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鋼琴家歌曲合集?鋼琴詩人浪漫樂派中有一位深具浪漫形象,他仿佛是從少女繪畫中在出來的音樂家,他所創作的音樂飽含感性和詩意,而這位音樂家短短39年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詩他的外型白淨秀氣,舉手投足間散發出貴族般的優雅氣息,當他頂着濃密的棕發出現,用迷人的褐色眼睛向全場觀衆緻意,并且獻上一首鋼琴曲的時候,很少有人不沉醉在他的琴藝和個人魅力之中這位不論性格和外表都帶有女性柔美特質的作曲家就是肖邦,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肖邦鋼琴家歌曲合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鋼琴詩人
浪漫樂派中有一位深具浪漫形象,他仿佛是從少女繪畫中在出來的音樂家,他所創作的音樂飽含感性和詩意,而這位音樂家短短39年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詩!他的外型白淨秀氣,舉手投足間散發出貴族般的優雅氣息,當他頂着濃密的棕發出現,用迷人的褐色眼睛向全場觀衆緻意,并且獻上一首鋼琴曲的時候,很少有人不沉醉在他的琴藝和個人魅力之中。這位不論性格和外表都帶有女性柔美特質的作曲家就是肖邦。
或許是因為雙手長得纖細小巧,天生又體弱多病的緣故,肖邦彈奏鋼琴的方式非常溫柔,和當時習慣把手舉得高高、重重敲擊琴鍵,使用“捶打法”來演奏的鋼琴師全然不同,他的指法纖弱,但速度奇快,彈奏出的琴聲如同珠玉滾落般輕盈,雖然響度不高,卻流露着細膩的情感,聆聽他演奏,就好像聆聽他吟詩一樣,因此在音樂史上,肖邦擁有“鋼琴詩人”的美譽。
鋼琴是肖邦的靈魂、肖邦的心,有别于其他把鋼琴曲當做小菜的音樂家,肖邦是全心全意為鋼琴而活的,他也是少數以單一樂器曲成名的音樂家。除了僅有的幾首歌曲與一首大提琴曲外,他的作品全都是鋼琴曲,這些曲子大多是小品,裡面卻包含了豐富的和弦和獨樹一幟的彈法,仿佛告訴世上所有的鋼琴曲創作家和演奏者:鋼琴,也可以這樣彈!
熱愛鋼琴的肖邦,連曲子都是用鋼琴寫的,他總是即興作曲,往往靈感一出現,就立即在鋼琴上彈奏出來。肖邦讨厭将音樂用筆凝固在樂譜上,這對他而言代表着曲子的死亡,但是為了留住稍縱即逝的樂曲,他還是會花費許多時間将之譜寫出來。
他的情人喬治·桑曾記載過他的工作習慣:“肖邦會先将雛形寫下來,然後一再地分析,而當作品不能完美地具體呈現時,他就會絕望到底。連續好幾天,他把自己鎖在屋子裡,不是上下來回地跑,就是弄砸筆,重複着單一小節百來次,或是将單一小節改了百來次,寫寫塗塗地,明早辛勤地重新再來。光是一頁譜,他會花上6個禮拜之久……”
肖邦就是這樣一位抱持着完美主義的音樂家,由于對自己的作品批判得很厲害,在他去世之前,還曾經将幾首他認為不夠好的作品焚毀,絕不允許不足以代表他水平的作品留在這世上。
就是鋼琴讓他哇哇大哭的
1810年2月,波蘭小鎮熱拉佐瓦沃拉一個溫馨的小家庭中,降生了一個男孩。此一時代,波蘭這個地處東歐的國家正遭遇列強無情的瓜分,混亂的政局讓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不過,男孩的誕生,卻帶給他擔任法語教師的父親與溫柔娴雅的母親無限的喜悅,這個家中的父親17歲就從大革命中的法國到波蘭來謀生,精通多種語言,不僅熟讀伏爾泰,還會拉小提琴,他與妻子都很愛好音樂和藝術。然而,他們甫出生的小男嬰,卻每次聽到鋼琴的聲音就哇哇大哭。難道自己的孩子這麼讨厭音樂嗎?對于這一點,這對夫妻着實擔心了一陣子。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個孩子長大之後,會成為赫赫有名的鋼琴詩人肖邦。或許是與鋼琴有宿命的不解之緣吧,原來是因為小肖邦太喜歡鋼琴了,所以見到鋼琴就哭,等到稍稍會爬,他就經常爬到琴鍵上,敲敲打打起來。看到這種情形,他的父母才恍然大悟,安下心來。
