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縱觀40年的中美經貿關系發展

縱觀40年的中美經貿關系發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5:56:22

縱觀40年的中美經貿關系發展?本報記者 張娜 林春霞 王晶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縱觀40年的中美經貿關系發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縱觀40年的中美經貿關系發展(推動中美經貿關系正常化)1

縱觀40年的中美經貿關系發展

本報記者 張娜 林春霞 王晶晶

11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在北京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在長達3個半小時的會晤中,雙方就事關中美關系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充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主席指出,中美經貿關系本質是互利雙赢,在商言商,不要把中美經貿問題政治化。雙方要做大合作“蛋糕”。

互利雙赢 推動中美盡快回到經貿談判桌

“随着中美兩國元首成功舉行視頻會晤,中美關系堅冰也将随之打破,中美兩國應抓住契機盡快回到談判桌上,使經貿關系正常化。”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如是表示。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會晤對于中美總體關系的定調,兩國關系走向正常軌道,特别是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全球經濟從衰退走向複蘇的當下,中美經貿關系對世界經濟穩定複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此次會晤,為下一步中美經貿關系的正常健康開展,包括未來有可能推進經貿領域的談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基調。

改善中美關系,使兩國關系重回健康發展軌道,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更是美國工商界的迫切要求。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劉英奎對本報記者表示,從目前發展态勢來看,中美關系尤其是經貿領域出現了向好的轉機,美國必須客觀理性看待兩國關系,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高關稅,取消對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打壓,放棄對中國發展的圍堵。

“這次會晤,釋放出諸多積極的信号,具有轉折意義。下一步,可能會盡快啟動第二輪經貿談判。”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樂觀預計。

停止加征新關稅,中美才能相向而行。此次會晤,美國對中國加征高關稅等方面的政策會否松動成為關注的焦點。

張建平分析說,在這個問題上,中方态度一直非常明确,要求美方取消不合理的關稅措施,并且能夠務實地以互惠的方式來推進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美方在此前也釋放出了積極信号,比如美方已開始擴大對進口中國商品的關稅豁免等。

張建平進一步表示,中美同為WTO的成員,在WTO改革的進程當中,雙方互設的高關稅壁壘,顯然是不符合當前全球化發展和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要求。再加上美國目前通貨膨脹嚴重,國内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對美國來講,現在順應廣大民衆和企業的要求,适度調整關稅勢在必行。但是,美方不會主動取消關稅,美國的貿易談判代表已公開表态過。美國極有可能把關稅作為談判的籌碼。“未來關稅的問題必須通過中美雙方的進一步磋商、對話和談判逐步去解決。”張建平說。

良性競争 做大中美合作“蛋糕”

“此次會晤是個很重要的契機,雙方應力争冰釋前嫌,促進合作。”為此,徐洪才提出了兩方面建議。一是盡快啟動中美第二輪經貿談判,徹底取消雙方不合理加征關稅。取消對中國實體和個人制裁。以中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為契機,恢複中美在環境保護、能源供給和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二是雙方在亞太地區開展經貿合作。2022年1月1日,RCEP開始生效,将帶動全球經濟近1/3體量、90%以上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稅。目前,中美都明确表示要加入CPTPP。中美在亞太地區開展經貿合作空間巨大。

張建平認為,分歧和障礙在于美方國内由于産業政策、就業政策、社會保障政策出現比較大的問題,使得美國國内目前社會分化加劇,但美國把自身的就業問題、貿易不平衡問題歸咎于中國,把中國作為“替罪羊”,并且把責任歸咎于全球化的發展,這些觀點和做法以及其相應的措施都是錯誤的。美國指責中方貿易不公平,指責中國對企業進行補貼,也都沒有事實依據。

在張建平看來,破除中美經貿發展障礙,加強合作勢在必行。但合作的前提,首先需要雙方彼此尊重、公平競争。中美未來應在賽道上公平競争,而不能通過給對方使絆子、設障礙來解決問題。所以,這次會晤為未來中美經貿領域重新回到建設性的磋商談判軌道、解決彼此關切的重要問題,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劉英奎表示,中國一直抱有與美國等世界各國保持良好經貿關系的願望,且秉承公平公正、平等互利的國際關系原則,願意适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發展中美經貿關系發展。中國積極踐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與各國的經貿合作,但前提是國與國之間應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如果美方在涉及中國重大核心利益問題上依舊我行我素,隻考慮自己優先,甚至觸碰中方底線、紅線,則中美經貿關系難以重歸健康發展坦途。中國有句古話:“聽其言、觀其行。”我們對改善中美關系充滿期待,但更看重對方的實際行動。

“中美之間最大的障礙是基于誤解和偏見。”徐洪才說,中美價值觀和制度體系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主張包容性發展,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而美方偏好居高臨下,對中國内部事務指手劃腳,這是最大的障礙。

徐洪才分析指出,中美經貿合作,是基于市場分工自然形成的,也是多赢的。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閉關自守。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規模今年有望超過6000億美元的水平,美國要大量從中國進口商品,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僅滿足了美國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費需求,在一定意義上也抑制了美國的通脹水平。中美之間這種在産業鍊供應鍊上的優勢互補、分工相互支持,使得雙方經濟都從中受益。

受訪專家表示,近期全球供應鍊的緊張也凸顯出加強國際合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人為地制造“脫鈎”會導緻供應鍊受損,兩敗俱傷。美國單方面挑起的經貿摩擦,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關稅,在一定程度上,成本是由美國的工商企業和普通居民承擔。目前,美國遭遇高通脹的壓力,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加征關稅所緻。加征關稅,人為制造“脫鈎”,隻會擴大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隻會惡化全球供應鍊的危機。

未來,中美要以經貿合作為抓手和突破口,不斷擴大合作領域,夯實合作基礎。同時,要淡化意識形态色彩,擴大人文交流,消除誤解和偏見,加深理解和溝通。中美進入競争與合作并存時代,要倡導奧林匹克式的良性競争,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對抗。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當前确實是一個良好時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