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當代人需要心靈雞湯嗎

當代人需要心靈雞湯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9:59:49

當代人需要心靈雞湯嗎?每每打開手機,常見雞湯上桌,網絡媒體發布的,朋友圈轉來的,有的還加上吸人眼球的字眼,如“震撼閱讀”“終生受益”“說得太絕了”“不看虧大了”,諸如此類,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當代人需要心靈雞湯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當代人需要心靈雞湯嗎(生活不易雞湯有用嗎)1

當代人需要心靈雞湯嗎

每每打開手機,常見雞湯上桌,網絡媒體發布的,朋友圈轉來的,有的還加上吸人眼球的字眼,如“震撼閱讀”“終生受益”“說得太絕了”“不看虧大了”,諸如此類。

偶爾點開,一個個俨然心靈大師,要求别人怎樣怎樣,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像老師教學生,一本正經地教别人。我常想,熬雞湯的都是些什麼人?親手熬制的雞湯,他自己也喝嗎?如果自己不喝,憑什麼盡給别人喝?

問題還在于,世事艱難,生活不易,心靈雞湯還會有用嗎?且不說人心浮躁,導緻整個社會心态浮躁,非心靈雞湯可以解決,面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壓力,還有失業或收入減少等等問題,再精美的雞湯,估計也喝不出什麼滋味來。

“錢财身外物,身體是本錢”,看起來沒有錯,誰不知道身體要比錢财重要?但在當今社會,錢财是生存必需,沒有錢财身外物,何來身體本錢?俗話說“何時有官做,眼下都難過”。尤其底層打工人,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要養老,孩子要上學,如果一個月沒收入,家庭生活就會陷入困境。他們還會為了身體本錢,少上班不加班嗎?馬雲或許沒有打過工,他說“996”是福報,因為他知道打工人喜歡。天天有班加,月月“996”,的确是許多打工人所愛。

《常回家看看》有一句歌詞,“老人不圖兒女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一碗精心熬制的雞湯,相信很多人喝過。喝過後,味道如何?覺得味道不錯的,恐怕隻是少數。體制内的,經濟寬裕的,距離不遠的,可以做得到: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着孩子,陪着愛人,見見父母,陪陪老人;節假日還可帶上父母,祖國山河多跑跑,美麗風景多瞧瞧。如果父母是體制内退休人員,陪父母旅遊的費用,說不定還不用做子女的掏腰包,何樂而不為?

對于沒有退休金的體制外老人,養老不靠子女還能靠誰。當年的計生口号“隻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變成了“養老不能全靠政府”,那靠誰?靠自己,靠子女。老人不圖兒女做多大貢獻,誰來給你養老送終?體制外老人,農村打工人的父母,如果你問他們,希望兒女常回家看看,還是希望兒女少回家、多掙錢?二選一,你說選前者的多,還是選後者的多?

對于遠離家鄉、遠離父母的打工人來說,“常回家看看”成為一種奢望。不是不想父母,不是不想回家,給人打工,不是你想走就走?除非不要全勤獎,除非不怕扣工資。父母養老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家庭成員生病住院需要錢,如果還要還房貸,都巴不得一個月能掙倆月錢。

“百善孝為先”,雖為傳統文化,也要理性分析。何為“孝”,人在不同層次,有不同含義。對于普通打工人而言,讓家人沒有物質匮乏的恐懼,為父母養老提供物質基礎,這就是孝,是最大的孝。本村有位嬸嬸跟我說,兒子一年難得回來一次,我與他通電話,他在電話裡說,“掙錢難,沒掙到錢”。也不能全怪子女,每月收入幾千,除去房租水電以及生活開銷,還剩幾個錢?

有時候,自己熬點雞湯自己喝,自我安慰一下未嘗不可,硬要送給别人喝,就未必合人口味。多年來,我就常喝“知足常樂”湯,聊作自我安慰。其實我說“知足常樂”,多少還有點底氣,因為我有退休金,是農村老人的幾十倍。我曾私下想,調換一下角色,如果我是農村打工人的父母,如果養老又不能依靠兒女,我能“知足常樂”?我“足”在哪裡,“樂”在何處?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這話我信,但還要看不如意之事來自何方,能否減少或消除。比方說,沒有“教育、醫療、住房”新三座大山,是否可以減輕很多人的生活壓力?比方說,沒有養老金的多軌制,是否可以解決大多數老人的養老困境?又比方說,營造一個公平競争的社會環境,是否可讓年輕人活得有奔頭、奮鬥有希望……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一樣的雞湯,有人愛喝,有人不愛喝。像我一樣不愛喝雞湯的不知多否,愛喝的不妨多個心眼,否則,喝了毒雞湯不自知,還傻呼呼的給人當韭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