後來,小肖邦見到大姐露易絲每天練習鋼琴,心裡很羨慕,于是主動要求父母也讓他學鋼琴,父母将他托給多才多藝的波希米亞人瑞夫内教導,由于天賦異禀的緣故,肖邦的彈奏技巧很快就超越了姐姐。
事實上,肖邦的音樂知識一開始是由母親和姐姐傳授的,而他日後會長成一位風度翩翩、帶着貴族氣派的美男子,也是來自母親的遺傳。肖邦的母親茶絲汀娜其實是波蘭的貴族,肖邦8個月大時,他們舉家遷往首都華沙定居,與當地貴族階層也保持着密切的往來,童年的肖邦最早就在這群貴族中,找到了知音。
1817年,肖邦7歲,當他在衆人面前将自己生平創作的第一首樂曲G小調《波蘭舞曲》演奏完畢,起身鞠躬時,周遭不絕于耳的掌聲,無言地表明了大家的費歎,從此,不時有人替小肖邦辦演奏會,還不到10歲的他在波蘭上流社會中,也逐漸小有名氣了。
這樣看來,肖邦無疑是典型的早慧天才音樂家。不過,他一生對于創作,始終能忠實保有自己的風格,也必須歸功于愛護他的老師、朋友和家人。
遇見一位天賦的護航者
肖邦12歲時,開始到華沙音樂院接受作曲訓練,并且有幸成為音樂院創始人約瑟夫·艾斯納院長的門生。這位胸襟廣闊、獨具慧眼的老師,一眼就看出肖邦非凡的才華在于擁有天才所具備的“獨創性”,于是在教學上,艾斯納采取開放的态度,避免呆闆的制度式的方法幹預他的發展,盡量提供給肖邦自我發揮的空間。而肖邦也沒讓老師失望,這一年是1822年,他将一枚亞曆山大大帝禦賜的鑽石戒指獻給艾斯納老師,對音樂院的學生來說,獲得鑽戒,代表獲得了國家的最高榮譽。4年後,肖邦高中畢業,考進音樂院就讀,正式拜艾斯納為師,到1829年畢業。人們後來發現艾斯納的學生記錄簿上肖邦的那一欄,工工整整地寫着:“品行出色,音樂天才。”
請脫帽,這裡出現了一位音樂天才!
才氣縱橫的少年肖邦,實在是朋友和家人的驕傲。他的父親就曾經得意地表示,機械化的鍵盤技巧彈奏練習,并不能占據肖邦太多的時間,他的大腦比他的雙手要忙碌得多了!别人埋首苦練半天的曲子,他們家的肖邦隻要一個小時就能學會…
由于擁有一個交遊廣闊、行事風格浪漫的父親,肖邦自小就獲得許多接觸藝術活動的機會。1828年,他跟随父親的朋友到柏林聽音樂會,目睹了采爾特、斯蓬蒂尼和門德爾松等名師的風采,更激發了他成為大師的決心。從柏林返回華沙的途中,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就在歸途中,肖邦所搭乘的驿馬車突然喀哒一聲,在馬路上不動了,原來是一邊的車輪脫落了,無奈的馬車夫隻好将旅客暫時放在小鎮的一間破舊客棧裡。那時已經是蕭瑟的秋天了,這一來不知道還得等多久呢!此時一個老人,看到疲倦的旅客們情緒相當糟,便問起是否有人可以彈奏一曲,為大家纾解煩悶之情。一聽到老人這樣問,18歲的肖邦立即就愉快地走到客棧的古鋼琴前,拍拍上面的灰塵,彈了一首音色溫暖的小曲。
沒想到這架破舊的鋼琴居然可以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愈來愈多的人圍到這個年輕人的身邊聽他彈奏,肖邦也愈彈愈起勁,琴聲跟着愈發精彩了。當演奏結束,那位老人向肖邦詢問他的姓名,并且贊歎地表示自己是一位退休管風琴師,已經有許多年,沒聽過這麼豐富精湛的琴聲了!
