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高達40多度,炒鍋更至200多度,頭上熱着、胸前烤着、手掌炒着……近日,2022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龍井茶年輕人手工炒制技藝集訓正式收尾。為期3周的集訓,區域内十個産茶村(社)215名學員參與其中。這是有史以來該區域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培訓。這群年輕人,以掌心燙出的水泡,書寫出他們對西湖龍井炒制技藝滾燙的傳承。
參與培訓工作的杭州獅峰茶葉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常務副總經理葛建國不無感慨,從2020年第一期培訓時的12人,到如今2022年第三期培訓時的215人,年輕人對于技藝傳承的重視和責任感日漸高漲。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輕人以‘80後’‘90後’為主,他們定會為擦亮西湖龍井品牌增光添彩。”葛建國欣慰地笑道,“西湖龍井茶的傳承工藝不會流失了,有傳承了!”
2022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龍井茶年輕人手工炒制技藝集訓現場
手上的功夫在茶産業不斷提高生産效率,逐步實現加工自動化、機械化的當下,為什麼西湖龍井茶還要手工炒制?
事茶、炒茶40餘年的葛建國一語中的:“手工炒制,正是形成西湖龍井茶色香味形關鍵中的關鍵。手工炒出來的茶葉,有着機器難以企及的滋味!”
正因如此,西湖風景名勝區政府對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非常重視,尤其對“鐵砂掌”後繼有人的傳承傾注心力。“炒茶集訓由政府牽頭組織,費用由政府承擔,共設有14個教學點。我們是其中之一,負責20名學員的培訓工作。”葛建國說。這些學員來自名勝區内的核心産區,家家都有茶園,很多人都是“茶二代”。
“他們在家中看父母做茶,可能耳濡目染地掌握了一些理論,但多數還未曾真正上手炒制過。這次集訓,正是一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葛建國為此和多位炒茶老師傅一起,給這些年輕學員們量身定制了學習“三部曲”——強基、提升、鞏固。
“第一步要打牢基礎,第二步是穩步提升,第三步是加強鞏固。我們對新學員都很嚴格,目标就是要把我們幾十年的技術心得傳授給他們,讓他們真真正正學到東西,掌握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這樣既不枉費我們的用心,也不枉費他們的努力。”葛建國說。
心底的信念早晨8點半開炒,下午4點半結束,除去休息時間外,學員們要每天堅持炒制6個小時,15個集訓日内天天如此。
“我們也是從年輕時開始炒茶一路走到現在的,深知他們有多不容易,看到他們一個個掌心燙出了大水泡,也是格外心疼。”葛建國說,幾個師傅也是全程在崗,每天衣服都像水洗一般濕透。“這些孩子正在學習中,肯定比我們還要累。有一位學員甚至還在上高中,隻有18歲,既要學茶,還要完成繁重的暑假作業。你想想,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父母寵愛的寶貝,能在這麼熱的氣溫下學習炒茶,手上燙的全是泡,已經很令人敬佩了。”
葛建國坦言,開始,難免有年輕人在困難面前打退堂鼓,師傅們會積極去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們會現身說法地寬慰他們,炒茶都有這樣一個艱難的過程,決心堅定,事情就一定能成。半途而廢的話,就如杭州老話說的那樣‘不要好了’。”
令葛建國驚喜的是,曾經打退堂鼓的學員真的重整旗鼓,到最後炒茶積極性特别高,等集訓結束時,也能炒得一手好茶。
肩上的責任“一鍋鮮葉的炒制要18-20分鐘,每人一天都要炒上十幾鍋。”葛建國說,為了讓學員真正學到西湖龍井春茶炒制的技藝,他們特意跑到高海拔的茶山,采摘最好的鮮葉給大家教學。
“炒茶的技藝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依照季節的更叠、原料的老嫩而随之變化。”葛建國介紹,在産區内,西湖龍井基本在清明節以後結束采摘。春茶的制作,要用春茶的手法來炒,夏秋茶,則是用夏秋茶的手法來炒。“如果隻用現有鮮葉去炒,他們隻能學到夏秋茶的炒制技藝,等來年家裡炒茶時,他們的手藝依然派不上用場。為了最大限度地讓教學的鮮葉和春茶的品質接近,我們花了很大精力和投入。”葛建國說,等來年春天來了,他們就真的出徒了,可以上手炒茶了!
在午間休息時,學員們的教學也依然未停。“我們會在教室内播放茶知識的宣傳片、電影等。一方面,傳播茶知識、弘揚茶文化、講述茶曆史,一方面,也要讓學員更了解和重視西湖龍井茶。”葛建國說,通過這幾年培訓下來,茶界同仁有目共睹,“培訓帶動了許多年輕人來學習手工炒制西湖龍井茶,年輕人的學茶熱情高漲,且态度認真積極。他們有責任把西湖龍井茶炒制技藝傳承好,我也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在師傅們的精心指導下,西湖龍井茶的炒制技藝傳承不會斷,品質會再提升!”
原文刊登于2022年8月12日《 人民政協報 》第 11 版休閑周刊
記者:徐金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