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講“豬鼻子插大蔥——裝象”。雲南幾隻北遷野生亞洲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路好吃喝,全程被保護;而河南信陽的野豬卻面臨着被捕殺。同為動物,差别咋這麼大呢?
其實限量捕殺野豬并不是河南首創,在我國重慶、四川等都曾有此操作,而河南信陽早在2006年就曾允許在靠近大别山區的森林裡展開捕殺,比如100頭中允許捕殺20頭。一句話,種群數量太多了。但是野豬又不允許個人私自捕殺,野豬肉也不允許自行食用和交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野豬在我國屬于“三有”保護動物,在保護名錄中位列第33,屬于偶蹄目豬科。
所謂三有,指的是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但是保護名錄中并不包含野生亞洲象,因為它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瀕危物種,種群數量一度降至170餘頭。
這麼一看,野豬确實不如野生亞洲象金貴,被允許限量捕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野豬為什麼要被捕殺呢?不僅僅是出于缺少天敵數量劇增的問題,更由于野豬對農業的破壞,甚至對人類安全的影響。這也不難理解,沒有豺狼虎豹等天敵的獵殺,野豬大肆繁殖,原有的栖息地養活不了那麼多,為了生活,它們不得不把腳邁向人類生活的空間,人豬矛盾由此産生。
山裡有種說法“一豬二熊三老虎”,意思是野豬比黑熊、老虎要厲害。很多時候野豬和黑熊争鬥,野豬能把黑熊拱得彈起老高,但是往往兩者實力相當,難分勝負,甚至是兩敗俱傷。要說一物降一物,野豬雖猛,卻害怕豺狗。豺狗的模樣像狗又似狼,個頭不大但是擅長團隊作戰,講究戰術,而且愛用下三濫的招數,最拿手最緻命的動作是掏獵物的腸子,手法很娴熟,幾乎沒失手。
俗話說“好白菜都被豬拱了”,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拱”是豬的天性,在野豬被馴化成家豬之前,因為它們是雜食性動物,幾乎沒什麼不吃的,而且是囫囵吞棗地吃,而愛吃的食物又大都藏在地下,比如植物根莖、小動物等。由于野豬是偶蹄,蹄子分叉,又沒關節,也不像猴子那樣能抓握,所以隻能靠堅韌有力的鼻子暴力挖掘土地找食吃。我們看家豬和野豬頭骨結構,明顯野豬頭骨比例更大,鼻子更長,就是為了适應野外生活而形成的特有骨骼。
家豬骨骼示意
野豬頭骨(左)、家豬頭骨(右)
當食物缺乏時,野豬不得不侵入人類的活動範圍,咬食破壞水稻、玉米、紅薯等莊稼和經濟作物。而野豬野性強,卻膽小易受驚,特别敏感,又有晝伏夜出覓食的習慣,往往還怕人,在秋季出沒盜食莊稼時,如果突然遇到人類驚擾會四處奔逃,假如情況緊急時有可能向人類發起攻擊,所以屢有野豬傷人的報道。因此人豬矛盾進一步加劇。
野豬是雜食性動物,胃為單室胃,能廣泛利用多種動植物,喜食青綠飼料,多夜間采食,一次性采食量少,約為家豬的2/3。在野生情況下,用鼻尖拱尋食物,一般在早晨和黃昏覓食。
被野豬破壞的莊稼
既然野豬對人類生産生活破壞逐漸加劇,而本身的種群數量也逐漸增加,因此限量捕殺野豬也是正常的操作,當然捕殺也是有規定的,抓大放小、逮公放母的原則還是要堅持。不過我們知道家豬是由野豬馴化而成的,那麼能不能把野豬逮住馴化而不是殺掉呢?
野豬為了适應生存競争,往往頭、前軀、蹄和肌肉發育得十分發達,而且适應性廣、抗病力強、耐粗飼,肉質優良,身體多精瘦肉。而家豬往往繁殖力強,但相比抗病力差。如果把野豬抓住馴化,或者與家豬雜交,可行嗎?答案是可行的。
野豬骨骼示意
純種野豬性成熟較晚,根據所處條件不同差異明顯,在野生條件下,野豬生長緩慢,雄性野豬性成熟需要3~4年,雌性需要18~20個月。繁殖期一般是6~8年,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在秋末冬初發情明顯,發情周期約21天,持續1~2天,懷胎大約114~117天,1年1胎。
人類馴養野豬的曆史十分悠久,早在距今8000~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馴養野豬了。先說成年野豬的馴化,主要是針對公野豬,馴化後可以作為父本進行配種,由于家豬是從野豬馴化而來,所以家豬和野豬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而且互相交配就能獲得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後代,經過雜交改良的野豬,俗稱特種野豬,與家豬繁殖特性接近,一般6~8個月性成熟,每年可以産2胎,初胎産仔7~8頭,經産母豬每窩可以産仔8~12頭。馴化野豬利用潛力真的不小,但是也要注意公野豬往往性格兇猛,力量強大、攻擊性很強,尤其是在交配期,往往性格暴躁,但交配結束會很快恢複平靜。
還有一種是小野豬的馴化,在斷奶後體重達到5~10公斤的野豬,基本可以适應外界環境,能夠通過自己采食維持生命,而且行為可塑性強,對人沒有威脅,還容易接近,對人類沒有敵意。
既然野豬易于被馴化,如果我們把野豬抓捕,通過優選與家豬雜交提高品質,或者單獨飼養看來也未嘗不可,不一定必須采用捕殺的方式來合理控制種群數量,但是這個設想還是要建立在我們有足夠安全的捕捉條件下。
不管怎樣,野豬數量增加也是好的現象,說明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力度在逐年加強,人們的意識也在逐步提高,相信人與動物能夠持續和諧相處下去。
#點亮好奇心#
創作不易,别忘了關注@工程師天張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