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幾場雨,成都的天氣徹底涼了下來,今日且被暴雨刷屏。暴雨固然令人不喜,細潤綿綿的夜雨卻往往能讓人從中咂摸出另一番滋味。
請看詩中夜雨:它代表着無盡的生機、潤物的情懷,“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代表着綿長的愁緒、點點滴滴,“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代表着久遠的深情、兄弟同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提到夜雨詩,也不能不提李商隐非常經典的《夜雨寄北》,短短28字便道出千古深情,為人所傳誦,還出了兩個唯美成語。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身居蜀地的李商隐,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詩。詩人身處異鄉,将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融于眼前與未來的情景之中,串聯現在-未來-眼下,用情至深,刻畫情景經典永恒。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細細讀來,就像一幅連續的“動畫”。平平常常的一問一答間,自有深情。仿佛在這雨夜,兩人在隔着遙遠的時空,遙遙地對着話、拉着家常。他說,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呀,歸期還沒定呢。
起句多麼平常啊,可下一句也沒有多離奇。他也沒說什麼時候才能定下歸期,也沒說今夜是如何思念,而是宕開一筆,寫起當地當時的天氣: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淅淅瀝瀝,已經漲滿秋池。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我這邊下雨了,你那裡呢?詩人也沒有繼續探尋,下一句再度轉開,跳轉到未來——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雖然歸期未定,但詩人已開始向往憧憬,重逢時候的場景。或許,也是這樣的夜,也是這樣的雨,我們能夠剪燭西窗,一起秉燭長談,細細傾訴今夜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短短四句,幾多轉折,看似尋常,卻蘊含着崎岖的深情。聽着窗外夜雨聲聲,字裡行間綿延着思念與深情,讓我們在後世這樣的夜裡,也想起遠方的人,又憧憬重逢時的光景。時間、空間的距離,無礙于詩意與情感的傳遞,世人所共通共知。
這首詩不僅給我們留下思念遠方親人的情感範本,還給我們留下兩個成語:剪燭西窗、巴山夜雨。前者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後泛指親友聚談。後者用以形容客居異地又逢夜雨纏綿的孤寂。
在一個個普通的夜裡,如果心中還有情,有牽挂的人,懷着重逢的希望,也便不會感到孤寂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