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幾天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名創優品外,我們研究了一家很有趣的企業。
在3年前,你可能想不到它是僅次于NIKE、Adidas,位列中國市場第三的國産服裝品牌。
但在2021年,它的排名卻到掉了第六位,在同時期國産服裝品牌蒸蒸日上的情況下,它竟然原地打轉,反而被安踏、李甯、FILA(安踏收購的品牌)反超了。
它是誰呢?就是素有“男人之家”的稱号,海瀾之家。
今年天貓618男裝預售榜單中,海瀾之家還排在第二位,打開财報一看,成績也還不錯。
但為什麼海瀾之家市值跌去了700億,被資本市場嫌棄?沒能把握住國潮服飾上升的勢頭?
帶着這種疑問,我深扒了一下海瀾之家這家“國民男裝”。
這一拔不要緊,我才發現這家公司不得了,它是拿着玩金融的思路來賣衣服。
不得不說這個思路非常的先進。
早年間靠着這種金融模式,海瀾之家迅速成長為“國民男裝”。
但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思路,導緻它在其他品牌都蒸蒸日上的時候,自己卻原地打了個滑。
講海瀾之家,繞不開一個詞:海瀾模式。
什麼是海瀾模式?
是海瀾之家作為品牌方與上遊供應商以及下遊加盟商的合作模式。
這套模式的精髓可以總結為兩個“輕”:
輕資産、輕資金。
從上遊來看,海瀾之家絕大部分生産、設計都交給供應商負責,海瀾隻需要支付30%的預付款,其餘要等到賣出去再補齊。
不光如此,海瀾向供應商采購的服飾,大部分訂單都是采用“可退貨模式”,賣不出去的衣服,海瀾剪标處理後推給供應商,由供應商承擔滞銷風險。
至于下遊加盟商,與其說是加盟商,不如說是投資商,因為他們“隻出錢,不出力”。
加盟商不交加盟費,隻用繳納保證金,把店面開起來,承擔運營成本,其他什麼都不管。
更奇特的是,加盟店的商品不歸加盟商所有,而是由海瀾委托加盟商代銷,加盟商也不用承擔存貨滞銷的風險。
我們把海瀾模式的整體拉開了看,海瀾作為品牌方,負責品牌、供應鍊、運營、銷售,至于資金、存貨的壓力都被分攤給了上下遊。
海瀾之家基本上不需要掏什麼錢就可以實現快速擴張,本質上是一種“類金融”模式。
資金、存貨這兩大實體企業的難題,被海瀾輕松甩給了别人,靠着這種“輕裝上陣”的模式,海瀾之家實現了快速擴張,覆蓋了中國70%的縣市,迅速成長為“國民男裝”。
但也許各位心裡有一個疑惑:
供應商又是接受賒賬賣貨,又是承擔退貨風險,他圖個啥啊?
這一點确實讓人匪夷所思,但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第一,在海瀾之家剛成立的2000年左右,市場上的服裝品牌還不多,和海瀾合作,意味着穩定的訂單,而且大多數供應商都是小工,海瀾帶着他們成立聯盟再向原材料商壓價。
第二,供應商承擔退貨風險的那部分,大概會占到7成的訂單,由供應商自己負責設計,因此供應商一般隻會生産“自己會的”,極大的節約生産成本。
第三,部分退貨會以4折的價格通過“海一家”出售,海瀾還允許供應商剪掉商标,通過其他渠道低價處理。
那“海瀾模式”真的就像看起來那樣完美無缺嗎?
當然不是。
首先,供應商承擔絕大部分訂單的設計、生産,還有存貨壓力。
這導緻供應商有極大的動力去壓縮設計、生産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海瀾之家的産品被廣大網友嘲笑是“又土又貴質量又差”。
第二,随着市面上可以選擇合作的品牌方越來越多,供應商在合作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長久的存貨誰都受不了,越來越少的工廠願意繼續使用可退貨模式。
第三,無論是通過“海一家”處理,還是允許工廠剪标處理尾貨,都會造成市面上出現“低價同款”,對品牌價值和定價統一造成持續的傷害。
而且,由于“剪标出售”的原因,很多服裝廠打着“海瀾尾貨”的名義,形成“滞銷-庫存-退貨-剪标處理-品牌價值降低-新品滞銷”的惡性循環。
當然,我們說“海瀾模式”一無是處,那也是不對的,海瀾之家在早期的發展非常迅猛。
對于這一點,其實還是要回歸到“海瀾模式”本身。
這個模式,契合了海瀾之家誕生之初的年代,但在今天卻顯得“格格不入”。
海瀾之家的第一家店在2000年開業,04年品牌營業額破億,13年突破120億。
這個時間點,剛好是中國經濟高速騰飛,城鎮化快速推進,中國男性,特别是中國縣城男性的服裝消費從0到1質變的時代。
處在這個時代中,海瀾之家采用這樣的模式,打出0加盟費、無庫存壓力的優惠,快速吸引加盟商入局,短短幾年時間就把門店開滿了中國的各個小縣城。
再加上電視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海瀾之家迎來了快速增長,也能維持對工廠極其苛刻的條件繼續拿貨。
但是,任何商業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随着開店數量逐漸觸及天花闆,市場競争逐漸激烈,電商、短視頻直播逐漸興起,并且下沉到鄉鎮市場,海瀾開始變得越來越“格格不入”。
原先的目标用戶逐漸老去,新步入30歲-4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又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看不上海瀾之家的“又土又貴”。
可以想象,如果品牌不能升級,設計沒有改變,海瀾之家這個品牌有可能會困于時代之中,行動空間越來越閉塞,逐漸動彈不得。
對我們很多企業來說,過去沒有網購,消息閉塞,可以拿着“工廠貨”靠着光鮮的店面、鋪天蓋地的廣告賣一個好價格。
但是,今天短視頻直播電商已經觸及到了中國的各個角落,連村裡的老奶奶都知道“砍一刀”的時候,傳統企業的未來隻會越來越難。
不能把握營銷變化的企業,目标用戶在一堆同質化的産品裡,又怎麼樣會選擇你呢?
除了營銷之外,産品的變革歸根結底還是需要研發投入。
像這幾年的安踏、李甯都有了極大的改觀。
無論是李甯主打國潮,開發了“中國李甯”,還是安踏加強面料科技投入,向NIKE看齊,不斷拿下頂級運動員的代言,都證實了一個趨勢:
容易的錢,越掙越難,難走的路,越走越通,海瀾之家們,是時候變一變了。
該給自己“加加擔子”,把曾經甩掉的壓力重新背回來,打好企業的基本功,努力提升自己的産品競争力。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