象。好不容易睡着了,“夢回吹角連營”,還是心系沙場,不能忘懷。然後用了一組對仗極工句子,表現了雄壯的軍容和士兵高昂的戰鬥情緒:“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八百裡這裡是個典故,指牛。士兵們飽餐牛肉,奏起軍樂,準備殺敵,“沙場秋點兵”,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寫了軍隊前行和武器裝備的齊全、威力,的盧表示快馬,這個典故見《三國演義》,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将軍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後名”,似乎結局非常完美。
結果,這所謂的人生巅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現實,詩人沉痛地慨歎道:“可憐白發生!”原來一切隻是幻想。這處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誰“可憐”他呢?于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