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鄉詩
羁旅思鄉詩主要寫客居他鄉的遊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此類詩,一般是從旅人身邊的景物寫起,由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勾起心中所感,如對月思親、對月懷遠,進而觸發詩人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
[對接教材]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崔颢的《黃鶴樓》、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通性歸納]
常見 标題 |
标題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憶”“寄”“次”“行”“思”等詞語以及元宵、中秋、重陽、除夕等節日名。 |
意象 |
客船、車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風、秋霜、杜鵑、猿啼、沙鷗、孤雁、飛蓬、浮雲、梧桐、葉落、西樓、危樓、危欄、砧聲、油燈等。 |
常見
情感 |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寫客居他鄉的艱難,抒發漂泊無定的孤苦。②望盡天涯懷人愁。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思念。③羁旅他鄉的幽怨之情。或表達人生感歎,流露年華易逝的苦悶;或抒發獨居他鄉、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 |
常用 技法 |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③側面落筆。作者在表現懷遠、思歸之情時,不是直接抒發思念之情,而是從對方着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離情。④因夢寄情,虛實結合。 |
語言 特點 |
①質樸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②蒼涼低沉,如秦觀的《踏莎行》。③渾厚悲涼,如杜甫的《登高》《旅夜書懷》。④深沉委婉,如張繼的《楓橋夜泊》。 |
[通法點撥]
1.抓意象
意象是鑒賞思鄉詩的最佳突破口,要特别留心四種意象:①月——“月是故鄉明”,詩人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間的聚散;②雁——“人歸落雁後”,它是觸動詩人鄉思的重要媒介;③危樓——“獨自莫憑欄”,古人常因思鄉情切而登樓憑欄,借此表現歸思;④書信——“家書抵萬金”,書信是用來傳遞相思之苦的,要領會詩中家信的作用。
2.明情感(這類詩抒發的情感見上表)。
3.曉手法(常見的手法見上表)。
[即時體驗]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裡,胡騎③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④,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⑤急為破幽燕。
[注] ①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寫的一首七言律詩。②洛城:洛陽。③胡騎:指安史之亂的叛軍。④劍外:劍閣以南,這裡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時任檢校司徒。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
解析:首先從題目“恨别”看,詩人遠離家鄉和親人,應該有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首聯“一别四千裡”寫遠離家鄉,頸聯“思家”“憶弟”寫親人離散,颔聯下句“兵戈阻絕”,寫詩人無法回鄉,也無法見到親人,正好佐證了這一點。而題目之“恨”,正是由不得歸鄉而生發的痛苦,“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等可見戰亂之久,詩人對此痛恨不已。尾聯“司徒急為破幽燕”,“急”字不光寫司徒之急切,更寫出詩人自己在聽到戰事告捷的消息後渴望早日平叛的急切心情。
參考答案:①思家懷親:“一别四千裡”寫出遠離家鄉,“思家”“憶弟”寫出親人分離,思親情深。②恨戰亂之久:從“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等可見戰亂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亂:尾聯寫出聽到連戰告捷的喜訊,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亂。
我離開洛陽之後便四處漂泊,遠離它已有四千裡之遙,安史之亂的叛軍長驅直入中原也已經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變衰,我來到蜀地,為兵戈所阻斷,在江邊漸漸老去。因思念家鄉,憶念胞弟,我夜不能寐,在清冷的月下忽步忽立,又在白天卧看行雲,倦極而眠。令人高興的是聽說司徒已攻克河陽,正乘勝追擊敵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