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醫生,和我一起學健康,漲姿勢~
海鮮作為我們的餐桌上的常客,不僅鮮美好吃,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
吃的時候很爽,但是吃之前的清洗卻很累,亂蹦的魚、螃蟹的大鉗子都會阻礙我們清洗的步伐。如果清洗方式不當,髒東西就可能跑進我們的肚子裡。可能會引起腹瀉,甚至患上寄生蟲病。
不要擔心!
蘇打姐姐傳授你一套常見海鮮清洗秘籍!看完保證你洗的幹淨,吃的放心。
貝類——為它們“催吐”我們吃貝殼類海鮮時候最深惡痛絕的就是,咬下去的時候,“咔嚓”,裡面居然有泥沙?!簡直不能忍!
在清洗時,我們不可能去挖開它們尋找泥沙,所以就得讓貝類自己把髒東西吐出來。
蘇打姐姐為你提供了兩種催吐方法:
1、鐵器吐沙法:将貝類浸泡在水中,同時再放入一把菜刀或其他鐵器。貝類就會自己吐出泥沙,一般2~3小時即可。
2、鹽水浸泡法:将貝類放入溫水中,加入鹽和一勺油。靜置2小時左右,不僅能讓貝類吐出體内的泥沙,還能排出其中的化學污染物質。
>>>>
小貼士
貝類的外殼較髒,帶殼的貝類要在流水下用手或者刷子搓洗。
而去殼的貝類要放在漏勺中,撒少許鹽搓洗,然後在碗中用水漂洗。
螃蟹一直是許多人的心頭好,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但是當我們要清洗它的時候,看着兩個大鉗子,是不是感覺有點束手無策?
1、面對兇惡的螃蟹,你可以先将螃蟹放入盆中,倒入适量白酒。
2、等它們略有昏迷的時候,用鍋鏟的背面敲暈它們。
3、然後就是下手的最好時機。抓住它們,用小牙刷用力刷背部、腹部、嘴部、兩側。(如果非常自信不怕螃蟹夾到自己,可以直接跳到這一步)
4、最關鍵的一步,打開螃蟹的腹蓋,從裡往外擠出排洩物。
5、最後用清水沖醒它們,就可以開始燒了。
>>>>
小貼士
盡量讓螃蟹吐出肚子裡的髒東西,最好的方法是用淡鹽水多次浸泡。
我們通常會用清水來浸泡幹海帶,但是清洗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清水不容易泡發幹海帶,那麼我們可以試試神奇的淘米水。
因為淘米水是堿性,而且可以分離油污,所以直接用淘米水浸泡清洗海帶,贓物可以一沖而下。
并且淘米水浸泡過的海帶,容易軟化,燒煮時也會比清水浸泡過的海帶更酥軟。
我們一般都會用清水或者鹽水浸泡蝦來達到一個清潔的目的,但是光這樣還是不夠的。
在蝦的背部有一條黑線,那是蝦的直腸,充滿了消化物。如果不處理蝦線,我們就會吃進蝦的排洩物。
去蝦線小竅門:
1、從頭部去蝦線:先剪去蝦的頭部,然後扯出蝦腦就能一并帶出蝦線。
2、從背部去蝦線:從蝦頭和蝦身的連接處向下數的第3個關節處,用牙簽插入,穿過蝦身。一手拿着蝦身,一手将牙簽輕輕地向外将挑蝦線挑出來。
3、将蝦煮至半熟,剝去甲殼,此時蝦的背肌很容易翻起,就可以把蝦線挑掉。
洗魚也有大講究,蘇打姐姐為你解答幾個常見洗魚問題。
殺魚先去除魚鱗嗎?
如果先刮魚鱗很容易壓迫魚的苦膽,苦膽有毒,經高溫蒸煮也不能消除其苦味和毒性。所以殺魚應該先去除魚的内髒。
如果魚肉不小心被膽汁污染可以塗上酒、小蘇打,去除苦味。
魚腹黑色薄膜能吃嗎?
網上有一些謠言說,魚腹裡面的黑色薄膜是污染物,還有說是重金屬的積累……
其實這層膜是魚的色素細胞沉積,主要由脂肪細胞構成,可能會容易富集一些脂溶性污染物,所以對于追求減脂的人來說,可能并不是一個健康的選擇。
至于你到底要不要費勁去掉這層黑膜,蘇打姐姐的建議是:如果你不嫌麻煩,就把它去掉;如果嫌麻煩,一起做了吃也無妨,不必為它擔心。
魚身上黏黏的怎麼辦?
魚身上的粘液很容易沾染污物,在洗魚時用細鹽将魚身擦一遍,再沖洗就會非常幹淨。
如果是那種無鱗片的魚,表面皮膚往往有大量膠質,抓起來黏糊糊的,不方便宰殺。可以試試面粉加鹽塗抹一下魚身,放置十分鐘左右再清洗幹淨。
魚腥味太重怎麼辦?
去魚腥味小竅門
1、溫茶水去魚腥:将魚放入浸泡5~10分鐘後撈出。因為茶葉裡含有的鞣酸具有收斂的作用,故可減少腥味的擴散。
2、牛奶去魚腥:炖魚時在鍋裡放點牛奶,不但能去除魚的腥味,而且能使魚變得酥軟美味。
3、白酒去魚腥:魚洗淨後,用白酒塗遍全身,1分鐘後用水洗去,能去除腥味。
4、橘皮去魚腥:燒魚時放一點橘皮可去除魚腥味.
5、盛過魚的盤子在清洗後還是很難将魚腥味徹底去除,不妨先用抹布蘸些幹芥未擦拭盤子,再用水沖洗,即可将魚腥味去除。
蘇打姐姐有話說
▼
很多時候我們清洗海鮮比較馬虎,但是海鮮中有着許多細菌、微生物、甚至還有重金屬元素。可能吃的次數少對身體沒有影響,但是有些“毒素”會日積月累在你的身體中。所以一定要好好清洗煮熟這些海産品哦~
趕緊分享告訴家人!全家健康吃海鮮大餐。
,——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大醫生會及時為你解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