18歲的肖邦,就這樣運用自己的天賦,撫慰了一群陌生人的心。
1829年剛從音樂院畢業的肖邦,還與來華沙舉行音樂會的意大利“鬼才”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結識。這位風趣的前輩也很欣賞萬人迷肖邦,還特别在自己的記事本上記下一筆,在相遇的那一天,他注明:“青年鋼琴家肖邦。”
看到的格尼尼神乎其技的演出,肖邦隐隐感到外面有一個豐富廣大的音樂世界,正等待着他前去探索,于是那一年,他前往歐洲的音樂中心雄也納。在當地開了一場個人獨奏會。這是肖邦生平的第一次長途旅行。收獲顧豐,并且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就在維也納的獨奏會上,他首次發表改編自莫紮特歌劇的《唐璜變奏曲》,以清新且原創性十足的曲風,向歐洲的樂迷做了一個完美、優雅的自我介紹。
當這首曲子終了的時候,座位上有一個人眼睛都亮起來了,他目光灼熱、情緒異常激動地站起身來,向現場觀衆宣布:“各位請起立脫帽,這裡出現了一位音樂天才!”這個人就是當時還是新人作曲家兼樂評家的舒曼,這位日後也成為浪漫派巨匠的音樂家,非常欽佩同齡的肖邦,并且給予他相當溫暖、熱切的友情。往後身體纖弱的肖邦在法國定居,舒曼和妻子克拉拉,更是在生活上對他照顧有加。
一杯祖國的泥土
結束一場愉快的旅行,回到波蘭的肖邦,萬萬想不到愈來愈動蕩不安的政治情勢,會将他的人生帶到另一個境地去。1830年,波蘭與俄國的戰事就要開始了,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而鐘愛着肖邦的家人,以及愛惜他才華的老師、朋友們,不忍心見到身體羸弱的他在這場戰争中受苦,也不願他的天賦,在槍聲炮火中被掩埋,于是他們互相商讨,打算安排肖邦到國外去,進入一個安定和平的環境,好好發展他的才華。
才剛回國不久的肖邦,不得已帶着萬般難舍的心情重新整裝,再度前往維也納,自此成了一位後半生流亡異國的音樂家。
在離去前的餞别會中,肖邦的家人朋友們流着淚,将一個盛滿泥土的銀杯遞給将遠行的他,告訴他無論天涯海角,這把華沙的泥土都将永遠陪伴着他,此時肖邦也在心裡暗暗立誓,永不忘懷祖國波蘭。從肖邦的作品中,也能發現他的确始終以祖國為念,在陸續完成的一系列《波蘭舞曲》和《馬祖卡舞曲》裡,波蘭的民族樂舞和傳統精神,與肖邦獨特的鋼琴彈奏法緊密結合,躍然曲中。
這杯祖國的泥土随着肖邦從維也納到法國,并且在他逝世之後與他一起下葬,伴他長眠。
二度到維也納的肖邦,已經失去前次來此地的興奮和喜悅,這是因為這次旅程不僅迫于無奈,維也納的情勢也已經改變。一來上回在此地擁護肖邦的音樂家大部分都已經離去了,肖邦在這裡不再受到肯定,當時甚至有樂評家大肆批評他新出版的前衛樂集《诙諧曲》為“一個瘋子的作品”呢!性格敏感又有些自負的肖邦遭遇這種挫折,情緒不禁跌到谷底,甚至瀕臨瘋狂的邊緣,在維也納過着陰郁苦悶的生活。
