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由于受現實的固化,看待事物的角度也隻會遵循約定俗成的模式。和孩子觀察世界的眼光相比,有時不禁汗顔,并感慨。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看到的世界有多美。
每個小孩都是浪漫主義詩人
孩子小的時候,利用周末,帶他出去郊區撒歡。
這是每個寶媽的親子時光,也是孩子接觸大自然,認識世界的好時機。
每一種植物、每一個昆蟲都是我們科普的好教材。
我記得那次是去果園裡摘桃子。我看到有一隻淡紫色的蝴蝶在草叢間飛舞,馬上想到給兒子講一講毛毛蟲變為蝴蝶的這種完全異化的現象。
我采取啟發式科普,問到:“寶寶,你知道這隻蝴蝶是什麼變的嗎?”心中期待着他會很聰明地回答出正确答案。
“是花兒變的!”我瞬間呆住了,有短暫的片刻接不上話。
他回答得那麼肯定,讓我無法反駁,甚至完全同意。
什麼科普,一邊兒去吧!在兒子眼裡世間的美好才是他看到的模樣。
我順着他的話說:“對的,蝴蝶是花兒變的。你看它的顔色多漂亮,就是由藍色和粉色的花兒變成的。”
一天晚上,帶着孩子和狗子在河邊散步,既遛娃也遛狗。
突然看見天邊有一絲月輪,特别安靜。
就指給兒子看:“寶寶,你看那月亮好看不?”
他說:“真好看,像眉毛!”
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裡唱到“你的眉毛細又長,像那天上的彎月亮。”
估計詞作者也是在戈壁灘上看見了這輪月亮吧。
我這是拯救了銀河系嗎?居然一不小心,培養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
有一次在朋友家,她女兒拿出圖書,纏着我講故事。
我翻開來,畫面上是森林裡的緩坡,有樹林、蘑菇和小兔子。我正思謀着故事的開頭,還沒開口呢。小女孩自己講開了:“一隻蝴蝶飛過來,兩隻蝴蝶飛過來……”
偏偏畫面上沒有蝴蝶,可她就是看見了!
我在心裡默默祈禱:“時間啊,請你慢一點!讓我的孩子慢一點長大,讓他多看看世界的美好!”
孩子帶着我一起成長
生活的瑣碎和磨砺,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滄桑的容顔,還有滄桑的心靈。
世界的美好早就被淹沒在透過廚房濃重的油煙後面,美妙的音符已經被鍋碗瓢盆的叮當聲所代替。
我們沒有閑暇,也沒有心情停下腳步去觀察、去聆聽。
我們總是以為我們陪着孩子成長,其實是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成長與年齡無關。
自從聽了孩子關于自然界美好的描繪後,我開始注意觀察生活中一些平常的事物,總能發現别樣的美。
種子并不是隻會在春天發芽。
我開始畫畫,發現并留住美好。我參加合唱班,歌唱讓我身心舒暢。我練瑜伽,讓姿态優雅。我關注潮流,不被時尚抛棄。我重拾讀書和寫作,修煉有趣的靈魂。整個人狀态越來越好,不管從外表還是心理都比實際年輕,讓單位同事無比羨慕。
是孩子的話讓我再次成長,“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荒盡處是春山。”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小小的孩子比我們優秀,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們,讓我們也能逐步挖掘出自身隐藏的潛質。
如果沒有孩子無意中的引導,也許我們将終身甘于平凡。
結語孩子最終沒成為浪漫主義詩人,但他成為了紀實攝影師和攝影編輯,在世界各個角落,用鏡頭記錄人生百态。
我要不斷挖掘心中寶藏,和孩子一起成長,做那隻蝴蝶,一起翩翩!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文由栩栩子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