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柳傳志的評價這麼高?三年前的柳傳志,在人民大會堂,作為百名改革先鋒代表,接受着表彰,一時風光無量,被尊稱為教父而三年後的今天,聯想的問題被人們普遍關注,曾經的教父怎麼就成為了衆矢之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為什麼對柳傳志的評價這麼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年前的柳傳志,在人民大會堂,作為百名改革先鋒代表,接受着表彰,一時風光無量,被尊稱為教父。而三年後的今天,聯想的問題被人們普遍關注,曾經的教父怎麼就成為了衆矢之的?
事情要從司馬南揭開聯想的六期節目開始,将其中的内幕展現在大衆的視野之中。
要想知道其中的局勢變化,首先,要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在故事中揭開其中的緣由。
一,商鞅變法中存在的邏輯。商鞅變法,從扛木頭開始
故事就是,千古變法第一牛人商鞅。從他的變法邏輯中找出答案。
商鞅變法首先變的就是土地私有制,将原本屬于國家的土地,分給了個人,從而,讓得到土地的人,産生工作積極性,擴大生産力,進而達到強盛秦國的目的。
用土地吸引異國的人才,讓他們到秦國,從事生産創作,一步步地吸引更加高端的人才,來為秦國的建設添磚添瓦。利用人們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得到土地的基層,一定會拼命地勞動,争取自己能夠翻身農奴把歌唱。
二,變法的第一步就是信任的建立,讓大家願意跟着幹。可是,在變法一開始,商鞅就遇到了問題。
商鞅變法時,第一個扛木頭的人
長期忍受着壓迫的基層人民,看着這麼好的事情,發生到自己的身上,首先是不相信的。
平時都是想着法子來壓迫我們的,現在怎麼會給我們這麼優厚的條件?裡面一定暗藏玄機,現在給了,說不定要秋後算賬。
商鞅看着這樣的情況,想到了一個辦法。
就是在廣場上放着一根樹樁,然後讓人們來搬動,隻要把樹樁搬運到指定的位置,就給黃金。
人們還是不相信,商鞅就不斷地将懸賞的數額上升,最後到了50金,終于有人心動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果沒有出現,那就是賞賜的數目,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
那個在衆目睽睽之下,首先起身,将樹樁扛走的人,得到了50金。
别人看着商鞅說話算話,真的把五十金給了那個壯士,于是,大家就對他信服了起來,初步的信任就這樣建立了。人們願意跟着他,走出第一步,看看後邊會發生什麼。
無論再完美的答案展現在人民面前,人民都是不願意相信的,因為他們更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三,原始的資本累積,具有了合法的外衣。曆史總是在不斷地重演,國有化經濟私有化的時候,也需要這樣的一批人,并且還要将這些人樹立成為典範,在政策和财力上給予巨大的優惠。于是,這批人就像抗木棒的人一樣,能夠輕輕松松地從國庫裡将黃金拿走。
原始的資本大多都是這個樣子,不忍辨識
就這樣在政策紅利之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甚至,在這樣的原始資本累積過程,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你心裡就沒個逼數嗎?不知道自己的錢是怎麼來的。這句經典的話就是從這裡來的。)
不是這些人能力有多強,而是在大形勢之下,需要一批這樣的人,并且把他們樹立成為旗幟,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國企私有化,以及吸引外資中來,從而将國内的市場做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是搬了木樁的搬運工,就能得到50金的重賞。他隻是個搬運工,沒有創造出來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但是時代需要,還要表彰,還要樹立成為一個旗幟,讓更多的人看到。
隻是搬運一下,就能得到巨額的财富,還能夠名利雙收,嘗到甜頭的第一批的人,搬運得不亦樂乎,忘乎所以。
正如同那個乞丐的故事中說到的那樣,天天給一個乞丐錢,時間長了,乞丐會覺得自己得到這些錢理所應當,當你給少了,他還會抱怨你。他不會去想,那是紅利下給的獎勵,讓他做的不是搬運,是要獎勵他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的。
四,搬木樁,就有錢賺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一邊拿着錢,一邊做着楷模,我隻要搬了木頭,就要給我錢,給少了還不行,别說什麼紅利,這就是我應該得的,當這種理念深入到骨髓,就變成了,無藥可救的毒瘤。
在得意忘形的時候,難免會忘了自己是誰;當面巨大利益的時候,誰還管誰是誰。
可是時代已經變了,以前大家是一起做蛋糕,把蛋糕盡量的變大。現在,蛋糕的規模,已經到達極限了,更需要的是深入的加工,比如味道,比如精細度,比如花樣,到達了,需要提升整體質量的時候。
如果,還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想要繼續地搬着木樁來回地跑,在當前的局勢下已經不允許了。這樣隻會加重内卷,因為政策的紅利阻礙了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已經不是為時代的發展添磚添瓦,而是要逆時代而行了。
如果在這樣的情況,還讓其從科創闆的黃金堆裡,搬走大量的黃金,就太把老百姓當作傻子了。老百姓不僅感受不到榜樣的魅力,反而感受的是不公平,激發出的是潛藏在心中的滿滿的敵意。
本來,如果僅僅隻是老百姓的憤怒,以教父積攢下來的人脈,把聲音給壓下來,應該不是難事。可是,這是在時代的滾滾巨輪之下,背道而馳,就注定了會被無情地碾壓。
五,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大秦的強盛。在商鞅變法初期,讓出利潤,是為了吸引人才,吸引外資,激發生産力,而不是為了瓜分公有資産。隻有在這種激勵之下,人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夠讓秦國真正的強盛。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富裕,從而達到整體的富強。不是讓先富的人成為新的貴族,替代掉原來的那一部分。
整體富強中,伴随着的就是稅收的改革,将原有的,少數的勳貴所支撐的稅收,變成了廣大人民都富裕了,然後大家都開始交稅,都為秦國的強大而做出貢獻。
這時,大秦獎勵的榜樣,是那些種田好的農民,是那些戰場上取得軍工的硬漢,不是那些圈起城牆,坐在城門口,收着過路費的老太爺。
就是在這樣的變法之下,終于成就了強大的秦國,使其具有了,東出函谷關,橫掃天下,一統六合的實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