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胡秀英在“非遺小課堂”上教孩子們剪紙
桐城非遺傳承人胡秀英:
延續文化根脈 剪出幸福色彩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桐城是安徽省曆史文化名城,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剪紙藝術一直在民間流傳。青草鎮江嶺村三鋪組村民、現年97歲的民間剪紙藝人胡秀英多年堅持帶徒授藝,用剪刀延續文化根脈,剪出幸福生活的色彩。
圖為藝術創作中的胡秀英
筆者日前在胡秀英家裡的“非遺小課堂”上看到:4名小學生正認真地聽老人介紹她的六幅剪紙作品——“孝敬愛福祿壽”。老人還親自示範,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折折剪剪,一會兒工夫,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躍然而出。在老人講解剪紙手藝的技巧和細節時,學生們也動腦動手,在老人的指導下,一隻隻“蝴蝶”順利完成了,屋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學生鄭誠迪告訴筆者:“胡奶奶今天教我的剪紙,我覺得孝對我非常的重要,我要有孝心,孝敬父母,孝敬爺爺奶奶們,孝道能讓我們的家庭更和諧、社會更美好。”青草鎮三育小學老師李翠珍說:“我經常帶孩子們來參加非遺小課堂,提高他們動手的能力,也讓他們受到文化熏陶和愛的教育。”
胡秀英作為桐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桐城剪紙的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多年堅持帶徒授藝,用一幅幅剪紙作品展現當今社會的美好生活。她的剪紙取材廣泛,想到什麼就剪什麼,有時也剪出生活中看到的風景或物體。不管剪多少,她的作品都“供不應求”。她的生活狀态,呈現出新時代“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正确打開方式。
胡秀英老人很不平凡。八歲時隻讀過幾個月私塾的她,為了謀生開始學習繡花、裁剪制衣,成家後一度靠這門手藝生活,拉扯5個子女成人成才。如今,胡秀英老人四世同堂,在生活條件變好後,老人開始練書法、鑽研剪紙。在胡秀英的小女兒鄭美玲看來,母親喜歡書法、剪紙,她也很高興、很支持,老人需要什麼工具她都一一買來。鄭美玲說,母親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在家算是頂梁柱,要學習老人家勤儉持家、積極向上的作風,我感覺老太太就是我的榜樣。
一卷卷、一幅幅剪紙作品把胡秀英家堂屋桌上都擺得滿滿當當,讓在場觀摩的人贊不絕口。胡秀英高興地說,除了“孝敬愛福祿壽”系列作品,接下來準備剪出“國泰民安奔小康”系列作品。說到開心處,老人拿起毛筆寫下“奔小康”三個大字。
在我國,剪紙藝術源遠流長,現在很多年輕人愛上了剪紙。在非物質文化遺産挖掘和保護、傳承中,剪紙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在新時代已賦予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市文化館館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郭骊告訴筆者,自2006年以來,桐城市非遺保護中心緻力非遺挖掘、保護、傳承、推廣工作。下一步,我們将加大非遺項目保護力度,扶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詹克彪 李晶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