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西部,約旦河西岸、地中海東岸,有一塊面積隻有2萬多平方公裡的狹小地帶,豐饒肥沃,物産豐富,占據了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的核心位置。也正因為這一具有戰略意義和商業價值的地理位置,使得這一地區常年遭遇戰火和侵擾,國際紛争不斷。
這是一個建立不過70多年的新國家,但卻有着數千年的曆史。在《聖經》中,這裡被描述為“流淌着奶與蜜的土地”,這裡有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教派的發源地耶路撒冷。
這裡還有在世界上以勤勞和智慧著稱,但卻曾經四處漂泊深受壓迫的民族猶太民族。猶太人的祖先起源于公元前兩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曾經四處遷移流亡,被多個國家統治和驅逐,在很長曆史中都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安定的家園。
如今它已成為一個軍事力量和科技創新力超強、極具國際影響力的“超級小國”,國家競争力居于世界前列。
這裡就是以色列。
當翻開《以色列簡史》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真是一個命運多舛、多災多難卻又有着強大韌性的國家。
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以分治決議,以色列國正式建國。但這一路走來并不容易,充滿了艱難險阻。
以色列既占據了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又有着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競争力,對于周邊國家和西方國家來說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存在。一直以來糾纏不清的阿以紛争和宗教民族矛盾,使得國際目光都聚焦在這個地區。
這些都注定了以色列自建國以來所走的道路并不平坦。由英國著名曆史學家馬丁·吉爾伯特所著的《以色列簡史》一書,記錄了以色列如何經曆歐洲反猶太主義的迫害,與反對力量鬥争,走上複國之路,最終建立國家并努力發展國力這一漫長而跌宕起伏的曆史。
書中展示了大量的原始曆史文件,包括早期的希伯來文電報、信件、日記、老照片、地圖等,以時間變換和重大曆史事件為線索,條理清晰、通俗生動地展示了以色列國的建國與發展曆史。
由于作者的自身背景和經曆,對以色列的一些曆史事件和國家行為有一定的偏向性,讀者需要進行批判性的辨别。
早在19世紀的1897年,猶太人記者西奧多·赫茨爾有感于猶太人群體在世界上遭遇的不公平對待,希望建立一個被廣泛承認的、合法的家園,提出了在古代猶太人的所在地,即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由此開啟了現代猶太複國運動。
而當時的巴勒斯坦正處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之下,這也意味着猶太複國運動所要遭遇的重重艱難和阻力。
經過複雜的各方鬥争和四處斡旋,直到50年後,西奧多所期盼的屬于猶太人自己的國家才終于正式建立起來。此後,這個國家不斷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戰亂沖突、宗教紛争、國土争端……這是漫長而艱難的和平之路。這個過程中也湧現了許多為建國而奉獻終身的各色人物。
在這個過程中,一波又一波的猶太人前赴後繼地回歸到自己的家園,參與國土的開發。他們曾經在一無所有的地中海東岸沙漠地帶建立起首都特拉維夫,後來又遷至耶路撒冷。
他們開墾荒蕪幹涸的土地,驅趕侵略者,與鄰近地區進行鬥争。惡劣的環境條件迫使他們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改造環境,建成如今這個出産優質農産品的宜居之地。
多難興邦,書中從1897年一直講述到2011年,跨越了一百多年的以色列國家發展史,也是一段跌宕起伏、風雲變幻的曆史。
直到最後一頁,不再出現黑白殘酷的戰亂和紛争的照片,而是呈現了一幅以色列城市街頭人們過着休閑多彩的日常生活的彩色照片。我們終于看到了這個國家生機勃勃、安定美好的一面。這也是以色列人民努力争取了上百年、心中一直所追求的靜好歲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