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市民如果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該如何化解?心理專家提示:市民可以制定一份作息時間表,合理分配時間,學會與家庭成員正面溝通,讓自律的生活成就健康的身心。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馬喆說:“首先讓我們完成一組放松練習,可以選擇令你感覺舒适的姿勢坐好,進行三組深呼吸。這樣的做法可以激發支撐自我的内在能量。”
馬喆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也是首府“溫暖陪伴愛在線上”心理咨詢志願者團隊的一名志願者。疫情期間,她通過電話、在線課堂等方式幫助居民化解緊張情緒。
馬喆說:“采用‘積極暗示’的方法,在緊張焦慮的時候通過激勵性的言語,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目前狀态很好等,進行自我的‘心理免疫’,多次反複的實驗後就會有輕松的感覺了。”
專家建議,居家市民可以制定一份每日作息時間表,合理安排家庭大掃除、親子娛樂和三餐飲食等時間,特别是針對青少年出現的消極情緒,要學會正面溝通和交流。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學濤說:“家長首先不要太唠叨,嘗試着多看到孩子的優點,求同存異的相處模式會讓親子關系更輕松一些;其次發生争執或者沖突的時候,家長要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要學會一些表達的技巧,特别是不要用宣洩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據了解,目前我市“溫暖陪伴·愛在線上”心理咨詢志願者團隊共有600多名心理咨詢師,在線通過微信、直播等方式解答市民問題,已累積開展心理咨詢14萬多人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