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是中醫“四氣五味學說”中的五味(酸、苦、甘、辛、鹹)之一,不同的味道具有不同的作用,《素問·藏氣法時論》指出“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其中辛味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
中醫用藥講究五味的調和、寒熱性味的平衡,針對不同的辨證運用不同的處方治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為了避免食物的性味對藥物有影響,在患者服藥期間一般都建議患者清淡飲食。例如中藥處方能夠讓患者的身體寒熱調和,此時如果患者在飲食上比較刺激重口味,辛辣的性味在體内橫沖直撞,就會影響到整個方子的藥物作用。
試想如果一個肺癌患者正處于熱盛狀态,腫瘤并發局部肺部感染,發熱咳嗽有黃痰,一派肺熱之象,醫生給開了清熱化痰的藥物,患者在服藥期間吃一碗麻辣燙,不但可能抵消了藥物對身體的調理作用,還可能加重病情。
如果患者容易出汗、經常失眠、便秘、喉嚨痛等表現為熱證的時候,在治療疾病時食用辛辣食物,可能會導緻上火,加重炎症,同時還會抵消其他藥物的退熱作用。而且長期吃得過辣,會使大便幹燥,加重便秘情況,甚至容易引起腸痙攣,使痔靜脈充血、水腫,引發痔瘡。其實,服用中藥期間,不但不宜過度食用辛辣之物,其他四味同樣不宜過度食用,飲食不宜過甜、過鹹、過酸、過苦,“五味”過度都會影響處方的整體效果,保持清淡飲食是最佳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