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本賬号!請點擊右上“關注”!謝謝!
埋伏拳,是武木中長拳短打類的一種,廣泛的流傳在我國京、津、河北地區。三十年代初期由巳故著名拳師王樹璋老先生傳入遼沈一帶的。王樹璋老師精通埋伏拳及通背拳法。他的單刀、大槍、雙鈎、三節棍及各種徒手、器械對練也著稱遼沈武壇,素有單刀王之稱。
王老師傳授的埋伏拳揉入了通背拳法的技擊手怯,有獨到之處。不但保持着長拳迅猛、剛健、舒展、大方,功架準确,又有剛柔相濟,變化詭秘,以巧制強、出奇不意、放長擊遠、先發制人之妙。
埋伏拳以套路演練可強身健體,單操可防身禦敵。
動作:
①身體自然直立,目視前方,兩腳并攏(見圖1)。
②上體不動,兩臂同時屈時,兩掌心朝上,掌指向前抱于兩助側。同視前方,左腳向前上一步(見圖2)。
③上動不停,兩掌由兩肋側同時向前平伸出,掌心朝上;右腳向前一步與左腳并齊。上體不動,目視前方(見圖3 ) 。
圖3
④上動不停,兩掌由前同時小臂内旋使享心向下,五指尖并攏成勾,屈腕向下,高與胸齊(見圖4)。
圖4
⑤上動不停,兩勾由前同時向下,向後,鈎尖朝上。(見圖5)
圖5
⑥上動不停,兩勾由後變拳,同時屈肘向前,平抱于颏前,拳心朝裡,兩肘相對(見圖6 ) 。
圖6
⑦上動不停,兩拳由颏前,同時邊臂内旋,邊向兩側下方環繞向上與肩平時突屈肘使兩小臂向内,兩拳面相對,拳眼均朝内(見圖7)。
圖7
⑧上動不停,兩拳由胸前同時用力向兩側平拳擊出,拳心朝下(見圖8)。
圖8
動作要點:
以上是一個完整的埋伏拳出式動作,此動作風格突出,别具一格,有濃厚的長拳特點。演練時應全神貫注,身體中正,兩臂用力,掌的變化準确連貫,動作應協調,萬不可僵直,更不能成機械木偶式的動作。
(一)玉兔伏草①兩拳内兩側同時變掌,拇指裡扣,餘四指并攏佛直,屈肘向下向内交叉于胸前,右小臂在外,同時右腿向左上一步,兩腿同,時下蹲成歇步。月視左前,上體稍前傾(見圖9)。
圖9
(二)斜踢金鼎①兩掌由胸前同時向兩側上方推出3同時身體重心,上提,右腿挺直,左腿向左前方勾腳踹出(見圖10 )。
圖10
動作要點:
兩掌向兩側推出應用力,掌心朝外,左腳踹出應有蹬踹勁,右腿應直立站穩,不可向後傾斜。
攻防含義:
對方由一側擊來,縮身彤避強用巧,兩掌向上蹦挑格架其來拳,出左腳踢、蹬、點、踹對方頭或胸、時、裆部。
(三)蒼鷹旋巢右腿用力上蹬使身體’騰空左腿随體動向右向下擺動,上體随腿動向右轉體約270度,兩臂輔助甩動(見圖11)。
圖11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右前落步,右腳随即向右後落步,兩腿同時下蹲成歇步。左腿在前,右腿在後。同時左掌向右前方立劈出,右掌抱于右助側,目視左掌(見圖12)。
圖12
攻防含義:
此動作是一組旋身用内掌淪砸的動,作承前式左腿踹出,對方後腿,立即轉體用二臂甩劈對方頭部,肩部。
(四) 浪子蹴球①身體重心向上、向左轉體約90度,右腿勾腳上提,随體轉向右前踹出,目視腳尖(見圖13) 。
圖13
②上動不停,右掌由右肋直臂向前,附于左小臂之,上,掌指朝左前,同時右腿屈膝腳尖朝左斜前方,身體以左腳為軸向左轉約45度(見圖14 )。
圖14
③上動不停,右掌由前變拳屈肘向内,拳向胸前繞環,由左掌下向右前平沖出。左掌由右肋向左弧形擺繞至右臂内側。同時右腿崩腳尖向左前踹出,目視右腳尖。( 見圖15 )。
圖15
④上動不停,右腿由右前向右上一步,左腿随即提膝上提。同時左掌由右臂内側變拳向下向後,掄繞一周,至額上方,右拳随體動前沖,目視右拳(見圖16)。
圖16
動作要點:
浪子蹴球是由一點、一踹、一裡合三腿連成,練時腿、手要協調,不可剛直僵硬。
攻防含義:
對方擊來以兩手向内捋代,.右腿由下向前勾腳踢動,對方如後撤,則縮腿勾挂對方來腿,再彈腿對方面部或胸腹部。右拳配合右腿平擊對方鼻梁。
(五) 二郎擔山左腳向左前上一大步,膝前弓,右腿繃直,腳掌、腳跟着地,成弓步。上體随左步動向左轉體約90度。右拳由右前變掌,向左前立掌推出3左拳由左上方變勾直臂向下,向後至身後,目視前方(見圖17)。
