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① ,小車無軏② ,其何以行之哉?”
【注釋】
①輗 (ní):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古代車輛兩側有車轅,前面有橫木。大車,牛車。
②軏 (yuè):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小車,馬車。
【譯文】
孔子說: “人若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怎麼可以行得通。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怎麼能夠行駛呢?”
【導讀】
本章提到信的重要性。
孝悌,主要針對父子、兄弟之倫。
信,則主要針對朋友、君臣之倫,所謂 “朋友信之”“敬事而信”。信和說話有關。說話能兌現,就是信。
做人不守信,像車子缺少必要的活銷,是沒辦法在社會上走得遠的。
一個人說話能常常兌現,就會取得他人的信任,這是更深一層的信。
有了信任,做事就容易了,因此子夏才說 “君子信而後勞其民; 未信, 則以為厲己也。 信而後谏;未信, 則以為謗己也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① 也。”
【注釋】
①恥躬之不逮:以自己做不到為恥辱。恥,以 …… 為恥辱。躬,自己、自身。不逮,趕不上,指做不到。
【譯文】
孔子說:“古時候人們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說了後自己卻做不到為可恥。”
【導讀】孔子主張君子要 “讷于言而敏于行”,不輕易允諾,否則萬一做不到就會失信于人,降低自己的威信。
本章中孔子說古人不輕易說話,因為他們以不能兌現自己的話而感到恥辱,實際上是在借古諷今。
“言之不出”之 “言”,相當于 “一言既出,驷馬難追”之 “言”。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① 其民;未信,則以為厲② 己也。信而後谏③ ;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注釋】
①勞:役使、勞役。勞其民,即役使民衆,如讓他們修長城、挖運河、造船、服兵役等。
②厲:磨砺,此處指折磨、虐待。
③谏:進谏、規勸,下級對上級指出後者存在的問題。
【譯文】
子夏說:“君子先要取得百姓的信任,才去勞役他們;如未得信任,百姓就會以為是在虐待他們。
[君子]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後才去進谏;否則,[君主]就會以為你在诽謗他。”
【導讀】
對下役使百姓也好,對上規勸君主也好,都要先取得他們的信任,然後才進行。
取得信任,也就是取得理解,否則冒冒失失,不但做事不能成功,反而會帶來後患。
隋炀帝三征高麗,挖運河,修長城,建離宮别館,營東都洛陽,濫用民力,最終激發民變,天下烽煙四起,導緻隋二世而亡。
說話也是這樣,知心人才說知心話,否則别人不但不聽,還會見怪。
來源 |《新編<論語>導讀》
點贊本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