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張爺爺半年前因肺病發作到當地醫院做檢查。PET-CT檢查結果顯示胰腺有異常,但是張爺爺想着年齡大了,毛病自然有,并沒有太在意,一心隻想先把肺病治好再說。
去年12月份,張爺爺開始頻繁出現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吃不下飯等症狀。再次前往醫院檢查,各項檢查結果顯示,張爺爺已處于胰腺癌晚期。醫生征得家屬及張爺爺本人同意後,為他進行了手術,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手術效果并不理想,隻是過了2個半月,張爺爺便去世了。
在痛心惋惜的同時,親屬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張爺爺做了那麼多次檢查,都沒能早點發現胰腺癌?
胰腺癌為何發展如此迅猛?胰腺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消化系統腫瘤,由于其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等因素又被稱為“癌中之王”。随着當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屢屢攀升,其中胰腺癌更是成為全球第二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死亡率已躍居所有腫瘤的前5位。
胰腺作為腹膜後器官,胰腺癌早期并無特征性的症狀和體征,限制了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發現。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實體腫瘤,其中胰腺癌特殊的解剖結構、複雜的腫瘤微環境、高度的乏氧條件、高度異質性和異常的代謝模式是導緻其惡性程度高的重要因素。
手術根治性切除是胰腺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由于胰腺和周圍器官及血管關系密切,80%的初診患者因為局部進展和遠端轉移,一發現就已失去根治性手術的機會。
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為何不高?近年來,雖然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還是小于5%。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于胰腺癌很難在早期被發現。
胰腺是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它個頭很小,隻有10~18厘米長;它的位置在胃的後方,還被脾髒、肝髒、膽囊和十二指腸等器官包圍着。
胰腺即使發生了早期病變,也隻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等常見的消化道症狀,極易被其他消化道疾病所混淆。
除此之外,癌細胞很早就開始向其他器官轉移,且手術無法切除徹底,也是造成胰腺癌5年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
哪些人容易招惹胰腺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胰腺癌發病與9種危險因素有關,長期吸煙、家族遺傳史、高齡、高脂飲食、體重指數超标、紅肉或亞硝胺攝入過多、乙肝病毒感染、慢性胰腺炎或伴發糖尿病等,因此,有這9個特征的人,是胰腺癌高危人群。
數據顯示,大約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遺傳性。
預防胰腺癌,定期篩查很重要胰腺癌本身進展迅速,确診後自然病程為3~6個月,由于其發展很快,外科幹預措施的效果較差,因此,對胰腺癌的高危人群盡早開展早期檢查,是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主要方法。
檢查可分3步:
1、對于高危人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膽石症、有胰腺癌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長期大量飲酒、吸煙及接觸化學毒物的人,早期可做腹部超聲檢查和化驗腫瘤标記物;
2、若發現腫瘤标記物升高或B超檢查有異常,就要進一步做磁共振或CT、超聲内鏡檢查;
3、若仍難以鑒别,可做PET-CT或腹腔鏡檢查。通常,大部分早期胰腺癌經過這些檢查都可以被發現。
胰腺癌的篩查手段成本較高,為使醫療資源得到更有效率的利用,最好是結合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将篩查集中于高危人群,實現早診斷、早治療。
胰腺癌預後差,病死率高,主要是由于其局部浸潤和遠端轉移導緻手術的治愈率較低。
通過監測和篩查發現早期癌症可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确定胰腺癌的危險因素,在人群中提供有效的預防策略和在高危人群中開展高效的篩查,對胰腺癌的早期發現和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清風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
參考資料:
[1] 孔祥耀,潘耀振. 胰腺癌早期診斷的最新關注點[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98).
[2]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胰腺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J].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2019(05).
[3] 王濱.胰腺癌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職業與健康,2017(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