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01:04:02

“山東”、“山西”中的“山”是指太行山脈。實際上在我國戰國時期,“山東”和“山西”的名稱就已經出現了,而在當時,“山”指的是崤山。山左稱為山東,山右稱為山西。而到了元朝時期重新劃分了行省區域,其将太行山脈确定為了“山東”和“山西”的分界線,從而沿用至今。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也形成了山東和山西特有的風土人情和語言風格。

明初大移民時,在山東與山西人語言交流時,往往聽不習慣對方的方言。山西來的移民對山東的土著居民說:“我聽你們這裡人說話怎這麼kua啊!(圖1)”kua是指“口音跟本地語音不同的外鄉人”,山東原土著居民回答:“我也聽不習慣你們說話,總感到特别zhao(圖2)”。由于語言發音習慣的差異,山西人認為山東人說話kua;山東人認為山西人說話zao(zhao)。于是,不知是誰創造了兩個會意字。圖1讀kua,圖2讀zao(或讀zhao)。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2

圖1讀kua,會意山東邊的人,山東人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3

圖2讀zao(或讀zhao),會意山西邊的人,山西人

這兩個生僻字,《新華字典》中查不到,電腦字庫中沒有,就連收錄中國漢字較全的《康熙字典》中也沒有。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4

kua(圖1)楊莊村牌

在鄄城東北5千米有一個漢代建立的村莊,今屬陳王街道。因楊氏先祖立村,故村名楊莊。由于從山西遷入移民數量多于原土著居民,遷入移民将村名由楊莊遂被改稱為kua(圖1)楊莊。這個kua(圖1)字,雖不是中國規範漢字,但被曆代政府所承認。在魯西南地區,一直流行了600多年。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5

kua(圖1)楊莊村牌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6

村碑文字: kua楊莊 KUAYANGZHUANG

村碑記載,漢朝時,楊氏祖建村名楊莊。明洪武年間,鄭氏祖由山西洪洞縣遷入,稱楊氏為kua人,故名kua楊莊。鳳凰鄉kua楊莊村民立 鄄城縣地名委員會監制 一九九三年四月

由于kua(圖1)楊莊整體拆遷,目前該村已不存在。但鄄城人為了保留這個古老的村莊名字,特留下kua(圖1)楊莊公交車站站牌名。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7

kua(圖1)楊莊公交車站站牌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8

拆遷後的kua楊莊位置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9

拆遷後的kua楊莊位置

同樣,成武縣大田集鎮有個kua(圖1)趙莊。成武縣政協編的《成武村落圖譜》記載了kua趙莊,是用“侉趙莊”。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0

“侉趙莊”航拍圖

侉趙莊位于大田集南2千米處,東鄰四劉莊,西北鄰南孫莊,東北部許花園。總面積0.8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0.68平方千米,房屋173幢,村民162戶,人口606人,有趙、劉、倪、王、高等姓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趙氏遷此立村,因村址始名山東屯(過去習稱山東人為侉子),故名侉趙莊。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1

由于“山東人”的kua(圖1)電腦打不出字,所以騰訊、高德地圖标出“垮趙莊”,政府官網也寫作“垮趙莊”。解放前後的成武縣地圖中也沒有“kua(圖1)趙莊”标注位置。估計原因就是因為沒kua(圖1)“山東人”這個字。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2

成武縣最新版地圖,點擊可以放大

從網上搜索一下,全國“侉子營”村還不少,如北京的侉子營村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楊鎮東南部,明代成村。始由山東李姓人家逃荒至此,漸成村落,因口音與當地人不同(聲音聽起來有點kua),“侉子”是指“口音跟本地語音不同的外鄉人”,人稱侉子營。估計這個侉字代替了kua(圖1)。

同樣,郓城武安鎮有kua子營,寫得是另一個kua(奤)字,但在字庫中卻沒有這個讀音。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3

郓城kua子營位置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4

kua子營衛圖

郓城地名辦給我提供了該村信息: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5

根據村名來曆,是使用了貶義成分。

奤的讀音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6

會意字的使用方法(說說字典和字庫查不到兩個會意字kua和zao)17

圖2

再說zhao(zao圖2)字,清光緒年間,山西遭受特大災荒。為了生存,當地的戲曲班社多去外地流動演出。有個“十萬班’上黨梆子劇團來到魯西南,在菏澤周邊梁山、巨野、郓城、鄄城、單縣、曹縣等地流動演出了一年多時間。

上黨梆子的唱腔音樂屬于闆腔體。由于其曲調流暢,表現力強,有豐富的闆式和曲牌,演唱起來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潑,表演具有粗犷豪放的特點,深受魯西南民衆的歡迎。不少人向上黨梆子劇團拜師學藝。學成後,遂組織自己的劇班。因是本地人學唱山西腔調,遂把上黨梆子劇種改稱“本地zhao(圖2)”或稱“zhao(圖2)梆”。

到上世紀五十年代,菏澤和周邊郓城、巨野、梁山、東明,以及河南範縣等地都有專業或業餘“zhao(圖2)梆”劇團。

圖2是意會字,菏澤人讀音為zao。

棗梆是山東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澤),在山東又稱本地,人山西)讀如找(zhǎo),系由“山西人”三字拼成的一個新造字,是指山西上黨梆子傳入山東後,受到當地語言的影響,發生變化,學唱者又多為本地人,所以傳出了這個名稱,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故一稱“zhao梆”,其源出自山西東南部的“上黨梆子”,因而又名“澤州調”。

1960年,菏澤專署棗梆劇團參加全省戲曲彙演,在審驗節目時,時任省委書記的譚啟龍發現山西人會意字“zhao或zao”,認為帶有諷刺意味,遂以劇團擊節所用的梆子皆棗木制作,建議改“zhao或zao”為諧音字“棗”,從此,該劇種正式定名為:棗梆。

2008年6月7日,棗梆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遺産編号Ⅳ-120。

整理者:孫智敏 曹縣第三中學高級教師,政協菏澤市第十六屆委員,鄉土曆史愛好者,頭條号:老虎6909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