圖17
(六) 利斧劈石①兩腿由左弓步變為左歇步,右掌由前直臂向下,向後,向,上掄繞一周,用掌内側下劈,至前高與胸前;左勾變掌直臂向下至右肩側。掌心朝右,上體稍向前傾,目視右掌(見圖18)。
圖18
攻防含義:
對方由前擊來,用左掌向下捋砸其手臂,同時用力用右臂倫劈付方頭面或用掌砍其頸部。
(七) 鹞子穿林①左掌由腹前變掌,向前下方沖出。拳心朝下。右掌由前屈肘抱于右肋側。同時右腳尖外展向前平趟出,左膝微屈,上體稍前傾,目視左拳(見圖19)。
圖19
②上動不停,右掌變拳,由右肋側向前直臂沖出,左拳由前臂外旋風時向内抱于左肋側。同時左腳勾腳尖同右拳一齊踹出。目視前方(見圖20)。
圖20
③上動不停,左腳由前向前.上一步,右腳提膝前踹,并向左撰勾。同時右拳屬時向内抱于右肋側。左拳直臂前沖并向右擺(見圖21 )。
圖21
④上動不停,右腳由前向前落步,前弓,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拳立泰向前沖出。左拳屈肘抱于左肋,拳眼朝上;月視前方(見圖22 )。
圖22
⑤上動不停,右腳由前向左腳内側後撤一步,與左腳平行,兩腿同時下蹲,右拳直臂下砸,左掌由左肘經腹,胸部向上至右臂内側。目視右拳(見圖23)。
圖23
⑥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向上,左腳向前串步震腳出響,右腳随即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時左掌由右肩側,直臂向前向下弧形環繞至左肋側,掌心向上,掌指朝前,右拳由前屈肘後縮,由左小臂_上側向前直拳沖出,拳眼朝上,目視前方(見圖24)。
圖24
動作要點:
這組動作是一個蹬踹腿,一個勾蹬腿,一個沖拳,一個内擺拳,-一個震腳弓步前沖拳組成。演練時要連貫,有力,準确,一氣呵成,不可脫節。注意弓步前沖拳要打立拳(拳限朝上,這也是埋伏拳的一個突出特點)。
攻防含義:
用平踹腿截攔對方來腿,出直沖拳擊其而喉部,如對方發高腿則變踹腿為甩勾腿,掩護左拳擺擊其耳側,進而出平拳擊其心窩,對方撤步,随即腳前攻,仍擊其心窩。
(八) 葉底藏勾①右拳由前變掌,屈肘向内,左掌由左肋側立掌向前經右掌心向前穿出。掌指朝前,掌心向上,同左腿向前甩出(見圖25)。
圖25
②上動不停,左腳在前,腳尖上翹成勾,突直腿向後用勾力貼地面向右後踢勾。身體以右腳為軸随左腳後甩踢向右轉體約180度。同時右掌向右後撩掌至前,左掌臂内旋向下,變勾,勾尖朝上,目視前方(見圖26)。
圖26
⑧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掌碾地後蹬,上體稍前傾,目視左後(見圖27)。
圖27
④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一步,兩腿稍曲(見圖28)。
圖28
⑤身體以左腳為軸,随後腳直腿向左後弧形旋踢後旋身約180度(裡合腿)。左掌拍右腳掌發聲,目視右腳。(見圖29)
圖29
(九) 玉樹橫推①右腳向右前落一步,左腿前弓,後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時右掌向前立掌前推。左掌屈肘抱左肋側,目視右掌(見圖30)。
圖30
(十) 神猿戲蝶①右腿向後向左平移,屈膝向下,左腿蹬直,成仆步。同時上體随前動,右掌由前直臂向下向左掄繞一周拍地,上體前傾,目視左前(見圖31)。
圖31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移至左腿, 成左仆步,右掌直臂向上,向後掄繞,身體随右臂動向後,向右轉約180度,右掌拍地,左掌向左後甩出立掌平伸,目視右前(見圖32)。
圖32
⑧上動不停,左腳向右腳并一步,右腳随即向右上半步,腳尖點地成高虛步,同時右掌變拳由右前下方屬肘向裡經腹、胸向上直沖出。左掌由左後向,上弧形下繞至右肋,掌心向下。上體随體動向左轉約90度,目視前方(見圖33)。
圖33
動作要點:
