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因茨往波恩的路上,時不時在下雨。
車停在波恩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地下車庫。
火車站附近到處在施工。
其實來波恩隻是去科隆要路過,而這座前西德的首都,在幾十年前曾是個新聞中經常聽到的城市,還有,這裡也曾是羅馬萊茵河防線上的軍團的駐地之一。所以就想來看一眼。現在的波恩并沒有什麼太多看點,估計旅行團都不會來這個城市。
一家德國本地家居商場BUTLERS
逛商場不是目的。
德國的廚房用具還真是世界有名的。
波恩(Bonn),羅馬時代的軍團駐地,但地位應該不及科隆和美因茨。公元前13年左右,奧古斯都委派德魯蘇斯布防萊茵河防線,後來的一兩個世紀,波恩基本是一個軍團的駐地,Bonn大概與拉丁語Bonna(營地)有關。好像羅馬第1,第11、第21和第22軍團都曾駐紮過這裡,波恩的建城年代被推定為公元前11年。從1288年到1794年間,科隆選帝侯(大主教)又把他的首府和宮殿轉移到了波恩。
1770年,貝多芬出生在波恩。
波恩與後面要去的科隆和亞琛都屬于北威州(首府是杜塞爾多夫),從1949年到德國統一的1990年間,波恩一直是聯邦德國(西德)的首都。即使在今天,還有一些德國政府機構和十多個聯合國機構駐在這個城市。
這個噴泉叫馬丁噴泉(Martinsbrunnen),制作于1902年,二戰中被毀,1958年使用原來的模子又重新鑄造了一尊。小孩與鵝代表着一個與聖馬丁有關的傳說,大概是聖馬丁為了躲避被人拉去做主教而躲藏在有很多鵝的馬廄中,鵝的吵鬧聲還是被人找到做了圖爾大主教,據說在德國、荷蘭等地,在聖馬丁日(11月11日)還有吃鵝的習俗。
波恩的曆史中心,大教堂北側的明斯特廣場(Münsterplatz),大教堂下篇寫。
搞不懂廣場上為什麼有這麼多遊樂設施,似乎在搞一個嘉年華活動。
有點下雨,很多小吃攤前面也沒什麼人。
現壓的薯條。
在德國看到的香腸,肯定是德國香腸。
廣場上有尊雕像,這是波恩最著名的人物,貝多芬。貝多芬故居距雕像不到五百米。
這尊雕像是在歐洲境内首尊為文化人物所立的塑像,之前雕像多是為皇帝、國王、領主、騎士、将軍或基督教聖人而立。1823年,一位波恩大學的音樂教授首先提出為貝多芬立像(紀念碑),但由于資金問題一直沒有落實。鋼琴家李斯特曾對這個計劃搞過多次募捐演出,據說李斯特曾提出個條件,要求由意大利雕塑家洛倫佐.巴托利尼(烏菲茲美術館前馬基雅維利像的制作者)來制作,但最終還是由一位德國雕刻家恩斯特.朱利烏斯.哈内爾(Ernst Julius Hähnel,1811-1891,德累斯頓大學美術教授)完成的。
據說當年李斯特為雕像募捐的演奏會經常沒什麼人看,那可是大師本人的演奏會啊,所以說活着的大師經常會不值錢。
基座的文字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和他的出生年MDCCLXX。
基座上的浮雕,與音樂有關的寓言人物。我想肯定會有缪斯女神(有七弦琴)。
廣場西側的建築是個郵局,建于1751年,最初是位修道院院長的住宅。1845年8月12日,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陪同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在陽台上觀看廣場上貝多芬紀念碑的揭幕式。開幕式上,李斯特還演奏了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協奏曲),并指揮了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
從1877年起,建築做為城市郵局。今天的德國郵政總部也還是在波恩,不過那是一座新建的大廈。
不遠處,一個13世紀的城門遺址,隻剩下很小一部分,就在商業街上。
不知當時怎麼想的,隻拍了城門的後面,卻沒有拍正面。
商業街上的一座德國老式木房,顯得有點另類。
