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
高考就要開始了,很多考生正在做最後的準備,語文考試中,除了作文,大概就是閱讀和文言文最讓人頭疼了,這些就需要經常訓練和把握語感了,詩歌鑒賞相對而言,會比較簡單,也容易得分,那麼怎麼快速拿下詩歌鑒賞題呢?詩歌鑒賞有哪些萬能的公式呢,詩歌鑒賞的答題模闆有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僅供大家參考.
東南網記者 李妙珠攝
一、語文詩歌鑒賞修辭手法萬能公式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語文詩歌鑒賞萬能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将……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誇張:……采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問:……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⑥對偶:……采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二、語文詩歌鑒賞描寫手法答題模闆
1.這首詩的細節描寫很成功,試結合詩句作簡要簡要析。
2.這首詩在景物描寫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這首詩在描寫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準描寫的特色(細節描寫、白描、正面與側面描寫;景物描寫的特色還須考慮動靜、虛實、上下、遠近、高低等順序);②後相關詩句簡要解說;③再作用分析
(1)本詩在描寫上成功地運用了…描寫,寫出了…(詩句解說),烘托了詩人…的感情。(2)本詩在景物描寫上的特色是…,這樣的描寫使景物…(答作用,如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同時渲染了…的氣氛,表達出詩人…的感情。【公式】同上
【案例】
問題:秋思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複空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問:“行人臨發又開封”這是一個成功的細節描寫。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一細節描寫的成功之處。
答案:這一細節看似平常,但它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複恐”,寫活了行人對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寫盡了行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複雜而微妙的心理。能讓讀者體味其中濃濃的鄉思之情。
三、語文詩歌鑒賞常用術語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叙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拟、誇張、對偶、排比、反複、襯托、對比、用典等。
表現手法有:象征、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适、歡樂;仰慕、激憤, 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詩歌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拟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複等。
2、表達方式:記叙、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怅、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适、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
詩歌鑒賞表達程式: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産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确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适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确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就是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3.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靥,碧草見羅裙”。
(3)對比。
(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 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
(1)比興。如“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
(3)拟人。
(4) 誇張。
(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
(1)準确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 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别字詞運 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确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莺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莺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莺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 曆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風袅袅秋。一看腸一 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隻一“看”字,就淋漓盡緻地表現了離别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特殊洗禮,也是人生的一次寶貴經曆。希望所有考生,眼往高處望,心往平處行。衷心祝願你們取得理想的成績,真心地祝福你們考入心儀的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