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沒有家鄉話的人

沒有家鄉話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20:51:50

近年來,網絡興起了一套又一套《方言考試題》!

沒有家鄉話的人(不會說方言的人)1

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

然而,這張試卷就是個笑話,出題人的武漢話水平渣到不行。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請看第9題,“稱透”是什麼鬼 ?翻遍所有書籍都找不到這個詞語。正确的寫法應是“抻敨”,“敨”在《集韻·厚韻》中有記載,解釋為“展也”,《新華字典》也收錄了這個字,意為把包着或卷着的東西打開。“抻敨”這個詞在方言中,就表示某人或某物清爽整潔。出題人肯定沒見過“抻敨”,就随便搞兩個諧音詞來湊合,。如果這樣諧音都OK的話,那也可以寫成“成透”“沉頭”“琛投”“撐頭”“撐投”……

所以說,如果真要正兒八經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方言文化,就不能瞎編亂造,必須使用方言正字。

使用正字,你會發現任何書面讀物都能改寫成你的家鄉話,不僅流暢通順,甚至别有風味。

曆史上發生過多次從中原北地南遷的移民風潮,這些先民“甯賣祖宗田,不改祖宗言”,倔得很。所以南方各省的方言顯得非常古樸,保留了許多如今在文言文中才會讀到的用法。你是“汝”(福建話);吃是“食”(廣東話);今天是“今朝”(上海話);中午是“晝時”(江西話)。

有位福建網友,就嘗試将一小段《挪威的森林》翻譯成了莆仙話,看起來居然還蠻典雅的:

“我今年三十七歲。現時,我是坐於者波音七四七兮機艙中央。者架大飛機晽趁絕厚兮烏雲中央鑽出,準備蔔sua遘涵物機場。十一月兮風寒寒,地道也蜀合變罩罩雺。衳油衣兮做工兮、蜀排齊齊參插許途兮旗、寶馬兮大廣告牌,逐項都像福藍德派兮畫中央憂鬱兮背景似。僥倖!再遘若蠻來咯!”

(我今年三十七歲。現在,我正坐在波音七四七的機艙裡。這架碩大無比的飛機正穿過厚厚的烏雲層往下俯沖,準備降落在漢堡機場。十一月冷冽的雨湮得大地一片霧蒙蒙的。穿着雨衣的整修工、整齊劃一的機場大廈上豎着的旗、BMW的大型廣告牌,這一切的一切看來都像是法蘭德斯派畫裡陰郁的背景。唉!又來到德國了。)

大家若有興趣,也可以拿自家方言試試!

看過部落哥之前推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它是不表音哒!所以南腔北調,其實都能用同一套漢字來書寫。

也就是說,漢字并非普通話的專利。能夠正确書寫、運用方言,絕對是一筆不小的财富!

部落哥曾經上過一門古詩詞選修課,不管寫詩填詞,都要分清楚字的平仄。平聲還好說,仄聲就麻煩了。因為仄聲字中包含一種普通話裡完全絕迹的讀音:入聲。入聲字均勻分布在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裡,宛如bug,搞不清楚它究竟是平還是仄。這時,我的南方同學就派上用場了。用方言念一念,準能将入聲字給蒙出來,百試百靈,根本不需要翻韻表。

一般而言,方言中都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語調和用法。那些方言念出來又輕又短促的字,很有可能就是入聲。

以語言文字謀生的人,更應該點亮書寫方言的技能點——尤其當你還是個南方人時。

縱數現當代以來的文學大家,許多都是熟谙方言白話的。你能想象一個不用湘語的沈從文嗎?輕輕嗔一句“悖時砍腦殼”的才是翠翠,詛咒别人“倒黴到被砍頭”就不是這個味兒了。同理,不講北京話的老舍是沒有靈魂的老舍;不用上海話寫就的《繁花》,也是沒有靈魂的《繁花》。

胡适先生說過:“蘇州的廣東的文學家,能夠做他們蘇廣的優美的文學,偏是不做,使他們來強從劃一的國語,豈不是損失了一部分文學的精神嗎?豈不是淹沒了一部分民族的精神嗎?如果任他們自由發展,看似和國語有些妨礙,其實很有幫助的益處。”

你以為,在這些文豪筆下就是方言的高光時刻了嗎?

太天真了。真正的高手,永遠在民間!

且看上海市民的大衆點評,其情節之曲折,語言之流利,信手撚來。金澄宇看了會沉默,張愛玲看了會流淚,堪稱新世紀海派小說之文藝複興!

沒有家鄉話的人(不會說方言的人)2

都市男女狗血虐戀劇,還有洋氣的居酒屋。

沒有家鄉話的人(不會說方言的人)3

婆媳關系家庭倫理,内心波瀾起伏表面風平浪靜,用标準漢語寫出來就沒這效果。

沒有家鄉話的人(不會說方言的人)4

這個……部落哥應該深表同情還是道聲恭喜?

沒有家鄉話的人(不會說方言的人)5

請問女同事怎麼打開您手機鎖屏的?這關系不一般啊……

我最讨厭的标語就是“文明用語,請說普通話”和“講普通話,做文明人”。言下之意:你講方言就是不夠文明,沒有素質。

在很多經濟不發達地區,部分遭受過口音歧視的人打心眼兒裡以為隻有普通話,或者經濟發達地區的方言才是高級的語言,而自家方言“土”得很。小孩兒要是學了一口“土話”,那可完蛋了,一點兒也不體面,普通話不标準更是要被人笑話的。

這就造成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父母長輩與親朋好友用方言土語談笑風生,一和小孩講話就自動切換到塑料普通話。在江西鷹潭地區,市區的年輕人不會說鷹潭話,甚至聽都聽不懂。這幾年更誇張,連農村的孩子從來不說鷹潭方言。

放棄方言了,是不是連地方文化也想一并放棄了?節日、習俗、忌諱,乃至戲曲民謠,都隻有在方言中才能找到準确的表達。粵語中就記載着當地人的食文化,例如“食得鹹魚抵得渴”(做事情要承擔後果)、“冬瓜豆腐”(喻天災人禍)、“食無情雞”(被老闆解雇)……

這些表達為什麼活靈活現?就是因為它們源于當地人的生活細節和思維方式,所以格外熨帖。

幸好,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意識到了方言的力量!

重慶方言說唱将一種外來的藝術形式融入中國本土,輕易打動你的心;《哪吒之魔童降世》讓太乙真人操着一口川普打滾賣萌,毫無違和感;國漫《一人之下》也創造了一個從頭到尾都說四川話的女主角馮寶寶。

沒有家鄉話的人(不會說方言的人)6

托大衆媒體的福,方言有時是錦上添花的那朵“花”,有時是畫龍點睛的那隻“睛”,地位穩中有升。至少,在大衆眼中,方言“土”的标簽快撕下來了,取而代之的是“好玩、有趣”。

毫無疑問,方言是會給我們帶來親切感的。尤其當你身處異國他鄉,當你聽到方言的那一刹那,你就明白:噢!這個人和我一樣,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戀着故土家鄉!要是能從方言分辨出對方的籍貫,甚至會有點竊喜,有點驕傲,像是在玩一個默契的遊戲。

漢語方言——無論粵語還是閩語,客家方言還是官話方言——南腔北調,都是獨屬于中國人的精神财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