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論本題的上策是:在每天三頓飯做飯、菜時,要看人下菜譜,把握好總量而做到盡量“不剩飯、菜”,其四字真言就是“甯少勿多”。家裡經常備點香菇醬、榨菜、橄榄菜等小菜,一旦菜做得不夠吃了,稍微補充一下即可。你把每天三頓飯做的飯、菜都一下子吃光了,還用得着讨論如何安全處理剩飯剩菜嗎?
一旦節假日(尤其是春節)家裡來客人,菜做多了,“必剩無疑”,怎麼辦?筆者有如下“七句真言”:
一是 “甯剩葷菜,不剩蔬菜”
蔬菜在儲藏中容易産生亞硝酸鹽,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C、葉酸等在儲藏和反複加熱之後損失極其嚴重。而将葷菜放在冰箱裡,可以保存1-2天,且再次加熱時味道仍然不錯。因此,一餐之中應盡量号召大家集中精力把蔬菜吃完。
二是“葷菜之中先吃水産品”
這是因為水産品的蛋白質特别容易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水産品也更容易滋生有害微生物。
三是“徹底加熱剩飯剩菜”
所謂徹底,就是将剩飯剩菜“熱透”,徹底消毒。對于葷菜雖然損失一些B族維生素,但蛋白質可以完全保留。
四是“認真做到保鮮冷藏”
要充分利用“保鮮袋、保鮮膜和保鮮盒”等封閉式的保鮮冷藏作用,防止相互感染和串味,同時還能合理利用空間。
五是 “合理利用冷藏空間”
應當将最容易變質的食物,如海鮮和豆制品等放在冰箱冷藏下層深處、或者保鮮抽屜當中(溫度最低);炸魚、炸丸子之類,則可以放在“冰箱略微靠外”的部位(溫度相對較高);果汁之類可以放在冰箱門側翼的部位(溫度較高)。
六是“掌握舊菜翻新技術,把剩菜變成新菜”
節假日家裡來客人,菜做多了,棄之可惜還浪費,隻能通過再次加工制作吃掉。此時,如果你能巧妙地把剩菜“改造”變成新菜,則應屬大功一件。
“改造” 剩菜的關鍵是“先改”而“後造”。“先改”就是先将肉和菜分離,最好是在吃上頓飯時,便将肉中的菜先吃掉,盡量做到隻剩肉菜,不剩蔬菜。
怎樣 “後造”新菜?方法很簡單,比如,你剩的是紅燒排骨,再添加适當的洋蔥、蘑菇、土豆、胡蘿蔔等合制一下就齊了(如同新的炒、炖菜等方法一樣)
七是 “盡快合理、分批地吃掉剩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計劃不周,每一餐都可能有新菜變成剩菜,而經過舊菜翻新之後的菜仍然可能被剩下來。所以,如果能切實控制一餐中菜肴的總量,避免剩菜,這才是科學飲食的高手。
避免剩菜,平常日子可以做到,但每年“三十年飯”菜肴的總量是很難控制好的(一般都多做)。因此,“盡快合理、分批地吃掉剩菜”,便是當務之急。
其“高招”就是按照“先水産後肉類”,“ 先清淡菜肴後濃味菜肴”這兩個原則和順序,每餐上2樣翻新菜,而且要保證這些翻新菜不再剩下。如此,便可以在短時間内盡快将剩菜全部吃掉。
溫馨忠告:請大家嚴重注意,對任何剩菜萬萬不可因為怕浪費而強迫自己過量飲食,而導緻發生胰腺炎、細菌性食物中毒、腸胃病,或者緻使血糖、血脂、血壓升高,等等,總之,我們絕對不能做那些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虧本生意”!
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