二來當時的奧地利政府,正嘗試着向俄國示好,随着波蘭對俄宣戰,波蘭人在奧國的處境也就日漸悲慘,最後甚至遭到敵視。維也納這個曾經張開臂膀、熱情歡迎肖邦的城市,如今居然成為他的傷心地!1831年,一心想要離開那裡的肖邦,終于等到一個到倫敦旅行的準許令,于是便毅然決然,前往另一個國度。在離途中,突然接獲首都華沙陷落消息的肖邦,将心中的悲憤之情,以及對祖國、朋友、家人的想念,化為激昂的C小調《第12練習曲》,由于這首曲子是在這個時機進發出來的,因此人們又稱它為《華沙陷落》。
此時還有一個城市在等待着肖邦,那是反對弱肉強食的俄國侵略東歐、崇尚人權與藝術自由的法國巴黎,在父親的祖國裡,肖邦适得其所,覓得他生命與音樂的歸宿。
孤傲卓絕的沙龍音樂家
1831年歲末。苦痛的一年将要過去,而到巴黎展開新生活的肖邦,也完成了親朋好友的期待——到一個太平的國家去茁壯他的天賦,他們都相信,肖邦将會榮耀波蘭。法國可以說是肖邦的半個祖國,這裡蓬勃發展的音樂、文學、藝術,更使他的藝術家天性得到充分的滋養,愉悅燦爛的創作生活就此展開了。在巴黎,肖邦重遇故知,不僅獲得門德爾松等人的援助,自己也開始教學,以非凡的身價賺取優渥的酬勞。
此時巴黎沙龍活動風行,藝術家的交流非常頻繁,逐漸風靡法國樂壇的肖邦,也借由舒曼的引介,成為巴黎社交圈的一分子,由于擁有纖細優雅的外表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琴藝,即使性格極其孤僻,不喜歡與人交往,肖邦依然深具吸引力。這段時間他結交到許多好友,諸如與他風格迥異的鋼琴之王李斯特、歌劇家羅西尼,以及文藝界翹楚雨果、巴爾紮克等,而他的身邊也時常圍繞着許多打扮入時、仰慕着他的婦女。
沙龍,無疑是最适合肖邦展現自我的場所,他不喜歡萬人空巷、喧鬧沸騰的大型音樂會,而鐘愛在溫馨安适的氣氛中,為家人朋友彈奏鋼琴。因此,沙龍裡的肖邦,可說是如魚得水。
奇怪的是,肖邦結識的朋友都對他極其熱情,處處呵護他,但他自己卻是個性情異常孤僻的人,吝于回報朋友們的心意。他雖然不斷與穿梭沙龍的藝術家們會晤,對于這些人的作品卻絲毫不感興趣,隻願活在個人自足的創作世界中。衷心喜愛他的舒曼和李斯特,都曾經在聆聽過他的演奏後,寄贈自己所作的曲子向他緻意,但面對滿紙的盛情,肖邦往往拖延許久,才寫下一兩句淡漠的感激之辭回複。
即使如此,肖邦的朋友們對他的喜愛之情,卻似乎從不曾被澆熄!值得一提的是,正所謂同行相忌,慣于使用纖弱指法的鋼琴詩人肖邦,和彈鋼琴時會因為過度激動而面目猙獰、手指青筋浮現的鋼琴之王李斯特,雖然互相欽羨彼此的優點,但潛意識裡依然微微輕蔑着對方,肖邦就對李斯特的浮誇和市儈很不以為然,曾經諷刺地表示道,自己很羨慕李斯特強健的身體和充沛的活力,但他既然這麼能言善道、愛挖苦别人,幹脆去當政治家算了!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