離大教堂廣場(明斯特廣場)不到五百米,就是貝多芬故居。房子大約建于1700年左右,當時算是中産階級的住宅。1767年,做為宮廷樂手的貝多芬的父母搬到了這裡,當時也是很多家住在這裡,大多是與宮廷和音樂有關系的人。1770年12月17日,貝多芬在這裡出生。
Beethoven-Haus,英語就是Beethoven House,貝多芬故居或貝多芬之家。同時也是個博物館。
窗戶上的貝多芬頭像。
作為音樂盲,就不進去參觀了,隻看了看一層的商店,很多與貝多芬有關的音樂CD。現在的博物館在由一個貝多芬故居協會來管理。這個協會成立于1889年,他們将貝多芬家周邊的房子也都買了下來,建了這座博物館。
與貝多芬有關的紀念品。
故居邊的小花園。有幾個貝多芬的頭像,制作年代從1902-1981年。
這裡是波恩的中心,(老)市政廳廣場,從11世紀開始就是個集市廣場(Bonner Marktplatz)。在市政府前的廣場上擺攤賣水果蔬菜,這在歐洲很多城市是有千年曆史的光榮傳統,要是在我國應該是無法想象的。
有些城市的市場,不一樣是天天開,有的周一有的周五。但波恩的市場則是天天有。
了解一下菜價:黃瓜、茄子1.5歐元/斤,西紅柿、白菜0.75歐/斤。
水果比蔬菜稍貴些
歐洲一直在用指針稱,隻有超市才會用電子稱。
這座看像方尖碑的,實際是個建于1777年的噴泉(Marktfontaine),本來最上面有個選帝侯的帽子,結果被拿破侖的士兵給破壞了,反倒成了一個方尖碑,後來一直就沒再修複。修建噴泉的是科隆選帝侯、伯恩大教堂大主教馬克西米利安.弗裡德裡克,他是年輕的貝多芬的第一個雇主及資助人。
方尖碑噴泉的底座,上面的銘文是贊美選帝侯的(據說也帶點諷刺意思)。
周邊的建築也都是很有曆史的,據說羅伯特.舒曼和他的妻子克拉拉就曾在斯特恩飯店内舉辦過鋼琴演奏會,就是圖中最左側帶陽台的建築。
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建于1737年,比貝多芬還大33歲,所以,老市政廳一定是看着貝多芬在這個廣場上從小玩到大的。巴洛克風格的老市政廳的建築師就是科隆選帝侯的宮廷建築師。這個廣場幾百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二戰後,由于波恩成為西德首都,許多國家元首都曾在此發表過演講,如戴高樂、肯尼迪、戈爾巴喬夫等。1973年,南越的阮文紹來訪在此還遭到了一撥嚴重抗議。
1978年,老市政廳不再做為市政廳使用了,但依舊将婚姻登記處保留在這裡。
中間的是波恩市的徽章,十字和獅子。
大鐘。
往萊茵河邊方向走,會見到這樣的一座建築。
現在這裡是波恩大學的主樓。過去則是科隆選帝侯的宮殿。你可能會好奇,科隆選帝侯的宮殿怎麼會在波恩。1288年,科隆市民起義,科隆成為自由市,科隆選帝侯隻好把30公裡外的波恩做為選侯國的首府,也就是說,七大選侯之一的科隆大主教,曆史上大多時間是住在波恩的。這座建築的前身建于1567-1577年間,由時任科隆選帝侯(大主教)修建。當時是類似個城堡的建築,經過曆史上的多次戰争,當年的城堡隻剩了這一棟長長的建築了。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軍的到來,大主教就閃人了。
1818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将這座建築給了新成立的弗裡德裡希.威廉大學,也就是今天的波恩大學。現在依舊是波恩大學的主樓。
這座門叫米迦勒門,因為上方有尊大天使長聖米迦勒的金像。又因為這條路通往科布倫茨,也稱“科布倫茨門”。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大門,是1751-1755年間增建的,與選帝侯宮銜接的很巧妙。
穿過主樓,是一個大花園和一些大學建築,東邊就是萊茵河。
在德國開車,禮讓行人和自行車是無條件的,沒人會去讨論該不該。
萊茵河
附近的地鐵(輕軌)站就叫大學/市場。
因為要趕去科隆,波恩隻是匆匆而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