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關于海洋生物的消息,據CNN日前報道,科學家在新西蘭東海岸深海中,發現了3種會發光的新品種鲨魚,在過去的20年中,人類在深海不斷發現新的發光海洋物種,但對于深海的探索依舊非常匮乏。
生物通過化學反應讓身體發光,在海洋生物中并不少見,但在铠鲨、亮烏鲨和南方烏鲨中還是首次發現,尤其是發光铠鲨的體長可以達到1.8米,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發光脊椎動物,是名副其實的深海“發光巨鲨”。
動物為什麼會發光?發光的作用是什麼?
重點在熒光素和熒光素酶,生物身體要産生可見光,必須要攜帶熒光素和熒光素酶。熒光素是可以通過反應産生可見光的一種化合物,可以通過酶的的作用發生氧化反應,也能在特定條件下回到基态,而熒光素酶就是和熒光素作用的酶。
還有一類海洋生物則是帶有光蛋白底物,這種發光方式并不是靠酶的作用,而是依賴于動物體内的帶電離子發生反應,這類生物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可以控制光蛋白底物的釋放數量,來改變身體産生光的強度,就像是可調節亮度的燈泡一樣。
發光的能力到底有什麼用
目前已經發現的海洋發光生物中,會根據所處的海洋深度,生活特性而具有不同的能力,一般來說發光能力的作用有3種:
僞裝:海洋中的200~1000米處于暮光區,這裡陽光還是可以穿透的,生活在這一層的生物,很容易被1000米以下的“無光區”掠食者盯上,身體發光則有助于它們僞裝,避免被掠食者盯上,一開始提到的鲨魚發光就是為了僞裝。
捕食:海洋中1000以下的區域就是“無光區”,很多為了掠食者為了讓獵物“心甘情願”送上門,會選擇放出輕微的亮光,一旦有獵物因為好奇靠上前,掠食者輕輕松松就能将其解決,這種守株待兔的捕食方式,堪稱深海魚的一絕。
禦敵:對于深海魚來說,“燈光”的另一個妙用就是禦敵,在一片漆黑的深海中,利用自身産生的光線,可以将自身的輪廓放大,對敵人起到威懾的作用,稍不注意就被這些魚忽悠了。
深度11000米的馬裡亞納海溝,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号成功潛底。
科學家把海洋稱為另一個太空,這裡冰冷刺骨、一片漆黑,生活着很多未知生物,而在地球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深度超過到11000米,壓力能将裝甲車“捏”成鐵疙瘩,環境惡劣程度确實堪比外太空。
1875年,英國皇家海軍航具挑戰者号首次發現馬裡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挑戰者深淵就是用此命名的,但受限于科學技術并未深度探查。76年後,挑戰者号進行二次考察,并用回聲定位法測出10863米的深度。
挑戰者号考察船
1960年1月23日,對于深海探測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天,瑞士探險家雅克·皮卡德和美國海軍中尉唐納德·沃爾什一起駕駛裡雅斯特号,深入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當時下潛深度是10916米,和最早測量的數據僅僅差了53米。
瑞士探險家雅克·皮卡德和美國海軍中尉唐納德·沃爾什
到了21世紀,人類對馬裡亞納海溝的探索更加癡迷,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駕駛“深海挑戰者”号深入挑戰者深淵,最終到達了10898米的深度,這是人類第一次單人下潛深處超過1萬米,此後,美國大富豪維克托·維斯科沃也到達了海溝深處。
最新下潛到海溝底部的是中國,2020年11月10日,中國的“奮鬥者”号載人潛水器,攜帶“淩雲号”直播系統,成功将3個人帶到了海底深處,潛入深度首次達到了10909米,刷新了此前“蛟龍号”創造了7000米記錄。
“奮鬥者号”是自主設計研發的載人潛水器,300米到10000米深度的飛躍,采用海上雙母船的設計方式,分别由探索一号(支援船)和探索二号(保障船)共同完成作業。不僅是人類第一次3人同時下潛,也是人類首次全球同步直播下潛過程,是我國深海探測技術的一大突破。
海底11000米深處到底能看到什麼?
既然大家都很好奇,不如就跟着下面這張長圖,大家一起感受下深潛的感覺,看看每下潛一段距離,大概會看到什麼生物。
下潛0~200米左右屬于陽光帶,我們熟悉的大多數海洋生物,都能在這裡見到。200~1000米則是暮光帶,在這一區域海洋中的壓力、溫度和亮度都會迅速下降,但是依然能見到陽光,海豚、鲨魚和海龜會生活在這裡。
再往下的1000~4000米屬于午夜帶,這裡溫度降到了4℃左右,已經看不到任何陽光,唯一的光線就是海洋生物自身發光,這裡可以看到烏賊、鲸和其它的一些發光性動物。
而在4000~6000米屬于深溝帶,這裡的水溫已經接近冰點,隻有極少數的生物。而到了在6000米以下的超深淵區,海水的溫度已經接近于冰凍,幾乎屬于“黑暗深淵”,以前科學家推測這裡不會有生命,但是探測器卻發現了許多未知的新生物,長相恐怖如斯,比如下面的這幾種:
最後,我們來解決11000米的海底世界是什麼樣?下潛到海溝底部的人是這樣說的,沃爾什和皮卡德說看到了鲽魚、比目魚和蝦之類的動物,大導演卡梅隆說那裡一片漆黑,什麼也沒有看到,富豪維克托則表示塑料袋及糖果包裝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