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有一個詞語叫販賣焦慮。
意思是說,焦慮也是一種可以買賣的“商品”。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是。
因為焦慮屬于個人内在的一種反映,通過情緒表現出來,既看不見也摸不着,根本不可能将其當成“商品”一樣買賣。
因此,焦慮不是商品,更不能買賣。
那麼,焦慮既然不是商品,又是什麼呢?
或者說,焦慮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要探讨焦慮的本質,首先需要知道焦慮的由來,也就是人為什麼有焦慮?
人的焦慮大緻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二是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并極度缺乏耐心。
所以,焦慮的本質,其實包含有以下兩個内容,即:
一、焦慮是一種主觀意識
為什麼說焦慮是一種主觀意識呢?
因為焦慮本身并不是實體,而是通過人主觀意識體現出來的一種反映。
如生活壓力很大,于是讓人變得越來越焦慮,又如你很在乎一件事,但是你又對它無能為力,隻能靠運氣,在結果沒有成為定局之前,你也會變得很焦慮。
因此,焦慮本身隻是對于未知或者沒有把握之事的一種反應,而這種反應完全是源于主觀意識。
進一步地說,焦慮就是一種在心裡形成的感受,這種感受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其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于是焦慮的程度也不一樣,但是,焦慮本身從不超出主觀意識的範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焦慮其實就是一種主觀意識。
二、焦慮體現的是欲望與能力的不對等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欲望,沒有人能夠例外。
而欲望之所以有所不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每一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
當一個人能力大于自身的欲望且懂得節制其欲望時,那麼,這個人就很少會有焦慮。
當一個人能力小于自身的欲望且不懂得控制其欲望時,就會開始出現焦慮的症狀,當然這也是焦慮的由來。
因此,焦慮體現的是欲望與能力的不對等。
甚至可以說,一個人的焦慮到了一定層次就會形成焦慮症,這種症狀會迅速讓整個人處于焦慮狀态中,以至于無法用理智去構建豐富認知層次,最終進入某種無法逃脫的死循環之中,而焦慮的主要體現有兩種,一種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另一種是漸漸的迷失自己。
所以,綜上所述的兩個内容,其實才是焦慮的真正本質。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了凡四訓》《智囊全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