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需再高一丈。
3月26日上午,沭陽花卉園藝淘寶城非常熱鬧,網店店主騎着三輪車前來采購苗木。新京報記者 韓福濤 攝
文|和生
買蘋果樹苗,結出了海棠;買桃樹苗,結出了海棠;買梨樹苗,還是結出了海棠……很多人還不知道,在“花木市場”上,海棠苗竟能成為“萬能充”的存在。
海棠苗“以一充萬”,隻是網購花木騙局中不起眼的“一招”。就在近日,新京報記者揭開了網購花木騙局的冰山一角——在著名的“花木之鄉”江蘇沐陽,遍布着3萬多家網店,但是火熱的網購苗木生意表象之下,卻是假貨泛濫。
這些商家制假、售假的招數,令人眼花缭亂。他們可以“以假亂真”,除了“萬能充”海棠騙術,他們可以将普通橘子當沃柑、醜橘苗賣,把老葡萄根刨出來當任何種類的葡萄苗賣;将野薔薇當作百香果、月季賣;他們還可以“自創品種”,“藍色妖姬”玫瑰都是老套路了,商家們還整出了“驅蚊花”、“花生樹”、“西瓜樹”等新奇玩意來收“智商稅”。
将地球上本就沒的,說成是有的,然後靠刷流量、刷好評、刷單數,玩概念、搞營銷來打造爆款,引客收割,不得不說,當地某些花木商家将騙術玩出了新高度。
這些花木商家之所以制假、售假成風,背後還是利益驅動。比如,将普通橘子充作沃柑、醜橘,一個多月就能賺幾十萬;所謂的“驅蚊花”,成本隻有5毛,經過一番概念營銷,卻可以賣到二十多塊。
因為假貨泛濫,在當地顯然出現了“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如此猖獗的造假現狀,早該好好管管了。
實際上,網上查詢可知,有商家平台已經聯手當地政府對此進行治理。而沭陽縣政府還為此專門成立了網絡交易管理監察大隊,依法受理網上交易的投訴舉報,并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隻不過,因受高利潤驅使,商家的騙術和打法也在不斷升級:面對平台封禁和當地執法部門的監管,不少商家打起了“遊擊戰”,手持多個身份證,同時經營多家網店,被查封後迅速轉場——先重新申請網店,然後刷單、刷好評,投錢在一些平台做推廣,可以迅速另起爐竈;還有商家則直接遷往外地經營,躲開當地的嚴密監管與突擊審查。
一位網店店主“自創”的新品種花卉,實際發給買家的是一種綠化用草。新京報記者 韓福濤 攝
但魔高一尺,道需再高一丈。值得一說的是,花木商家假貨泛濫的亂象,不僅讓大量的消費者上當受害,擾亂了花木市場的正常交易,還嚴重影響了當地“花木之鄉”的名譽。對于此類制假、售假,必須猛擊重錘,才能讓“真花木”有出路。
這就需要,當地繼續加強打擊強度,提高懲治力度。比如,開展專項整治,懲前以毖後。去年7月,因有商家以黃楊冒充米蘭,就被沭陽警方依法查處、予以嚴懲。這樣的警示性案例,不妨多些。在此之外,加強對輿情反饋中相關線索的監測,作為精準治理的線索。
此外,相關法律明确規定,如果電商平台“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則要承擔連帶責任。因此,打擊花木商家售假,相關平台也責無旁貸。
平台方不妨及時跟進線下的專項整治,線上線下形成聯動,提高監管力度。同時,也發揮平台技術和管理優勢,更有針對性地展開篩查。比如,打“遊擊戰”的店鋪在新開店面時,往往會刷單、刷評,還會購買“曝光量”為店鋪引流。平台不妨将花木商家刷單跟售假進行關聯治理,禁止有制假售假“前科”者進入。
總而言之,沐陽花木商家的售假亂象,必須要嚴管嚴治。而進一步織密監管網,多方出手、共享信息,形成監管的合力,才能盡快消除亂象,擦亮當地“花木之鄉”這塊金字招牌。
□和生(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唐傑婧 校對: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