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郦波新詩的争議

郦波新詩的争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4 17:21:12

郦波教授又寫了兩首新詩《惠州二絕》,因為他喝醉了,夢見了東坡先生,才得到的靈感。“頭條我亦逢詩案,說與先生可覺雷?”“我今夜旅成詩案,隻比烏台口水多”。顯然,郦波将自己受到的“小人折磨”,與蘇東坡的“烏台詩案”類比起來了。

郦波新詩的争議(因郦波二首新詩)1

郦波新詩

因此,我們不妨來看看,“烏台詩案”到底是怎麼回事。烏台詩案發生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監察禦史何正臣告發,說蘇東坡的上表和詩詞中有譏諷朝政的意思,後蘇東坡在禦史台受審。禦史台的柏樹上有數千隻烏鴉栖息,便有了“烏台詩案”這一名稱。

王安石推行新政變革,蘇東坡持不同意見。他看到了“青苗法”、“食鹽專賣法”、“人手法”等等的弊端,便在詩詞中加以暗諷。而宋神宗是變革的主導者,因此,蘇東坡對變革的暗諷,便被人理解為對宋神宗的暗諷了。

郦波新詩的争議(因郦波二首新詩)2

烏台詩案

在禦史台受審時,蘇東坡也承認了,《山村五絕》裡“赢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是諷刺青苗法的,“豈是聞韶解忘味,迩來三月食無鹽”是諷刺鹽法的。也承認《八月十五日看潮》裡“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兩句,是“諷刺朝廷水利之難成”。對于《湯村》一詩,蘇轼也供認自己确有對鹽官在湯村一帶開運鹽河的不滿。

在包括王安石、太皇太後等人的勸說下,宋神宗免了蘇東坡的死罪,貶谪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其他的人也受到了一些牽連,蘇東坡的弟弟蘇轍被降職,司馬光、黃庭堅等人被罰款。

郦波新詩的争議(因郦波二首新詩)3

蘇東坡

由此看來,“烏台詩案”表面上與詩有關,其實是與變革有關。因為政見不合,才有了“烏台詩案”,而與詩詞的好壞沒有關系。即使是站在蘇東坡對立面的人,也從來沒有懷疑過蘇東坡詩詞的水平,隻是對其中的暗諷有不同意見。

蘇東坡自己也承認了,詩詞中的這些暗諷,算不上冤枉。王安石是主張變革的主要人物,但在後來蘇東坡被定罪以後,他第一個站出來為蘇東坡說情。所以,“烏台詩案”其實也與個人恩怨無關,隻是對新政的看法不同而導緻的案件。

郦波新詩的争議(因郦波二首新詩)4

蘇東坡

郦波教授借用“烏台詩案”,來說明自己受到的“小人折磨”,其實是很不恰當的。人們之所以對郦波教授的詩有争論,主要在于詩的本身的好壞上,與其他無關。至于後來發展到了詩之外,其實雙方都有責任。

所以,郦波教授“說與先生可覺雷”之問,得到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蘇東坡見到這個問題,肯定覺得“很雷人”,這樣的問題幹嘛來問我?而郦波教授将反對他的人稱為“小人”,顯然也有些不妥,反對蘇東坡的,也不都是“小人”呢。

郦波新詩的争議(因郦波二首新詩)5

郦波

蘇東坡受到了“折磨”,詩詞風格确實有了變化,但他的詩詞還是一如既往的好。我們現在熟知的很多句子,比如“寂寞沙洲冷”,比如“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些都是蘇東坡“烏台詩案”之後的名句。

經曆了“烏台詩案”之後的蘇東坡,将詩詞的重點放到了田園山水上,遠離了政見之争。“林斷山明竹隐牆,亂蟬衰草小池塘”,“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這時的蘇東坡已經看淡了一切,不再鋒芒畢露,詩詞也平淡緻遠了。

郦波新詩的争議(因郦波二首新詩)6

郦波

郦波教授确實大可不必向蘇東坡先生訴苦,而是要學他放下一切,豁然大度的态度。既然寫了詩,而且還發出來了,就必然有人會讀到。而讀到的人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那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不能一概稱之為“小人”,甚至是别的什麼東西。

其實,郦波教授專業是文學賞析,寫詩隻能算是他的業餘愛好。既然是業餘愛好,詩詞的好壞就不要看得太重。有人誇贊,不要沾沾自喜,有人批評,也不要覺得丢了臉面。“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看不清真相,是因為我們陷入其中太深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