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前的8月,黨和國家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三年前的8月,黨中央出台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站在改革的新起點上,深圳當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态,推動“雙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深圳城景。圖源:視覺中國
回望過去:繼承弘揚改革“排頭兵”精神
從一座落後邊陲小鎮,到具備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大都市,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深圳用40年的時間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更是深圳的根和魂。沒有繼往開來、接續奮鬥、将改革進行到底的戰略定力,深圳的未來就無從談起。改革的心髒在強有力地搏擊,“排頭兵”精神永遠是深圳最鮮活的底色。
争做新時代改革的“排頭兵”,就要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深深融入了特區人民的血脈裡,在他們的精神土壤中生根發芽。
“闖”,是邁開步伐的勇氣:第一個打破“大鍋飯”工資制度,第一家由企業集團創辦的銀行在此誕生……深圳創造了太多個“第一次”。“幹”,是腳踏實地的堅定:“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深圳的發展離不開真抓實幹。“創”,是仰望星空的追求:深圳發力打造全球5G“第一城”,借助信息技術改變了千家萬戶的生活;推動新材料集群建設,塑造出基礎制造業的嶄新面貌。
着眼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落腳人民福祉
深圳要朝着哪個方向繼續改革?已經指明了道路:“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深圳的發展面臨過大大小小的挑戰,而今不僅要看重速度,更要強調質量效益。要實現經濟發展的高質量,服務全省、帶動全局、穩中求進;要實現科技創新的高質量,壯大市場主體,培育創新人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圳的脫胎換骨離不開人民群衆的艱苦奮鬥,深圳的發展成果也更應惠及全體人民。深圳得天獨厚的創新優勢、與時俱進的探索精神,在街頭巷尾紮下了根。三年來,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萬元,年均增長6.9%,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标準均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十餘萬套新建公租房交付,将“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感歎變為現實;率先試點個人破産制度,讓創業者輕裝上陣;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将綠色融入城市肌理;緻力于進行公共空間改造,在城市建設中彰顯美學與生活智慧;全面推進醫養結合,讓幸福感環繞百姓身邊。
展望未來:積極融入灣區建設,持續深化深港合作
深圳的明天要朝哪裡去?國際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反複,世界經濟籠罩在衰退的陰霾之下;看國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産業結構深化調整,國内大循環前景廣闊。全面推進“雙區”建設,關鍵在于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利用深圳發展中積累的地緣業緣優勢,充分溝通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一手抓改革,一手促開放,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整體架構,發揮既有優勢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作用。
“依托香港、服務内地、面向世界”,持續深化深港合作,旨在實現共赢發展。從深港通到廣深港高鐵,财富、資源和人力流動更加便捷;醫療衛生、科技創新、文化旅遊、青年發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實現心與心之間的聯通;重大合作平台、口岸經濟帶提供了自由互聯的平台,對接兩地發展需求。2022年前7個月,深圳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1萬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8%,外貿進一步趨穩。
四十二年前的春天,中國的南海邊“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而今鋪展畫卷又潑墨,收拾行囊再出發,深圳定将不負曆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王沛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