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饅頭、花卷、發面餅、面包,喜歡吃,想自己動手做,卻總是做出硬得難以下咽的作品。怎樣才能做出暄軟蓬松的面點?面團發酵是關鍵。
面團發酵過程中,在面團内部産生了許多小氣泡,使得面團内部有了蜂窩結構,像這樣發酵成功的面團做出來的面點,大多是暄軟香甜的。
美食君今天就要給大家細緻講一講如何發酵面團。
©pixabay
第 一 章:酵 母 & 糖
▲為什麼用酵母?
發酵其實是酵母與面團中的澱粉和糖不斷産生化學反應的過程。酵母顆粒小,易用水化開,購買方便、價格實惠。我們現在用的酵母粉,大多是活性幹酵母,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
▲如何使用酵母?
先用溫水将酵母粉充分化開,再倒入面粉中,發酵效果更好。
因為酵母和面粉都需要水,先讓酵母吸收足夠的水分,可以讓它更快更均勻地混合到面團裡。
做個試驗,就會更直觀地體會到“直接把酵母放進面粉再倒水揉面”和“先把酵母用水化開再倒入面粉”,這兩種方式的發酵效果是很不一樣的。
同樣的用量和發酵時間,後者面團會發酵得更大更好。
©pixabay
▲酵母用量多少?
通常500g面粉用4-5g酵母,這樣的用量比例是能發酵完美面團的,控制不好用量,多放了酵母也沒關系,可以多放但絕不能少放,因為少放會影響發酵效果。
▲白糖有何作用?
和面時在面粉中加入少許白糖可以提高酵母菌活性,縮短發酵時間。但不要把酵母和白糖直接混在一起用,可以将白糖混在面粉中,再倒入已經加水化開了的酵母。
第 二 章:水 的 用 法
▲水的溫度高低?
水的溫度可以影響到酵母的活性,水溫控制在28℃-30℃最佳。
太低的水溫(10℃以下)無法刺激酵母的活性,而水溫過高(40℃以上)則會将酵母徹底“燙死”失去活性,影響到最終的發酵效果。
©pixabay
▲水的用量多少?
水太少面團會很硬,很難發酵;水太多面團軟塌粘手,不好操作。通常500g面粉用水量不低于250ml,這個比例比較合适。
但根據面粉的吸水性不同以及口感喜好的不同,可以自己适當增減面粉或水的用量。
©pixabay
第 三 章:發 酵 環 境
▲最佳溫度和濕度是?
影響酵母生長繁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溫度,其次是濕度。
面團和好靜置發酵的環境也會影響到最終的發酵效果,發酵環境的溫度最好控制在30℃-35℃之間,不要超過40℃,濕度控制在60%-75%之間。
©pixabay
▲冬季如何發酵?
冬天氣溫較低,所以需要我們給面團創造出一個适合發酵的環境。
在蒸鍋中倒入50℃-60℃的熱水,或者直接注入清水煮到50℃-60℃時關火。
和好的面團放入深口碗中覆上保鮮膜戳小孔,再放到蒸屜上入鍋。
鍋蓋不蓋嚴留一條縫,靜置半小時以上就能發酵出比較好的面團了。
©pixabay
▲夏季如何發酵?
夏季的溫度環境非常适合發酵,室溫本來就高,室外溫度更甚。
所以大家隻要将和好的面團覆上保鮮膜或者蓋上一塊打濕了的紗布,再放到室溫較高的地方,靜置1小時左右就能發酵出完美面團。
©pixabay
第 四 章:發 酵 結 果
▲ 如何判斷發酵成功?
1、面團的體積變大,通常是原面團體積的2倍大。
2、撕開面團,内部有很多小氣泡,呈現出海綿狀、蜂窩狀結構。
3、用手指在面團中間戳一個孔,孔洞表面光滑不會收縮不會彈起。
達到以上3點,就說明面團一次發酵成功。如果發現孔洞周圍的面團塌陷,那就說明發酵時間過長,發酵過度了。
@小高姐的魔法調料
第 五 章:二 次 發 酵
▲什麼是二次發酵?
面團揉好之後覆上保鮮膜靜置發酵至兩倍大,這是一次發酵。揉面排氣後,根據自己要做的面點分成小劑子,定型之後再次靜置發酵,就是二次發酵。
依舊是需要良好的發酵環境,在合适的溫度及濕度環境下靜置40-60分鐘,讓定型後的面團再次發酵至原來的1.5-2倍大小。
©pixabay
▲二次發酵有何作用?
二次發酵有着猶如“神助攻”般的效果,充分的發酵能夠讓做出來面食成品更加蓬松,口感也會更加松軟香甜。
©pixabay
總 結 章
想要發酵出的完美面團,除了需要酵母、糖的協作,還要有适宜的水溫水量、良好的發酵環境:适宜的溫度及濕度。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控制、創造的,有了這些條件,發酵出完美面團并不是難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