神猿戲蝶是一組連貫靈活的動作,練時應蹦的高,轉的快,拍的響,表現要豐富活潑。
(十一) 沉石落海①右拳由前上變掌,向後向下直臂掄繞,至右後,左掌由右肋側向上向後掄繞至右前。同時身體随臂動向右轉體約180度,身體重心放至雙腿。目視前方(見圖34)。
圖34
②上動不停,左掌由前直臂下繞掌心向上,右掌由後變拳下掄劈砸左掌心出響。同時左腳向右腳平上一步, 雙腿同時屈膝下蹲,上體前傾,目視前方(見圖35)。
圖35
(十二) 三環套月①右掌由前拳屬肘向上,過頭拳心向下,肘尖朝前,左掌屈肘向上掌心附于右肘内側。同時左腿蹬直,右腿高提膝上,目視右拳,上體向後仰( 見圖36 )。
圖36
②上動不停,右臂展肘以肩為軸向下轉使拳至胸前,拳心向下,左掌随動下落附至右拳上側。同時右腳用力向前下方一步跺腳,左腳随即提膝向上,成獨立式。上體稍前傾,目視前方(見圖37)。
圖37
③上動不停,左掌變拳由胸前頂肘,用肘尖向前頂出,右拳變掌附于左拳背同時向前。同時左向前落一步成左弓步。目視左肘(見圖38 )。
圖38
動作要點:
三環套月是一-套由三個肘法一個膝法組成,練習時應突出時尖用力,兩臂亦要用力。
攻防含義:
上接沉石落海式,對方由正面擊來,用拳上擊其下颏,随用肘點撞其胸,下用右膝點敵裆,對方後撒随蓋肘砸對方頭面,随上步用左肘頂擊其胸肋。
(十三) 惡虎跳澗①右掌由胸前向左向右直臂掄繞向後,左拳由胸變掌向下向左向上繞環,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左腿挺直;右腿直腿上擡。頭随右臂動向右(見圖39)。
圖39
②上動不停;左腿上蹬躍起,上體于空中向右轉體約180度。右腳落地,左腳随即落地成馬步。同時左掌屈肘抱于右肋。左掌變拳由左上直臂向右掄砸至右助。拳心向上,肘微屈。目視左拳(見圖40)。
圖40
動作要點:
騰空轉身時要快,左腳先落地跺響右腳再落地,不可雙腳同時落地。
攻防含義:
此動作是-一個突然攻擊背後敵人的動作,對方由背後攻來一拳,先用右掌反抓捋對方手臂,轉身擰扯對方,使其來手臂成反關節。随用左臂砸壓其臂。
(十四) 敲山震虎①左拳由前變掌向左向上至額前,右掌由左肋側用力向左上,用腳背擊左掌掌心出響。同時身體随臂動向左轉約90度。身體重心落于兩腿,目視兩掌(見圖41)。
圖41
②上動不停,右掌由額前向下拍擊右腳面出響;左掌由額前向左前搖甩變鈎,同時右腳由後繃腳面上踢。目視右前(見圖42)。
圖42
動作要點:
此動作有兩個擊響動作,一是右掌背由下向上擊左掌心出響,二是右掌心擡擊右腳面出響,出響要清脆響亮,動作要敏捷輕快。
攻防含義:
雙掌于對方眼前擊響,随發腿踹敵胸腹,裆部,此是一組虛實相兼的動作。
(十五) 霸王拉弓①右腿向正前落步,身體随即向左轉約90度,左腿提膝。同時左掌短射向下抱于肋下,掌心向上,掌指朝前;右掌屈肘經胸前向左前立掌推出。目視前方(見圖43)。
圖43
②上動不停,左腿由前向後直出一步,右腿屈膝下蹲成仆步,同時左掌由左肋側随左腿動直臂的伸。上體随左腿動向左轉約180度。右掌随體動向上至右後。目視左掌(見圖44)。
圖44
③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向前移至左腿,右腿随即屈膝,腳面附于左膝内側。同時右掌由後直前撩,左掌由前屈肘向,上至右肩内側。掌心朝右,掌指朝上,目視右掌(見圖45)。
圖45
④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前落一大步,成左弓步,左掌由前變拳屈肘向内至左肩内側,拳眼朝上;右掌變拳向右前上方直臂沖出,拳眼朝上。目視左拳(見圖46)。
圖46
⑤上動不停, 左拳變掌由前直臂向下向左前撩繞。上體随臂動向右轉約90度。同時右拳變掌向下抱于右助側,掌心朝下。目随左掌(見圖47)。
圖47
上動不停,左右掌同時變拳,左拳由前屈肘肉内至左肋側,拳眼向上,右拳由右肋直臂向右前上方沖出,兩腿随臂動變左弓步。目視右拳(見圖48)。
圖48
動作要點:
此動作仿拉弓動作,練時如負硬功,兩臂發力,步法轉換要準确,動作應如發力開弓。
