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功夫産生于生活和戰争,以殺敵為目标,而到了和平年代,随着文化的發展,各種學說滲透其中,開始變得豐富多樣。無論拳也好,學術也好,都是相通的,“陰陽、五行、八卦”,與人體的經絡形成一套體系。
這樣的發展使傳統文化充滿了神奇色彩,同時也給後人帶來了研究的欲望。發展到現代,因為思維方式的變遷,對國術文化的理解很難吃透,在文字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隔閡,往往會根據文字的表面意義去理解,使得與原有意思産生偏差。這在傳統武術方面應該說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到後來,對于武術的追求,可能會活在自我的陶醉中,而難以自拔。
比如說“任脈與督脈”,“前任後督,氣行滾滾”,也稱之為“小周天”,我們在練功時,講到尾闾前收,尾闾的前收配合“翻胯”,則可以産生“升”勁,而膈膜下沉,帶動整體内髒下行,則為“降”,循環往複。說得玄一些是“氣”,而說得坦白一些,則是勁力發放的方式,一個是“起勁,一個是落勁”,拳譜中也講到“起落”二字的,可見其重要性。
任督二脈
拳譜中提到“氣沉丹田”,同時又講“在氣則滞,在意則靈”,這本身聽起來就有些矛盾,我們如果執迷于“氣沉丹田”可能未必能夠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沉于“丹田”的也不一定是“氣體”,而是我們的“内髒”,内髒的起落可以帶來的是身體“重心”的變化,用改變重心的方式來達到勁力倍增的目的。
脊柱的發勁需要“弓”的形成,通過翻胯與壓肩同步實現,實現脊柱“弓”的形成,是實實在在的脊柱運動,拉伸成弓而後崩彈。勁力的“透胸而發”完全是在這樣的狀态下完成的,用“氣”來解釋就顯得勉強。
我們練拳,首先要懂自己,然後再根據自己能夠理解的範圍去練習,才能夠學有所得。神秘的東西是令人神往的,但也容易背離原來的意思。如果能夠吃透古人寫拳譜時候的心态,或許才能真正獲得武術的真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