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年,受多種因素影響,水産飼料價格漲得厲害,去年漲過好幾輪,今年上半年又漲了兩三輪,6月份新一輪飼料漲價又來了,魚價下滑、飼料漲價,各種病害和自然災害頻發,2022年水産養殖業真是難!
6月份這波漲價,雖然華東華中先有廠家漲價,但也隻是個别飼料廠在漲價,反而是華南地區在6月15号以來進行了大範圍漲價,普遍漲價200-300元/噸,個别産品漲價600元/噸,這波漲價範圍也比較廣,受到影響的養殖戶也是很大的。
這幾年原料價格波動大,導緻飼料價格波動也比較大,其實能理解的經銷商和養殖戶不少的,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原料持續漲價,如果飼料遲遲沒有漲價,十有八九就是飼料廠調配方了,因為飼料廠不是搞慈善的,不會持續虧本運營。
漲價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漲價是為了保證質量,這也是所有飼料廠漲價通知裡白紙黑字發出來的。但是這幾年飼料質量問題不斷地出現。
出問題的廠家規模有大有小。有些小廠家不注重品牌,質量把控不好,這不是什麼新聞。但是有規模的尤其是一些集團化的飼料企業,在質量把控上也差點以上,養殖戶及時發現問題,聯系經銷商廠家就能退掉;有的質量出了問題,養殖戶沒注意喂下去了,還導緻魚蝦發病死亡的問題,進而就是連續的扯皮糾紛。
出問題的花樣也不少。有的是飼料發黴了,有的是飼料久泡不散的,還有的是飼料缺斤少兩的,總之出問題的花樣比較多。飼料長毛發黴或許能找到理由和養殖戶扯皮,久泡不散也可以找到理由,但缺斤少兩這種問題,飼料廠的責任就無可推卸了。如今飼料裝包都是智能化機械化操作,出現缺斤少兩的現象,大概率就是廠家搗的鬼。
昨天佛山電視台《小強熱線》欄目就報道了一個黑魚養殖戶買到“缺斤少兩飼料”的事情。據報道,養殖戶差不多把每包料都稱過了,“百分之七八十的飼料包都是不夠斤數的,少了一兩斤,最嚴重的少了三斤,一包已經騙我10元了”。記者在現場也連續随機稱了三包,第一包電子秤顯示是37.3斤,後兩包都是顯示38.9斤。不過飼料包裝袋上,明明就寫着淨含量20千克,也就是40斤。
養殖戶和飼料廠協商,但飼料廠說一包料虧了多少補多少。這樣的解決方案養殖戶當然不同意。而飼料廠表示他們願意向杜先生補償200包飼料,大概是4噸重量,但杜先生卻要求賠償38噸飼料,雙方一直在扯皮。
飼料缺斤少兩的事情,佛山杜先生絕對不是第一個受害者。水産養殖網加州鲈群裡另一個養殖戶表示,去年的時候他用了另一個飼料廠的飼料,也發現每包料重量不足,不過他用了2噸發現這個問題後立馬就換料了。
被曝光的飼料公司一個負責人稱,飼料缺斤少兩的原因是,“那個批次的電子秤有點失靈,沒檢到,那個批次應該做了二三十噸”。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樣的理由太牽強了,目前大多數飼料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被曝光的那個廠也算廣東一個比較有名的品牌了,說什麼電子秤壞了,就是太自欺欺人了”。
關于飼料廠缺斤少兩的事情,不同人的角度不同說法也不同。但是凡事隻要有了監督懲罰機制,很多問題就可以避免了,比如以後我建議飼料廠可以把這個廣告語打在飼料袋上,少1斤賠100斤,或者少1斤賠1噸,這樣不僅是對養殖戶的承諾,也對生産環節和管理部門有很強的監督作用,畢竟缺斤少兩扣下來的飼料,應該不是進了生産人員的手裡。
6月中旬,江蘇南通一個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徐老闆向水産養殖網反映,他發現之前用了一段時間的飼料很有問題,“之前用了一段時間沒什麼問題,最近一批料喂下去之後,蝦子出了問題,我用了1噸就立馬換料了,還有5噸料放在我倉庫,目前事情還在處理當中”。
徐老闆發現這次飼料的顔色不太正常,他把飼料放在水裡泡了一周之後,飼料外形居然幾乎看不到變化,“就是說這樣的飼料蝦子吃下去之後,起碼一周都消化不了,這樣蝦子不出問題才怪”。水産養殖網了解到,徐老闆在如東養了60多個小棚,當時他用的是1号料,一噸10000元左右。
在3月份的時候,水産養殖網也報道過雲南一個養殖戶誤用了發黴的飼料,導緻大量鮰魚發病死魚,飼料廠不僅沒有給出任何說法,反而因為養殖戶拖欠飼料款而告上法院,導緻養殖戶銀行賬戶都被凍結了,養殖戶又氣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他們的發黴飼料害死了我的魚,讓我損失上百萬,現在反而把我們給告了,就這還是上市公司的飼料廠,太坑人了”。
去年8月份,江蘇鹽城某地經銷商由于賣出去的發酵飼料長白毛了,結果不少螃蟹沒養好的蟹農把經銷商的門市給砸了,經銷商也覺得委屈,賒出去的飼料款都沒收上來。盡管有不少人表示發酵料裡長白毛屬于正常情況,但似乎養殖戶并不買賬,一口咬定是飼料變質、導緻螃蟹沒養好。
對于這些各種質量問題,養殖戶如何防範?
如果養殖戶擔心買回來的飼料缺斤少兩,可以随機抽幾包飼料稱重檢查,這個稍微費點事,但是估計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如果這樣飼料發黴等質量問題,養殖戶首先要及時聯系廠家調換一批新的飼料;如果已經喂了一些,導緻有發病死魚死蝦的情況,要及時搜集證據;并且要請求權威機構鑒定發病死魚原因。
如今原料價格持續上漲,飼料廠的壓力很大,隻能通過一輪又一輪地漲價來減輕壓力,這個無可厚非,畢竟漲價是為了保證質量穩定,這一點也希望養殖戶朋友能理解。但是我們也希望廠家在生産飼料的時候,嚴格把控質量關,不僅不要在配方上動手腳,在生産過程中也要盡量把控好每一個細節,更不要在重量上動手腳。
從去年開始,一些廠家不僅在打價格戰的同時降低飼料質量,就算是漲價之後飼料質量還是不行,養殖戶反映效果比較差。這樣不僅坑了養殖戶,最終也會讓飼料廠品牌形象受損,尤其是一些飼料廠,平時宣傳的時候,說要做行業擔當,就更要注意了,千萬不要給人“言行不一”的感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