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瓜,想必大家都吃到了吧
微博的熱搜仿佛告訴了剛滿18歲的易烊千玺,
成年人的世界有多麼的複雜。
在這樣的娛樂圈巨型流量之下
喜茶與奈雪之争竟也占得熱搜的一席之地?
#奈雪創始人怒怼喜茶抄襲#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劇情:
瓜雖好吃但并非主食
吃不太飽
在探讨喜茶到底有沒有抄襲之前
我們先來點東西墊墊肚子
01 今天吃麥當勞還是肯德基?
月初和同事一起玩誰是卧底的遊戲,平民詞是麥當勞,卧底詞是肯德基。大家幾乎從看到自己詞語的那一刻起就知道對立面是什麼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玩過誰是卧底的朋友都知道,MC所給的一組詞一定是相關或者相近的,會因為某些相同的特征而難以一次性描述準确。
相繼成立于1940和1952年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如今同是經營漢堡、炸雞和薯條等快餐食品的品牌,如果你問我喜歡吃麥當勞還是肯德基多一點,這個問題小編還真不好答,因為我還搞不清楚麥當勞的新地 & 肯德基的聖代到底有什麼不同?
其實,現在人們對于肯德基or麥當勞的選擇順序大多是:
A. 哪個近吃那個
B. 哪個近期活動力度大吃哪個
C. 哪個需要排隊就去吃另一個
因為除了限定産品的發售(嫩牛五方這種)之外,常駐菜單上的産品口味區别并不大,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什麼明顯區分。
因此,産品的重疊和同質化是品牌間可替代性高的重要原因。唯有創新和保留自己的獨特之處才能夠留住面臨多選擇的受衆。
現在讓我們回歸正題。
02 喜茶真的抄襲了嗎?
對于#奈雪創始人怒怼喜茶抄襲#這件事,小編認為:一方面,創新的确不隻是搶時間占位,不該以簡單的先後論歸屬。同樣是賣可樂汽水,晚出生17年的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打”了一百多年,絕大部分的人至今分不清兩者在口味上的區别。但是,兩者的競争不斷增加了可樂這個單品在飲料行業中的占比。
另一方面,不論在哪個行業之中,都決不能做“拿來主義”,而是應該結合自身品牌的調性不斷改進,把自己的産品做的更好才能謂之創新。早期的騰訊一直被诟病為模仿之王,但是,正是wechat、二維碼、微信紅包、小程序等功能的不斷創新和産品的叠代,使騰訊如今風華正茂。
03 喜茶 or 奈雪誰是卧底?
會有那麼一天,大家選擇喜茶or奈雪的依據不再是産品而是距離、活動力度或等待時間嗎?
所謂“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作為奶茶重度患者的小編眼看着熱搜挂了老久之後,開始認真地做起了功課,并且對這兩個年輕的品牌又多了一份信心和期待。
喜茶:讓喝茶成為一種風格,一種生活方式。喜茶給自家産品的定位是靈感與禅意。“茶和酒最能激發文人墨客的靈感,所以我想做一杯具有啟發靈感功能的茶飲。”喜茶希望能夠打造新式茶飲品牌,實現茶的年輕化,科技化。
奈雪:奈雪要創造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産品與自然之間則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參與者,用茶葉、果蔬等呈現美好的生活體驗。奈雪希望通過簡單的、符合現代人生活的方式将好茶帶到每個人身邊,成為中國茶走向世界的推動者。
産品是表面,而産品的背後是理念。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運用已有4700 年的曆史。
随着現在茶飲行業隊伍的壯大,無形之中,中國茶正慢慢以更為年輕人所接受的方式傳播,綠茶、紅茶、烏龍茶伴随着奶蓋、果汁及其他新元素活躍于我們的日常交流和生活中。
從前車馬很遠,寫信很慢的年代裡,中國的茶文化盡在一個“品”字,往往是“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伴着茶香四溢,老友高談闊論。
如今摩登大樓拔地而起,城市的節奏很快,但是中國的茶文化并沒有在時間的長河裡消沉,而是以新的方式被用心的年輕人們傳承着。
作為茶飲行業的領軍者,喜茶和奈雪早已不再局限于深圳,而是走向中國更多的城市,并且開始走出國門。中國茶逐漸出現在越來越多人的視野中,越來越國際化。
總之,小編對喜茶和奈雪這兩個年輕的品牌都充滿信心,并且對這一份理念表示敬佩。現在進行評判未免為時過早,創新和傳遞茶文化的這條路道阻且長、風雨兼程,但小編仍然期待着更多的新品,期待茶飲行業有更多航海家的出現,使我們的茶文化永葆活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