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講解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講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19

更多精彩課程,請在手機應用商店下載【虛空濟】APP,目前《孟子》更新中~

騰文公問曰:“騰,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日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住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無居?我将去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或曰:“是守也,非身之所能也;效死勿去!”君請擇于斯二者。”(原文)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講解(虛空先生講解國學經典孟子梁惠王下⑮-2遷居與世守)1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也。”

或曰是指的也有人說,“世守也”要世世代代守護,守護什麼呢?守護這片土地,“非身之所能為也”,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放棄的。

“効死勿去。”

効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會離去,這是還有其他的人的觀點,說也有人說要世世代代守護這片土地。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不是我們自己可以做決定的,“效死勿去”即使我犧牲了我的生命,犧牲了所有的一切,我也要守護這片土地。

所以我們看太王,選擇遷居岐山之下是一種選擇,誓死守護這片土地,是另外一種選擇。

“君請擇于斯二者。”

這個時候孟子告訴滕文公,請在二者之間做選擇,第一種選擇是像太王一樣,不要自己的私欲,可以為了百姓自己遷居去生活,放棄這片土地。

第二種選擇,這片土地是以前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故而我們要時代守護,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那麼請滕文公您在二者之間做一個選擇,又把問題交給了滕文公。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幫助另一個人做選擇,但是孟子意圖已經很明顯,已經告訴給滕文公,太王是如何有德行,後來遷到岐山,從者如歸市,跟随他的人是很多的,但是選擇的權利還是要交給滕文公自己。

我們從孟子與滕文公這段對話,做兩個重點的延伸。第一點,我們先去看太王,對北狄之人的三次試探,首先給了絲綢、裘皮,去試探,是否可以滿足北狄之人,接下來發現無法滿足,又給了犬馬,再去試探,那麼三次試探呢,又給了珍珠玉器,最貴重的物品,但發現依然無法得到滿足,那這個時候太王的選擇是及時停止,放棄。

我們來概括一下,當你經過試探以後,發現是無法滿足對方的,那就要選擇及時地放棄。

我們來舉個例子,在生活、工作、生意還有感情當中,都是一樣的道理。比如說兩個人在感情階段,我們也需要通過不停地去付出,然後去觀察這個人,當我們已經付出了很多,已經把自己最寶貴的,最貴重的東西都給了對方,但是對方依然是貪婪的無法滿足的,這個時候就要及時停止,學會放棄了。

但我們生活當中,很多人是不甘心的,我明明已經清晰地認清楚了這個人,但是由于我已經給過他布匹,給過他犬馬,給過他珍珠寶玉,這個時候我沒有辦法停止,我也不甘心,這種不甘心的結果,隻會帶來更大的損失,所以太王選擇了及時止損放棄。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講解(虛空先生講解國學經典孟子梁惠王下⑮-2遷居與世守)2

所以我們生活當中要學習這種智慧,當我們經過不停地去試探和驗證,已經無法滿足對方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手了,那我們在工作和事業當中也是如此,我們經過不停地試探,最後我們知道了是無法滿足對方的,那這個時候及時停止就是止損。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對待一個員工,我們已經不停地給他更多,但你發現這個人是無法滿足的,那麼該放棄的就放棄。

那我們做生意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已經投入了全部,我們已經竭盡了全力,但是依然沒有辦法挽回,依然沒有辦法讓它變得更好,這個時候放手就是一種智慧,而不是要損失更多,我們要盡早地轉變方向,再去想其他的出路。就像大王一樣,我們去換一個地方,換一個生意,換一件事情去做,而不是在這裡不停地再耗下去,隻會讓我們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之中。

我們再來延伸第二點,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有很多東西本來是養人者,随着事情的發展和變化,有可能變成了害人者。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錢财,本來我們出去參加工作,或者做生意想賺更多的錢财,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一點,是為了給家人更富裕穩定的生活,所以這個時候的錢财稱之為養人者,它可以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好,變得更開心一點。但是你發現随着我們擁有的錢财越來越多,可能失去了本質,失去了本來的初衷,我們一開始賺錢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讓家人更開心更幸福。可是我們随着賺錢呢,你會發現我們迷失了自己,我們忘記了我們本來是為了家庭更和睦更幸福的,這個時候為了賺錢,我們開始失去了感情,我們開始讓家庭變得更加不和諧,那這個時候的錢财就變成了害人者。

我們再舉個例子,比如說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本來想給他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玩得更好,這是養人者。可是你發現随着你給他吃穿用度變得更好以後,這個孩子開始變得驕橫,開始變得貪婪,開始變得肆意妄為,這個時候你給他的吃穿和玩得更好,就變成了害人者,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止損。但是這裡有一個重點,是要時刻保持清醒。

比如說我們想賺更多的錢,是為了生活得更開心更幸福,你要始終保持清醒,當你發現為了賺錢已經迷失了自己,已經開始變得不快樂,開始變得不幸福,那這個時候就要懂得去平衡,懂得去停止,當我們對孩子更好,給他更富足的生活,這是養人者。但是随着事情的發展,我們要保持清醒,因為這個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他已經變得為所欲為,開始變得肆意妄為,已經開始不是原本那個孩子,也不是我們本來想要的東西了,那這個時候呢就要及時止損。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講解(虛空先生講解國學經典孟子梁惠王下⑮-2遷居與世守)3

再比如說,說感情之間,我們一開始對對方是寬容的,為什麼寬容呢?因為我們喜歡這個人,我們愛這個人,做什麼事情,我們盡量都是包容他的,不與他計較,可以給他更多,可以付出更多,對他更好。

但你發現随着你的包容,他已經開始變得放縱,他已經開始變得任性而為,那這個時候呢,難道我們還要包容下去嗎?絕然不是,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懂得,及時地止損,我們一開始的包容,是養大者,但他已經開始變得放縱,已經迷失自己,那這個時候的包容,就變成了害人者,所以我們要懂得及時地去停止。

再比如說我們對自己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對自己好一點,讓自己過得更輕松更幸福,這是養人者,但你發現我們開始對自己更好一點,讓自己更幸福更輕松一點,可是你要保持清醒,如果我們開始已經變得更有惰性了呢,我們開始自己變得肆意妄為了呢,自己開始放縱自己了呢,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及時停止,因為我們一開始讓自己放松,讓自己更開心,滿足自己的一些想法這是養人者,可是随着我們不停地放松自己,它可能變成了放縱,那這個時候就是害人的東西了,我們在自己傷害我們自己,我們在自己走向更加的不堪,隻是我們自己不清楚,所以保持清醒才能及時地停止。

我們綜上所述,得出一個概念,有很多東西,我們的初衷本來是好的,是養人者,但是事情會有變化,就像我們的想法,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這個人時時刻刻都在改變,那别人也是如此,一件事情也如此,它随着發展的過程當中,很可能就失去了本來的樣子,失去了初衷。那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保持清醒,我們及時發現,如果從養人者變成了害人者,那我們要學會及時地停止,及時地轉變方向,我們才能保持最開始的想要的那個更好的狀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