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岩腦纖道,纖夫号稱“鬼門關”
陳鑫明 文/圖
三岩腦古纖道石壁,直上萬仞,上臨大江流水,與岸邊有百尺,惟聞水聲,人不可到,岩上纖道,橫閣一步,斜亘三百丈,半岩架空,奇為艱險。岩壁有漢墓,岩穴清泉欲滴,天壁呈現波湧浪痕,蔚為壯觀,故為宋代城南勝迹。“
使君岩”因泸州刺史陸弼得名
從三岩腦原潘寅九公館處(今長江大橋北橋頭),有石梯依岩直下長江邊。這條為纖夫、泊舟船家上下幺店子的石梯小路約10米處左側,發現一尊摩崖石刻水月觀音造像,觀音像坐北朝南,身高約1.6米,绶帶寬1.4米,面向大江。身着廣袖天衣,袒胸,有披巾,項飾,璎珞,臂钏,腰束貼身錦裙。右手執佛珠一串,左手自然下垂,手掌落于蓮台之上,與右足在一條線上。右足跪姿,赤足,羅裙線條粗犷。頭頂祥雲,頭後有佛光。頭戴香寶冠,高髻,慈祥,俊秀,典雅,飄逸。衣飾、羅裙、绶帶、披巾和胸前璎珞着彩,金像依稀可辯。觀音面部被毀,十分可惜。觀音造像左石壁上兩行豎刻文字:“皇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衆難感應二月十九立。”右側有善财童子線條刻像,高約1.2米。右側窟邊有古代栓(套)船石柱,柱高1.5米,四方約1.2尺×4,石腰有深凹勒石印記。岩上栓船石,曾在洞賓岩發現一處,今在三岩腦纖道中又發現一處,為研究古代磐石渡口泊船,依次抛河橫渡大江提供了佐證。
泸南三岩腦使君岩早在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時就有了。陸弼為泸州刺史,死後葬于石岩,此岩号“使君岩”之名就一直傳下來。
《永樂大典》2217卷“坊巷街道”載:“又南自來遠門(南門)而出,以達酒務街為修德坊,内街二巷三。由修德坊以達史君岩。為史君坊。史君坊,坊尾有岩穴。(南朝)梁·天監年間泸州刺史陸弼常徜徉于此。後人因史君名其岩。後以名其坊。今史君之廟在是。”
後有宋紹聖四年(1097)黃山谷與州守王獻可交好,二人常遊覽使君岩,黃山谷還為木龍岩題名于岩壁之上。淳熙五年(1178)四月,陸遊奉诏回京(臨安),浮江東下,路過泸州,寫有“泸州使君岩詩”為紀。嘉定十四年(1221)知州曹叔遠編纂《江陽譜》,将木龍岩、使君岩、(三岩腦)勝迹錄于譜中。
纖繩勒岩千年印迹成史
筆者曾訪手爬岩纖道,觀音背纖道,大渡口擦耳岩纖道。在古纖道上尋覓纖夫們在石岩上勒出的纖繩曆史。沒想到,在三岩腦古纖道的使君岩下發現了五六條深達0.5尺至1.2尺,寬約1尺、8寸、6寸的纖繩勒出的印迹,保存完好。可見,在長達千百年間,這裡曾是一條多麼熱鬧繁忙的商旅之路。
使君岩長約600米,岩高60米,猶如石牆直立。岩縫中多石眼,石縫而有綠藤垂岩壁,有兩漢時岩墓,故為水鳥山雀之巢。若從腳往上看,不見頂,從左右看,石壁上的江流印迹,記載了曆年漲水高度線,是長江水位的文獻。岩半處有巨石凸出,故拉上水船纖繩必從凸石處勒石而過,天長地久,千百年間的勒石痕迹留在石上。
據94歲老船工吳海清、苟樹雲、劉炳生回憶,船過使君岩,纖夫先拜岩頭觀音菩薩,祈求保佑,平安過岩。當纖繩勒于石上時,纖夫們手爬纖道,腳蹬岩壁石梯,鼓足平生力氣,背上纖繩,在岩半石崖鳥道上佧、爬行。
而纖頭卻與船上駕長呼叫:用豪竿、抓鈎把勒于石上的纖繩拉開。若不即時拉開,纖夫稍有松勁,就會船毀人亡。所以纖夫稱三岩腦下的使君岩為“死君岩”、“鬼門關”,有《泸州川江号子·纖夫竹枝詞紀》:
使君岩下鬼門關,驚濤拍浪水打船。纖夫岩上拼老命,纖繩勒石步艱難。岸上急呼朝前奔,船頭用力引纖彈。一鼓作氣勒石過,百步就到木龍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