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又稱“海湖”,意即“五湖四海”,他與“三山五嶽”一詞呈對照。舉凡是江湖中的“幫會”開“山堂”時,總是要說:“三山五嶽的哥弟,五湖四海的朋友,請大家安靜。”前兩句話變成如今的現代名詞,就是“社會各界的朋友們”。
圖片來自網絡
“柳下惠”的弟弟“道拓”創立了“盜亦有道”這個理論,把“入室盜搶”走前門進,說成“勇”,走後門撤退,說為“義”,分贓均勻,說為“仁”,預知能否去搶,稱為“智”,最早開辟出了一套“江湖規矩”。
“江湖規矩”大緻分為“做生意時的規矩”,和“日常規矩”兩類。做生意規矩有三項,一是“相對相,隔一丈”。二是不許“聽棚”。三是文武“棚”不能擺在一起。日常規矩有兩項,一是“忌諱”,二是“窯基(旅館)”不“展春(說行話)”。共計五項,下面我詳細的說說。
圖片來自網絡
一,江湖“老海”都把自己比喻為“相”,所謂“相對相,隔一丈”,意思是為兩個“老海”同在一地做生意,甚至是同一門的“老海”,如“看相”的與“算命”的,“賣藥”的與“診病”的,在擺攤時,攤子必須相距一丈以上,這樣才能互不影響。若是兩攤緊緊相連,一攤的人嗓門大或其他原因,就會影響另一攤的生意。
二,“老海”做生意,首先要開口“扯圈”,行話叫“棚”,北方叫“圓黏子”。等到“棚”上人多時,其次就要“安門檻”,說自己賣的東西該值多少錢,現在減價賣多少錢。然後是“要丁逼把”,“要丁”即把“棚”上的買主喊進場來。“逼把”就是用話激買主出錢購買,但并無任何強迫。對這套“要錢三部曲”,“江湖老海”各自極端珍視,同行與同行之間見面,隻說吃喝,從不說生意,對生意做法的,半句話都不會洩漏。因而在同行中就流行着一個說法,叫“千兩黃金不買道”。
圖片來自網絡
但他們做生意時,就顧慮不着這樣多了,站在街頭路邊,扯起嗓子大聲喊,使出招數來“要丁逼把”,甚至把“獨門絕招”都用上掙錢,這就叫“十字街頭說妙法”。
他們“說妙法”時,最忌諱同行去旁邊偷聽,所以每當要“安門檻”時,老海就要目光還掃,瞧“棚”邊有無同行,有就要趕走,若不離去,等到“棚”散了之後,便要找“聽棚”的人理論,教訓你不該偷學他手藝,想學就拜師,并且要你賠禮。
“相對相,隔一丈”才能擺攤,有了這段距離,也是防止彼此“聽棚”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
三,文武“棚”不能擺在一塊兒,“文棚”指的是“測字”、“算命”、“看相”、“賣藥”這類不帶鑼鼓,隻憑口說的生意。“武棚”指的是“變戲法”、“耍雜技”使槍弄棒、“賣唱”等帶着樂器的生意。文武生意如果擺在一起,鑼鼓一響,“文棚”上的人就跑光了,他就别想賺錢了,這叫“武壓文”,在江湖上是不允許的。
四,“忌諱”,“老海“的機會很多,最突出的是忌諱八個字,稱為“八大快”,北方的八大快是是“龍、虎、蛇、兔、塔、橋、牙、夢”,也有說是“印、巴、才、柳、倭、黃、過、錐”。南方的“八大塊”則是“權、呀、壓、牙、虎、鬼、夢、拔”。北方是吃午飯前不允許說這八個字,說了就“犯忌”。南方是早飯前不許說,如早上說“牙齒疼”,就算“犯忌”,要說“柴調子疼”。晚上如做了“夢”,早上隻能說“團黃梁子”或“扯了個滾”,說了“夢”字就“犯忌”。對“犯忌”者,要罰他管一天的飲食開支。
圖片來自網絡
另外,早上趕路,如見到“塔”,因“塔”、“塌”同音,說“塔”預示生意要垮,故不許犯忌,隻能說見到“筍子”。
還有起床時,特别忌諱在床上站着穿褲子,違犯的人要罰飲食開支。這一忌諱,不單江湖當中各種生意人忌諱,連各種幫會、商人也同樣存在,幫會中人還特别忌諱得厲害,犯了要“敬神”。
還有江湖“老海”,早上起床如果打爛了東西,屬于犯了“破敗”,預示做生意會遇到是非,他們叫“遇魔”了,喜歡出門就遇到“擡棺材”的(出殡的隊伍),因為“材”與“财”子諧音,預示是要“進财”。唯獨不喜歡擡的是“空棺材”。
圖片來自網絡
五,“窯基不展春”,就是不讓在旅館裡用行話交談,這是避免“箍子”(刑警或做官的公事人)誤會,由于聽不懂他們的行話,以為他們是盜匪,在說土匪的“黑話”,而将其锒铛入獄。據說以前就有兩位“老海”在旅店用行話交談,被夥計聽到了,以為他們在說“黑話”,碰巧當夜鄰居家失竊,夥計就認為是他們幹的,報了警,警察把他們抓起來之後,經過審訊才知道他們是“老海”,純粹是背了個黑鍋。故不許“展春”,是為了避免是非,免遭懷疑。
文章到此結束,如果朋友們喜歡我的文章,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