(十六) 雙峰貫耳①右拳由上直臂下繞至左前,右腿随臂動提膝向左,上體向左轉約90度,目視前方(見圖49)。
圖49
②上動不停,右腳由前向前一步,震腳,左腳肉前- -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拳同時向兩側平掄繞當。至前,兩拳面相對,拳眼朝裡(見圖50)。
圖50
攻防含義:
對方由前擊來,雙拳由前向下刺,格對方來拳擡右膝點對方裆、腹部,随即進步,用雙拳猛擊對方兩耳側。
(十七) 惡虎回頭①右腳向左腳内側上步震腳,左腿提膝,雙拳由前臂外旋屈肘向下與左大腿平行,雙拳心均朝上(見圖51 )。
圖51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落-步,右腳|随即上一步,成右弓步。雙拳稍臂内旋使拳成立拳同時向前直沖出,拳眼均朝上(見圖52)。
圖52
③上動不停,左拳在先,右拳在後,同時向上向左直臂掄繞至圖53,雙腿随骨動變左弓步,上體左轉約90度,目視左前(見圖53 )。
圖53
④上動不停:右拳在先,左拳在後直臂向下向右繞掄至右前,右拳在上高于額,左拳在下于右肘内側,兩掌心均朝内。同時兩腿随臂動由左弓步變右弓步。目視右拳(見圖54)。
圖54
⑤上動不停,左拳變掌由右時下側直臂向左甩掄;右拳變掌向左經額、上方平繞,問時身體以左腳為軸随臂動快速左轉約180度。向時右腳向左平甩(見圖55)。
圖55
⑥上動不停,右腿由右前,快速屈膝由左腿後側向右伸一步,兩腿随即下蹲成左歇步。同時右掌直臂向後向上,掄繞一周至右前,左掌屈肘向内附于右肩内側(見圖56 )。
圖56
⑦上動不停;雙腳用力。上蹬叉開使身體騰空向右。右拳變掌,左掌在前,同時向下,向左,向上甩繞,目視雙掌(圖57)。
圖57
⑧右腳先落地,左腳向右後插一步,成歇(偷)步。同時雙掌下砍,目視左掌(見圖58)。
圖58
(十八) 犁牛講地①左掌由前,直臂向左前下方立穿,右掌向後伸出。聞時左腿向左前一步,目視左掌(見圖59)。
圖59
②上動不停,右掌由前變勾,直臂向後,勾尖向下。同時身體重心向前,右腿随右臂動向前。上一步,腳尖點地,成左慮步(見圖60)。
圖60
(十九) 平陽伏虎①右掌由前變拳,屈肘向上向右,左勾由後變掌向右前繞環至腹前。同時右腿随右臂動向後一步,上體随腿動向右轉約90度,兩腿下蹲成馬步,目視右拳(見圖61)。
圖61
②上動不停,左掌由腹前立掌向上,右拳由前,向下至腹前,由右腿後側向右(圖62)。
圖62
③上動不停,右拳由腹前,臂内旋變掌,屈肘向右劃弧一圈按制腹前掌心向下,掌指朝左。同時,右腿向右擦地平移,左腿前弓成左弓步(見圖63)。
圖63
攻防含義:
平陽伏虎是一組技擊性很強的動作,對方迎面擊來,用左手抓捋其手臂,右手由下向上格攔對方肘關節,對方後撤則立即用右腳向後掃對方前腿,左手前拉對方,右手按對方頸部。
(二十) 鷹擊長空①右拳變掌直臂向上高于額前3左掌直臂随右掌直臂向上,用右掌背猛擊左掌心出響,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膝向上,身體随左腿動向右轉約90度(見圖64)。
圖64
②上動不停,右腳蹬地彈起,使身體騰空, 随即向前彈踢,同時右掌心向下拍擊右腳面,左掌變勾向左後,勾尖向下(見圖65)。
圖65
(二十一) 捷鹞旋身①右腳落地,左腿提膝(見圖66)。
圖66
②上動不停,左腿向左後甩擺,使身體騰空,右腳向左後甩擺,左掌由空中擊右腳心出響。上體随腿動向左轉體36度。(見圖67 )。
圖67
③上動不停,身體騰空完成轉後落馬步,目視右拳(見圖68)。
圖68
收勢①雙拳臂外旋,屈肘向内,停兩肋側,目視左前(見圖69)。
圖69
②雙拳變掌附于兩髋,目視前方(見圖70)。
圖70
(各位愛好者,您們好!本賬号将向大家呈現各類搏擊、功夫、散打、武術等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國内外搏擊、散打等賽事新聞、評論。歡迎關注本賬号!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