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靈感與寫作的關系李敖

靈感與寫作的關系李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1:19:49

靈感與寫作的關系李敖(李敖自傳責編寫在李敖去世一周年)1

《李敖自傳》書封

楚天都市報3月18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宋強)去年的3月18日,台灣著名作家李敖罹患腦癌于在台北不幸過世,享年83歲。

他學識豐富,個性鮮明,被稱為文化界“最奇異的一朵浪花”,也被稱為“狂人李敖”。在他去世前的2個月,《李敖自傳》簡體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在李敖去世一周年之際,《李敖自傳》責編付如初寫下了這篇文章,懷念李敖。

(以下文章為出版社和作者授權發布)

在另一個世界,你還是狂人嗎?

——李敖逝世周年祭

作者:付如初

胡适去世的當天晚上,李敖寫下這樣的話:

“别看他笑得那樣好,我總覺得胡适之是一個寂寞的人。今天傍晚,這個‘寂寞的人’到底走向永恒的寂寞:他看不到捧他的臉孔,也聽不到罵他的聲音。在天路的曆程中,他轉入了苦難的煉獄——他是一個戰鬥的人,那才是他戰鬥的地方。”

後來,圍繞着這段話,李敖寫成了一篇文章,篇名叫《“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也是圍繞着這段話,他陸續寫成了《胡适研究》《胡适評傳》《胡适與我》。而且,在文星期間,他為胡适編纂了《胡适選集》十三冊出版發行,并由此引得胡适門徒和胡夫人對其“紀念資格”的“讨伐”。

李敖說,自己是以“酬答死友”的心意來發揚并流傳胡适思想的,并不隻是為那雪中送炭的一千元——在李敖籍籍無名,窮得當褲子的青年時代,胡适曾送他一千元救急。

李敖認為,傳播胡适的思想才是對他真正的尊重和懷念,至于由誰來發揚流傳、由誰來出名得利,根本都屬于小焉者也,都是餘事,不足為慮。

那時候的李敖,研究和撰寫胡适思想的學者李敖,敬謹審慎,中正平和,境界超凡。或許,迄今為止,兩岸三地對胡适思想的研究,也難有出其右者。難怪有讀者感歎,以李敖的才華,若是安心做學者,成就豈可限量?然而,李敖所在的時代,李敖所有的性情,學者的書桌又該安在何處呢?

胡适身後,幸有李敖。“五四”百年之際,此感尤甚。李敖逝世周年之祭,此感尤甚。

如今,李敖身後,“李敖”何在?

在他生前的最後一本自傳裡,有一節叫《我吹牛,因為你沉默》。他說:“我承認有些人了不起,但他們活在我活的時空裡,不會淩我而上。王陽明說他做聖人,他做不到;但聖人做他,也不會超過他。”

平心而論,這并非狂人之語。評價一個人的主張和思想,讀他、以研究的态度對他是常識;環境和背景不可或缺,大是大非是否有失至為重要,也是常識;而評價一個人的曆史價值,以曆史的眼光為根本,毀譽皆須有據,更是常識。

李敖,堪當這樣的閱讀和研究。

然而,因為他傲、他獨、他鬧、他罵、他吹牛、他計較、他“自大其身”、他不招朋引類、他自足、他才華無敵、他以文字稱雄,所以,他的苦心焦思、困學紀聞、他的“沒個商量處”,他的“雖千萬人吾往矣”都更容易變成圍觀者心中的塊壘,看客眼前的鬧劇,而難讓人有鄭重謹慎的興趣,有客觀深入的能力,所以,他孤立、他寂寞、他不幸。

高層難及,浮雲遮眼;名滿天下,謗亦随之,誤讀亦随之,寂寞亦随之。

“我的朋友胡适”尚且身後寂寞,托衣缽者代代無窮的魯迅尚且身後寂寞,何況李敖!

或許,這不是難解的謎題,這是人間崎岖,是人心炎涼,是古今中外的通理。

或許,天才和巨人總是知音難覓,在大名大利之間,坦蕩和溫暖也總是稀缺。

在《李敖自傳》的最後一節《給他們時間,但我不再給我時間了》裡,李敖慨歎:“我一生被蠢人罵……對先知來說,他必須有心理準備:蠢人可能跟不上你,他們尚在永恒中沉浮,要給他們時間來罵你。”

八十歲的李敖,依舊自信,依舊昂然。正如我們今天重讀他的書,依然會感到的他的樣子。

李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李戡,從經濟學改學近現代曆史的劍橋大學博士,曾在上海、沈陽等地的書店跟讀者見面。言談舉止間,他沒有父親身上的“狂”,反而有時候略顯拘謹。他更是一個年輕的紳士,在八月的上海也堅持以西裝上台。隻在回答讀者提問的時候,在往返車程中閑聊家事的時候,他更多地讓我們看到了李敖的影子,機敏、有趣、是非分明。看得出來,他關心大問題、大是非,也不放過小矛盾、小細節。

靈感與寫作的關系李敖(李敖自傳責編寫在李敖去世一周年)2

靈感與寫作的關系李敖(李敖自傳責編寫在李敖去世一周年)3

靈感與寫作的關系李敖(李敖自傳責編寫在李敖去世一周年)4

在李敖去世一周年之際,李敖之子李戡提供的與父親的生活照3張

在父親去世半年的時候,李戡曾在朋友圈中寫:

“半年前的此刻,爸爸離開了,他走得很幹脆,沒有痛苦,就像回憶錄裡寫他爺爺‘死得如此清醒利落,真是高人的死法。’我看着爸爸斷氣,趴在他胸口哭了幾分鐘,想起小時候和他玩耍時最喜歡咬他的耳朵,于是我輕輕咬了他左耳一口,用這種方式和他道别。爸爸在病床上和我說過,‘我們兩個人的事,是一個人的事。’我永遠銘記在心。《論語》說: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對我而言,終生無改于父之道,才是一生奮鬥的目标。”

或許,李敖依舊未來可期,因為有李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